关键词
 
天津卫视|T1新闻|T2文艺|T3影视|T4都市|T5体育|T6科教|T7少儿|T8公共|T10国际|T11三佳购物|数字频道
 新拍客 | 节目时间表 | 天视剧场 | 广告部 | 卫视广告 | 天视主持人 | 编播动态 | 天视信息 | 天视论坛
  日播节目 当红不让 天天新艺 每日笑吧
  周播节目 我 们 鱼龙百戏 音乐High客 中华大戏院
  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可言,让我们一起虔诚地守护住我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园地吧。
主持人
闻杰
调查题
您希望在下期的《当代作家访谈录》看到哪位作家?
万方
蒋子龙
铁凝
肖克凡
联系我们
qcwl@enorth.com.cn


梁晓声的北大荒


  新世纪文学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伤痕文学作为一种文学思潮伤痕文学在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回顾这一时期的作家和作品,人们会发现,文革结束后陆续返城的知识青年成了这个文学思潮的主要作家群体。在这批知识青年当中,曾经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当过兵团战士的梁晓声就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 1977年梁晓声毕业于复旦大学,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雪域》以及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等等作品。其中《今夜有暴风雪》被改编成电视剧播出后曾经在国内产生巨大反响。

  [梁晓声]我在小学和初中的时候学习都不好,在初中一年级的时候学习还比较好,我们的班主任老师也比较喜欢我。那时由于我上初中的学校哈尔滨市第29中学,同时也是我哥哥的中学母校。后来我哥哥从那所中学保送到哈尔滨市的一中,那就是一所重点中学。那么我哥哥在学校里是好学生,而且是学生会的干部,他们老师都非常喜欢他。因为家里非常困难嘛,我哥考大学的时候我父亲是不同意的,希望他早一点参加工作。他的班主任老师王启明,这时他已经调到别的学校了,是高中生了。王老师已经不教他了,但是王启明会因为这个事情,找到家里来劝说我父亲,和我父亲争吵起来,这个印象特别深。王老师就说,这不但是你的儿子也是我的学生,我教他花了三年的心血,你在他身上有寄托,我在他身上也有希望。由于是我有这样一个哥哥,所以我在进入29中学的时候,一方面我就引起许多老师的特别关注,到什么程度,我在上课的时候比如说上其他课的老师,上上课的时候,突然会问谁是梁少声。那时我的名字叫梁少声,我就站起来其实他没有别的想法,只是知道梁少声的弟弟在这个班。他来认识一下,所以初一的时候我学习很努力。但是初二的时候我哥哥就生病了,就从大学退学了,而且是精神病嘛。

  [主持人]这件事对你的影响非常大?

  [梁晓声]这件事使我的整个的学习一败涂地。

  [主持人]您的学习是都好还只是文科好呢,还是都不好。

  [梁晓声]只剩下文科能维持作一个中学生的一点点儿自信吧。因为是这样一个前提,所以到我初中毕业的时候,就决定不考高中了。那时由于我的学习情况也不能考重点的中专,那么我就想考哈尔滨市的师范学校。想当一名教小学的语文老师,而且我觉得我能当一名好老师。我是由于爱语文课才爱文学,我是由于爱文学才维护住了在语文课方面的一种自信。

  [主持人]那您爱语文课是什么原因呢?您说您是爱读小说爱看故事,这样的兴趣引起来的吗?

  [梁晓声]爱语文课是这样了,小的时候我们家住的那个大院里,其他的人家里边女孩儿多,几乎就我们家里边有几个男孩儿。我哥哥每天都在学校里,他除了学习方面的代表学生同时又是学生会干部。他有很多工作,那么母亲就说不愿意家里的男孩子到院子里玩呀,会不会人家都是女孩子招人家嫌呀。因此就经常把我们圈在家里,她一边做家务一边给我们讲故事,那么我就从小听母亲讲了很多故事。然后在上小学之前事实上就攒一分钱二分钱啊。我就去小人书铺看小说,那么到了上小学的时候,因为我们的语文课本在早期的时候其中有很多故事。我记得大约是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新发下来的课本我就捧着就坐在楼梯的台阶上就像读小人书一样。唉那是课间十分钟,像读小人书一样读。那篇课文我还记得非常清楚。我们的小学的语文老师姓马女老师她走过来觉得奇怪,这个学生这么爱看语文课本?第二天她上课的时候,那一堂课叫《小山羊和狼》。她说请梁晓声站起来,讲一个《小山羊和狼》的故事。我当时一愣当时我立刻想到这是我读过的一个课本嘛!然后就几乎把那节课文背下来,包括什么小山羊乖乖把门打开,妈妈回来了妈妈来喂奶啊。那么这时受到老师的青睐。那么你想这个小学生,在哪一门学科上受到老师的喜欢,他几乎就可能对那一学科产生更大的兴趣。学习也会努力一点。

……

  [梁晓声]说句实在话我不是一个好父亲,因为我记得有一件事情就是,上海文学出版社的一位编辑叫肖晓林,是我的朋友。他到北京来组稿的时候,就直接到我在北影的宿舍楼来找我。其实我已经两天没回家两天住在办公室在改稿子,儿子呢在发烧。这阿姨呢也没到办公室来找我,是她到了家里之后发现这个情况,才找到办公室我才回的家里。嗯从小学一年级到他高三毕业,我只给他开过一个家长会。就是他高三毕业十八岁了嘛,十八岁仪式,我由于作为家长代表坐在台上的时候。他居然就说,老师到哪都找不到他了。由于他的父亲坐在台上他就躲到学校以外去了。他好像非常不习惯这样一点。所以我几乎在他小的时候不可能像其他父亲那样陪着儿子读读诗。有几次我给他读过《葫芦娃》的故事,读过《师兄弟》他会听便说再讲一遍再讲一遍,讲到几遍的时候我就会有点烦了嘛。所以我想,他跟这个时代大多数孩子的成长是一样的。甚至可以预测我们全中国的相当一批城市里的孩子都是在这样的最初的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

  [主持人]那你觉得跟他比起来谁更聪明呢?

  [梁晓声]他比我聪明,他比我聪明就说现在一切电器方面的事情,那么我都显得笨拙。然后都会喊儿子,最后变成了一种懒惰对吧。比如说我要看一盘碟的时候,我干脆就不自己动手,因为我对这个排斥。我就叫他来装上开好,然后换碟的时候也喊他一声,他就来给我换个碟。那么在这方面因为我的笨拙过于典型了,这可能是一代人的问题对吧。但是还有一点就是说我所读过的那些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作为我孩提时代的精神营养他是没有的。我曾经想给与他,但是呢有另外的精神的填充物摆在他的面前,对于孩子来说他偏好的那一面

  那么如果是一位有心的家长,他可能凭着自己的耐心时间和精力的投入,那么他可能坚持把他认为更好的孩提时代的精神食粮、感情教育的精神食粮传达给孩子。但是有的时候我在电视剧里看到希望工程。我记得原来电视里还有个专题片《圆梦》另外还有两次国内发生水灾救灾的情况,凡是我在电视里碰到这样情况时候,哪怕他是在写作业的时候,哪怕他第二天考试,有一次他确实是第二天考试,我会隔着房间叫他过来,他不过来的话,我会走过去把他扯过来,和我一起坐在沙发上,我要求他必须看。我认为这十几分钟二十几分钟,对于他不构成一种浪费。看完之后我会告诉他,我为什么在这件事上特别严厉的要求你看

  [主持人]是不是觉得善良和爱心在人的诸种品格当中,您认为是最重要的呢?

  [梁晓声]这个恐怕是这样的,一个孩子你必须对于中国有所了解你必须知道不是所有的人都像你一样,住在三间楼房里,不是所有的人都像你一样基本的无忧无虑。如果没有这种比照他就没有一种他作为城市里的一个孩子的幸福感。

  我的一个理念是这样的,改革开放20年,我们的最广大的民众虽然在不同的层面获得了改革开放的益处,但是他们是获得了改革开放益处比较少的一个阶层。那么改革开放本身不象集体的大春游,大家都欢欢乐乐。他还有负面负面有时是严峻的。有时甚至是残酷的沉重的。

  那么这些负面我个人认为至少我的眼看到的情况是主要的也是由我们更广大的底层民众来佩服的。在这种情况下起什么作用呢?文化不能解决他们所面临的一切困扰一切迷惘。但文化至少可以反映他们的困扰,反映他们的迷惘。有时不见得是反映了给他们看,因为他们已经下岗了。只能那几百元下岗工资的话,他就舍不得钱去买那本书了。所以反映了给生活比他们好得多的人看,反映了给官员们看,反映了给知识分子们看。我个人对亲情有一个界定,我后来主张把他超越于父母关系、兄弟姐妹的手足关系。因为这些本来就是确定的。他恰恰是和生活中的没有血缘关系,那部分人很亲的一种关系。那能是我们北方有一句话叫做“发小的朋友”。我还不知道这个发字是发小发小的朋友。那么这样的朋友他和你的关系,他是一种扯不开的关系。比如说我前几天回到我的家乡哈尔滨市去参加冰雪节。同行的一些作家朋友他们到亚布利滑雪场去,我就要求那一天时间给我自由。我要和两方面的朋友亲密接触。一方面我的知青战友中,有的都当了省委副书记了,当了市里的领导,当了局长们,但是不管他们当什么他们是我的知青战友,关系非常亲密。我知道我回来如果不和他们聚一下,他们会觉得至少在我这一点至少没有给他们作为地主的机会。那么上午要跟他们聚,下午我要留时间给我另一部分朋友他们下岗了,他们家里生活困难,他们受着这样那样生活的困扰,儿女的工作问题等等。我跟他们谈完之后是那么多同学时间非常短那么几乎不可能闲谈,就是非常直接的切入主题,他们的孩子就应该像我的孩子一样,下午我见的这些人和我有撕扯不开的关系。这是你说的那个发小的朋友,他们的最后的希望恐怕寄托在我的身上。这就叫责任这就叫义务。想来想去还是毛泽东的那句话是最好的,再加上我们今天经常谈起的那句话叫与时俱进。

  [在梁晓声的签名售书现场]

  [梁晓声]一看女孩就聪明呀,我的心愿就是这本书,包括你女儿这年纪可以全部给他们看。因为这里的内容是那么样的干净。

  [读者]我也想说这句话,觉得您的作品干净,感情特别真挚的那种谢谢你呀。

  [读者]梁先生这是一代人呢,我也插队过东北后来你去复旦大学我去人民大学。

  [梁晓声]是兵团吗

  [读者]不是兵团

  [梁晓声]在东北插队都是一代人。恐怕我年纪比你略长几岁我49年

  [读者]我比你大,47年的老三届的

  [梁晓声]这名片给我吗

  [读者]行,给你

  [读者]我读过很多作家的作品,其中我认为梁晓声写的比较能切中现在社会很多敏感问题。平常人不敢接触的话题。所以我认为很好。

  [主持人]我想问问您为什么喜欢梁晓声

  [读者]我也是兵团回来的,也是兵团回来的所以特别亲切。从《今夜有暴风雪》那时候开始。

  [主持人]我觉得你们是一代人

  [读者]对,都是过去的理想主义者,都是正统的社会主义教育下长大的。

  [主持人]那您怎么看他现在的作品呢

  [读者]他最近几年的作品我们没看,他早期的和反映知青的我看的比较多

  [主持人]就是能表达你们这一代心声是吗

  [读者]对

  [读者]我是给我妈妈买的。我妈妈比较喜欢他的书。

  [主持人]你妈妈多大年龄?

  [读者]我妈妈55吧。

  [主持人]她也是知青吗?

  [读者]他们经历过这代,她的家庭里除了她不是知青,剩下的家庭成员都是知青。她主要是对那个年代的回忆吧。

  [读者]最早我和我丈夫都喜欢看书,看的书里边就是梁晓声的。从最早的作品就开始看。而且我的丈夫曾经去梁晓声老师那去过,他们之间是朋友。

  [读者]我觉得我们这一代总有使命感,就好像应该干点什么。

  [梁晓声]你想现在这执政党里边的成分,不但是知识化年轻化,有时甚至是专家化,有那么大一批专家每天都在思考中国的问题,还需要我们也在家退了休之后思考中国的问题吗?我们思考我们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儿女的问题。我们家的问题。如果我们没有工作了我们下岗了

  我们明天在哪找一个工作,铮几百块钱。这个问题如果你面临着要思考,如果思考不好这些问题的话怎么能思考国家问题呢?是不是

  [读者]您从这给我签一个

  [梁晓声]没问题

  [读者]您写在这底下,下面贴我们俩的照片

  [梁晓声]贴我们俩的相片,您先生看了同意吗?

  [读者]没有事,因为您是顶顶棒的作家。

  [主持人]我看您给读者签名售书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细节,很多读者他想让您给写一句话,这句话有的是您给他赠送一句话,有的是他自己找了一句话然后让您给写到他的书上。当时我就想一般的作家可能不会满足读者这样的要求的。有的话根本不是您的话,那您为什么还在那耐心的给他签呢?我觉得很有意思

  [梁晓声]其实我的其他同行也会这样耐心的,我个人觉得好像我的许多同行对于读者都是非常耐心的。您想呢我在那签书,从衣着上我就能看得出来他们都是收入不高的底层的市民,在收入不高的情况下还买你一本书有时候恐怕是自己喜欢,你拥有这样的读者的话,对自己是个安慰。有时候他可能不见得自己看,你会发现有的青年是买来送给爸爸妈妈的,送给哥哥姐姐的,女孩子买来送给男朋友的,男青年买来送给女友的,那么这时他呢当他把书作为礼物送给别人的时候,对于写书的人也会感到一种欣慰。


来源: 天津电视台  2003-06-15 15:42 编辑: 孟瑾
[发表评论] [推荐给朋友]
本网由北方网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