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天津卫视|T1新闻|T2文艺|T3影视|T4都市|T5体育|T6科教|T7少儿|T8公共|T10国际|T11三佳购物|数字频道
 新拍客 | 节目时间表 | 天视剧场 | 广告部 | 卫视广告 | 天视主持人 | 编播动态 | 天视信息 | 天视论坛
都市报道60分 都市热播一小时 观点强中强 美食大搜索 都市节拍 家居大变身 美食新气象 艺品藏拍
 
卫视频道 周三 21:25
  周四 12:30
都市频道 周日 19:30
 
周一 09:30
周二 00:30
 
  《沟通》秉承“关注民生冷暖,传递人文关怀”的理念,贴近百姓的生活状态,感受他们的人生冷暖。
  《沟通》栏目组的成员深知对于百姓来说,最重要的是他们所面对的生存和发展的压力,是升学、就业、看病、买房、过好日子等等这些现实的问题,这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也是新闻工作者的主业。为此,着眼百姓的切身利益,并在对百姓的关注、关怀中提炼作用于时代的人文精神,做一档受人尊重的、有精神品质的节目是《沟通》坚定的追求。
...更多
         李强


六宝斋的石先生

 
石万清正指导孩子书法
《沟通》中的石先生
六宝斋的弟子

  六宝斋,是河西区利民道珠海里的一座普通民宅。居住在这里是一位右眼全盲、左眼仅存光感的60岁老人——石万清。“六宝斋”是他家的雅号。1985年,石万清在自己的家中创办了“六宝斋学堂”,十九年来,这个特殊的私塾培养了众多桃李,并两次被市教委评为“天津市中小学优秀家长学校”。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共青团中央、中央“关工委”、中国妇联等有关负责人和参加全国社区教育研讨会的众多专家还专程到“六宝斋”参观取经。

  他将在《沟通》节目现场和大家聊聊孩子教育的话题,他独特的教育理念也许会给家长一些启迪。

  谈话实录: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来到《沟通》!今天我们大家就一块儿结识一位特殊的老师,我们有请六宝斋学堂的石万清先生。我要把石万清先生请上来,欢迎石先生,您坐。石先生的眼睛仅有光感,基本上是看不太清了,我坐在这您看得清吗?

  石万清:看不清。

  主持人:男的女的分不出来。

  石万清:知道那有一个人在那晃动。

  主持人:这已经是好多年了。

  石万清:对。

  主持人:您办这个六宝斋学堂有19年了。

  石万清:对。

  主持人:那是1985年开始办的?

  石万清:对。

  主持人:当时为什么要办这么一个学堂?

  石万清:办这个学堂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就是当时我的孩子已经9岁了,我认为我对孩子在幼儿期、在教育或者在某一些方面有一些个体会,而且这个方法比较有效;第二个原因呢我就是独生子,我连姐姐妹妹都没有,因此我深深知道独生子女的优点和缺点不足。在1985年那个时候,正好是独生子女这种政策也好,叫什么也好,执行了六年了,正是这一批孩子,成长到五六岁的时候,因此我想起来办一个六宝斋学堂。

  主持人:您脑子里想没想过这个六宝斋学堂怎么个办法?想过开几门课,还是怎么着?

  石万清:对,家庭学堂不能面面俱到,这是一个准则。再一个准则不能是说教似的,假若说教似的,人家看报纸、听广播、听新闻,他就不上我那去了。第三个不能和学校的教育,成为它的二课堂,我是它的同步班,这不行。第四个要注重素质方面的(培养),这个对孩子的素质的培养,一定要和家庭甚至要和父母的素质结合起来。因此我就给设想了六门课,一门课就是书法。

  主持人:书法表面看不就是写写字吗?

  石万清:实际上不是,书法我可以说,这是我自己的认识,书法可以说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集合点,因此说好中国话,写好中国字,读好中国书,才能当好中国人。因此写好中国字这是一个,人生之中所必备的。

  第二个就是现在叫演讲,演讲我最初办的时候叫礼仪,不叫演讲,叫礼仪,如何给我鞠躬,如何问人好,如何走路,如何和长辈人说话,这都是礼仪,礼仪公关的能力。后来就演变到了演讲,你要有一个场合,你要有一个载体,你比方说我要问路,劳您驾我去马场道怎么走,人家告诉你了,谢谢。这无形之中就构成了一段对话,因此到后来就变成了演讲。

  第三门课就是诵读,诵读中华优秀的古诗文。比方说,《弟子规》、《大学》、《论语》像这些个,这是中国优秀文化的经典著作,应该要学学这些东西。

  第四门就是能力,独生子女的一个不足就是能力欠缺,因此在这个方面要特别注重能力的培养。一个能力,自理自立的能力,现在有的上小学的孩子,不会自己脱衣裳,不会自己穿衣裳,雨衣套不进去,这个我发现,因此在我那要有自理自立的能力。比方说不管你是五岁孩子,还是六岁孩子,进了我这家门,你必须自己把衣服脱下来,把它叠好放到一定的位置上去,你放好了我就表扬你。他下回还那么办,这叫自理自立。一个字我不认识,一般的孩子就是,妈,这个字念什么,或者是找别的同学。我呢,这个字不认识我也不认识,我给你找个认识的人,就是字典,自己学会查,自己查去。写毛笔字,自己能够解决的,自己拿纸、自己找毡垫、自己倒墨,这都叫自理自立的能力。第二项能力就是礼仪公关的能力,实际上就是有礼貌,得有礼貌。与人交往的能力。第三个就是动手制作的能力,这能力里面就有这么多的内容,动手制作,还有资料编整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特长展示能力。

  主持人:这是您的第四门课。

  石万清:对。第五门课叫社会公益,我们培养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要有换位思维,要有为他人服务的思想,这就是多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比方说,我们小区有一个14米的专栏,国庆节得换吧,春节得换吧,你要拿作品来我给你展览上,这没我事,那不行。你在我这学习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这是你的责任,要给小区的人们,孤老户,给写副对联春节,爷爷过生日了你要写幅寿字,班里的教室你要布置,新同学来了你要写块黑板吧。这都是与学习无关的,但是它一种社会公益。从小孩就要培养,这种为他人服务的思想,为社会服务的思想。

  主持人:主动地介入社会生活。

  石万清:对,这样的话长大了他才能够提得上为人民服务,还有一门,就是家教知识。我在每一节课都要,根据孩子出现的一些问题,家庭教育一些问题。甚至于父母说的一些话、一些思维、一些困惑,告诉他如何解决。

  主持人:这是石老的六门课。

  石万清:对。

  主持人:由这六门课是不是就叫六宝斋了?石老,您自己的这种能力从哪来,您对自己的这种能力有信心吗?

  石万清:有信心,我这人特别自信。因为什么呢,我也当过兵,我当过工人。

  主持人:可是您以前没当过老师。

  石万清:我一直和教育在接触着,我没离开过教育,这个教育的本身未必是一个学校的老师,抱着个书本扭扭出来了,不是,是我们所有的大人都是老师,你说孩子跟谁学的,学校有老师,像我们社会上的一个人,一个推自行车的人,他是个大人,他就是老师。为什么呢,他把那自行车挡在了便道上,谁也过不去,孩子看到了,自行车可以这么做,可以这么放,你说这个放自行车的人。他算不算老师,因此我们所有的大人都是老师。

  主持人:说您选择学生的时候挺严格的?

  石万清:可以这么说,必须是12岁以下,对。

  主持人:为什么呢?

  石万清:12岁以下是教育的黄金期,不管在德育、智育、体育方面,特别是在非智力方面,特别是在记忆力方面是一个黄金期。这12年可以等于60年,拿背诵来说,等到50岁了我学古文吧,是很刻苦,《论语》背了一个月他也背不下来,可是你拿一个五六岁的孩子,《论语》一个月背下来了。他有时这个意思他都不明白,他就能够背下来。

  主持人:怪不得人家说,石老师总说教子当在幼。

  石万清:对,教子当在幼。

  主持人:不光12岁以下这是一个条件,说您遴选学生的时候其它的条件也挺苛刻的。

  石万清:可以这么说。

  主持人:有的时候手段还挺特殊。

  石万清:对。

  主持人:好多的家长跟您说,这孩子我们都管不了了,这孩子还能要吗?您总跟人说的一句话,就是您不要给我。

  石万清:对。

  主持人:您是用一种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去看这个孩子的。

  石万清:这个孩子有的家长说了,我这孩子特别淘气,有一个小孩上我那去了,他才五岁,他坐在我那个椅子上他来回蹦,家长马上就说了老实点。孩子拿起粉笔来在我黑板上画,老实点,孩子马上就问,石老师家那么多书,别乱问。我就跟家长说,我说你头一个说孩子不再那蹦,他才五岁,往我那一坐,两腿一抿,翻白眼,你高兴吗?对吧,他不符合孩子。他在黑板上写字,看我的书多,说明这是一个好孩子,是一个内在素质特别好的,而且看出他的家庭是不错的,跟这个相比也有一种孩子。

  我举个例子,上我那去了,这个孩子也已经是五年级了。不是五岁了,五年级了。领他们孩子上我那去,孩子就自己就随便了,他怎么个随便呢,翻我抽屉,我们家小抽屉多,抽屉都给看过来,然后拿起我那两个镇尺没见过,咣咣来回敲,敲我鱼缸。然后拽着他妈妈的胳膊你给我走,在这待腻味了。咱得出去,20分钟在拽妈妈的时候,在翻我东西的时候,没有说过一句妈妈咱走吗?石老师我可以看看这个抽屉吗?没有这些语言,有的只是这个,非智力不行,说明这样的孩子在家庭里面父母没有对其非智力方面的礼仪、举止做严格引导,而是放任得跟一批小野马一样,这个孩子很聪明,但是到五年级时已经11岁了,11年来所形成的这些个不好的习惯,我20分钟之内要想给你管,我管不了。我做不到,我看过这个孩子的非智力,我就能够断定这个孩子的本质,也能断定这个家庭,甚至于包括于父母的素质问题,我说的话有点重了。不过我说的是实话,心里话。

  主持人:在短时间内您就能看出来。

  石万清:对。

  主持人:要不今天现场的家长,跟石老师沟通一下。

  观众:我咨询一下,我们这个孩子,就是她现在上二年了,说话好像速度都特别慢,反应也特别慢,我不知道什么原因。看着孩子反正挺健康的,但是就这方面,就不知道,她好像跟别人小朋友沟通的能力好像也差。我不知道怎么才能提高她这方面的能力?

  石万清:我提这么几条咱们共同探讨:一加强语言方面的展示,比方说客人来了,你要让她主动地迎上去跟客人说话;再一个方法让她学会朗读,把课文朗读,课本读腻了以后读报纸,早晨起来五分钟,报纸假如要是不爱读了,读古文,《弟子规》背;再一个你给她展示的机遇,比方说接电话,今二姑来电话并没有问孩子,你就可以说我们孩子在家了,她特别想和二姑说说话,二姑也就明白你那意思了,这时你把孩子(叫过来),来跟二姑聊会儿天,让她在实践中不知不觉地去提高。因此说教育是一种引导,不要总用一种心理暗示。要会欣赏自己孩子,别看不起你越看不起她,你就是说话慢,慢,那就慢吧。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谢谢。

  主持人:那还有一位母亲,想请教石老师一个问题。

  观众:我知道有一个道理,就是勤劳是中华民族最美好的一个素质,最基本的一个素质,也是成为一个优秀人才最基本的素质。但是现在呢,像我跟孩子的父亲,每天工作时间特别长,而且压力也特别大,回到家里以后基本上就是非常非常累了,压力也都特别大,连话都不愿意说了。在这种情况下,从做家务也好,包括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方面,真是很难起到一个好的带头作用,像这样的矛盾怎么转化,怎么才能够言传身教做到这一点。我觉得这现在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石万清:你不妨试试这样,咱商量,跟孩子在一块儿,不要说是爸爸妈妈都那么累了,你应该担起这个家庭,主要是自己自律,不要这么谈,咱们规定规定时间,咱们做一个小计划。然后你按照这个计划,你去跟孩子进行交流,怎么样,是不是在这些时间内完成了,好不好你真棒。你自己都能够主宰自己,会安排生活了。这是一个方法,用计划的方式启发孩子的积极的心态,让他有一种主人的身份来完成自己的作业,来去帮你干点活。第二个当孩子或者帮你干活,或者完成作业,或者是怎么样,要及时表扬,未必给物质,宝贝给我扫回地,我请你个肯德基,代价也太高了。另外这种习惯不好,孩子需要大人的未必全是物质的,在很多地方,孩子需要大人的就是一个微笑,一个点头,真棒。就需要你这么点儿。

  主持人:我这有几样东西,可以体现一下石老师的教学方法,我给大家拿一下,这几个锦盒石老师这锦盒上写的这个上面写的是醒物养德,这个上面写的是格物创新,这个上面写的是忆物陶情,这上面是集物展学,咱们就举例说明。

  石万清:好。

  主持人:这个醒物养德,这个盒里装了好多样东西,大家看看,这是石老师的教学用具,这有一盒小沙子。

  石万清:对。

  主持人:这是做什么用的,石老师?

  石万清:这个沙子你们可以看看。

  主持人:倒跟我们看到的沙子不一样,亮晶晶的,而且颗粒特别大,跟小石头子一样。

  石万清:什么叫醒物养德呀,看到这个东西对自己的品德要有所激励了,这是阿拉山口的沙子,说到这里有一段故事。石彧的事迹被《中国青年报》登了以后,阿拉山口的官兵们也看到这份报纸。

  主持人:石彧是石老师的女儿。

  石万清:看到这份报纸以后,他们的官兵联名写了一封信,我们想请石彧老师给我们写一幅字,什么条件都可以。这封信邮来了,她说,在回信中说到了,我只希望给我摘一片树叶邮给我,就对我最大的(安慰)。我看到这片树叶,我就想到你们在那守卫着,结果人家官兵给邮来东西了。邮来一个这么大盒子,一摇晃哗啦哗啦直响,其中还有一个小布包,这布包里头就是这种沙子,我把它改装了,有那布包看不见。我搁一个玻璃,官兵们写到了,说是在我们阿拉山口一年只有三个月我们能够看到地,其它的时间都是漫天的冰雪,不管是春夏秋冬,那的风总是不断。黑白刮,我们那的沙子,都是能够把眼睛给打破了,就这么大的风这么大的沙粒。我们从我们身下,用汗水浸泡过的沙子给你抓了一把,给你邮去了,根本就没有树叶,没有树叶,方圆百里没有一棵树,没有一棵草,他们吃的东西都是用飞机给他们运的那个罐头,相当苦。巡逻一遍回来以后,靴子里面是水,口袋里头这(领子)里头都是沙子,这是这个沙子的来历,我把这个作为教材——醒物养德。

  让孩子们去写作文,你看到这个沙子,你听到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很多的孩子都写出来了,我们现在安静地学习,有这么好的学习条件,原来是阿拉山口的解放军叔叔在那端着抢守卫着,刮着大风,地下、身下是雪,身下是沙子,这挺好,就这个来历。

  主持人:这是阿拉山口的沙子。

  石万清:对。

  主持人:这还有子弹壳。

  石万清:对。

  主持人:还有手铐。

  石万清:对,这是以一种教学的方式我求来的。

  主持人:您用它做什么呢?

  石万清:要守法,告诉孩子们从小就要守法,要有法律的概念、法制的概念。不从小好好学习,不好好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约束自己,一失足成千古恨,就要和手铐子结缘了。

  主持人:您觉得,石老师就是拿着这个教具给孩子们讲和不用这个教具,就读这个法律的条文给孩子们讲,它的差异在哪?

  石万清:读条文有它的作用,我认为实物教学,一旦和条文相互弥补的话,它的作用更大。你光对孩子说你得好好要求自己,否则的话你就犯罪了,孩子问了什么叫犯罪,犯罪不犯罪有什么区别,那么你犯了罪以后,你就要受到法律制裁,怎么治我,你就上那个小屋里去,小屋什么样的,你都答不上来。因此少儿他的思维,他是形象思维,到了五六年级才开始,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化,尤其五六年级以前的孩子,你多看实物,他的印象特别深。

  主持人:咱们再看看这个盒——格物创新。这里面这些东西您都记得上来吧?石老师,你像这个,什么叫格物?

  石万清:物格而后知治,知治而后修身。这是齐家平天下,这是由《大学》里引申的,叫格物创新,我们现在所需要的。教育孩子重要的问题,敢于让孩子去想、去创新,这才叫与时俱进。我积累这一盒,你比如说这个,表面上看是一个壶,这个壶不是汉族的壶,是一个民族的壶。

  主持人:民族?

  石万清:一个少数民族的壶,它属于民族文化,但是它是打火机,打火机是一个现代的科学,把民族文化和现代的科学融为一体,它是一种创新,我就跟孩子们说,你还能怎么把它设计成什么样,对吧,启发嘛,你像这里很多东西都是这样。

  这是一个筷子架,我们吃饭的时候筷子架一般的筷子架都是马鞍式的,它用一个鱼的造型造成一个筷子架,我这还有辣椒式的、小黄瓜式的,我就问孩子架筷子还能用什么。孩子马上就说了我还能用我的笔架,也叫笔床,就是架笔的那个笔床,我说这样有什么好处呢,我吃饭的时候,我的筷子就好像是我的毛笔,他能把吃饭和毛笔结合起来,另外有人问我了,你怎么举这个例子呢。筷子架,创新就在生活之中,这是一条准则,不要让我们孩子怎么那么笨呢,导弹他发明不出来,笨蛋创新就在生活之中。

  我们的学员有一个叫胡德才的,发明了这个纫针器,他是第二发明人,纫针器。任旭发明了汲水器,就是天津市优秀中学生,十佳中学生之一,已经上大学了。就把握住这个,任何一样物品实际上都是教具,我们当大人的难就难在这了,要抓住任何的机遇,任何的物品,去启发孩子,激励孩子,这样的话都变成了一个立体式的教育,立体式的引导。

  主持人:我这还有一个盒子,是石老师学生的成绩,我们大家来看看。在这呢,虽然您看不清,石老师,但是您随手一摸大概就知道,哪样是什么,哪样是什么。

  石万清:对,可以这么讲。

  主持人:这个呢?

  石万清:这是书签,在动手制作能力里面,我每一学期教一样动手能力,这是上上学期教的给我做书签,也有做特别好的,给我做成这样的。但是我这个书签,一,不许给我买;二,一定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第三,一定要融合自己的成果。比方说拿这副书签来说,这是孩子学写字学书法的作品,然后拿照相机把它拍下来,拍下来以后,可以直接贴到书签上做成书签,也可以把几张照片把它拼起来,一复印剪成小条,再找张彩纸一贴,送给亲朋好友,这多好自己存着。

  主持人:这个呢,石老师?

  石万清:好,这是一个篆刻本。

  主持人:李歆的印谱。

  石万清:对,印谱,这都是他有他的故事。这个叫歆歆的是个男孩,因为他父亲老正统,跟孩子谈话的时候,他父亲坐在那给我站好了,说今天都干什么了,淘气没有。我没有淘气,爸爸我没淘气,都这模样。因此搞得父子之间,母子之间的感情特别淡漠,孩子在家里头没有童心,就上外头跟小哥几个就冒烟去了。爸爸更生气了,正好赶上那天我去那串门,我说因为什么呢,他就是不给我学习,我下班以后还在外面跑呢。那意思就是他下班以后,(孩子)坐在那看书写作业了,那是泥胎。我就问孩子,孩子跟我诉苦,我说咱这么好不好,你喜欢玩什么,你看我们班的同学谁谁就会刻戳,还给我刻过呢。我都不会,我什么都不会,我说你想刻戳吗?我想不会,我说大大一个星期就教会你刻戳,是吗在?倍儿高兴,我说给我找砖头去,因为我手底下没有章料,没有刀子,把你修铅笔的那刀拿来,咔咔刻,来涂上点儿颜色,往纸上一印,那不就是戳,那不就是印吗。好,想学了就那么简单,后来上我那去学,又学学书法,又学学篆刻,几次过来孩子能够刻成印谱。这是给我交这作业,我特别高兴。

  主持人:这坐着的这几位都是您的学生吧,现在的这几位小朋友,谁来展示一下,展示一下你们的特长,在石老师那学到的。

  学生:这两块都是我比较喜欢的印章料,看这块,这块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刻下来的,上面一个小怪物。这块料也是非常普通的,而且摸起来非常光滑,有手感,所以我喜欢这块料。

  主持人:放好了,还有什么要展示的?

  学生:这块它也是非常普通的料,它看起来很古老,价值很贵,其实它是。

  主持人:别说真实的价格,他们有出高价要买的。

  学生:其实它是嵌的色涂上的,喜欢它是因为它做得非常细致,颜色配得也非常好。

  学生:我的爱好是集古币,我的古币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清朝的,第二部分是民国时期的,第三部分是建国以后的纪念币。

  主持人:你觉得集古币对你有什么好处吗?

  学生:我觉得集古币可以对事物的分类比较好,因为我上了五年级,也就是一个高年级的学生了,我就在石老师这开始学习作文,我觉得在石老师这学习作文,对我的作文水平有很大的长进,石老师还鼓励我写小说。

  主持人:这小说写了吗?

  学生:写了,我今天带来了。

  主持人:在哪了《烈火童年》张婕作文集,作者张婕。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这么多,这跟大学生的毕业论文差不多。

  学生:这本作文集一开始都是好多,在石老师这的即兴作文,最后一篇文章是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的总结。总结这些素材的发现与利用,这篇作文我写了一万多字,是在石老师的鼓励和家长的帮助下写出来的。

  主持人:好多家长甚至是小朋友,都想跟你聊聊了,咱们家长跟石老师,谁跟石老师沟通一下?

  观众:我想请教石老师一个问题,前一段时间我发现孩子做事比较拖拉,或者有些时候缺少一些自觉性,后来我就在一本书上看到这么一种方法,我就试验了一下。我想说一下,石老师看看,我这样做法可不可以,我们两共同制定了一个就是你每一项任务在你完成的时候,给你加上一分。比如说你早晨七点钟之前起床,我加一分;你几点之前完成作业我加上一分,然后我把这个分累计起来,就是说一分相当于两毛钱。然后过一段时间之后,他就积累了一些个分数,然后用这些分数由他来支配。这个钱不直接给到他手里,但是他可以根据他的需要,根据他的喜好跟我商量,在我同意的情况下,用这钱给他买一些个学习用品,或者是一些个书籍,或一些好吃的东西,这样试验一段时间之后呢,我觉得孩子一些习惯,确实是有所改进。但是我也发现一些不太好的方面,就是孩子有时候跟我计较这分,有时候跟我磨,这东西他又想买,然后他又跟我说能不能不用我的分,用你的那什么,就是这样一种计较的这种现象出现,我就不知道这种方法会不会助长他一些其它不好的习惯?

  石万清:咱共同探讨这个事,你涉及到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你这个事情的本身,用一种计分的方式,这个方法特别好。这是一种鼓励教学,而且对于他的自立能力是一个促进,这个方法好。涉及到什么问题,涉及到钱的问题,“两毛钱”——多一分多两毛钱,符合不符合我们现在品德教育的方向,我认为符合。一,学校都在讲分,你为什么就不能讲分,全国都在讲经济,你为什么在教育上不讲经济,不要回避这个问题,这是一个。还有我特别感兴趣的是什么,他和你计较怎么办?孩子应该计较,大处说这叫维权,小处说也就是说你不是公正、公开,你得给我讲出来。你为什么,我就要和你计较,这是证明两代人,甚至他们那一代人,将来社会一种模式,就应该计较。

  主持人:看把这小朋友乐的,说到你心里去了?

  石万清:真的,就应该让他计较,但是只不过他长大以后,当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不要计较个人利益,那是后话。那是好的习惯形成以后的理性思维,到了理性的思维了,那才叫品德。

  观众:我问您一个问题石老师,有没有人问过您,说您的这种教育和孩子们在学校的教育有什么区别吗?

  石万清:有区别这个区别不是在目的上,目的学校、家庭、社会都是为了宝贝这些花朵们健康成长,不是在这个目的上。只是在具体的方法上,也就是说引导的方法,学校的教育是在整个社会中的一个浪花,有的问题它也解决不了,只有大的环境解决,随着大的环境一步一步前进。可是作为我一个家庭学堂来说,我的机动性就比较强,我没有这么多婆婆,我说了算,但是我这个说了算,我要考证,我要实验,我要设想。我打我自己的根基,我有了这个根基以后,我才能够设想出一个来,越是一个家庭学堂,越是一个小的单位,小的人物,所做的事情,所提的建议,所有的设想,他是深思熟虑,他才能敢做出来。

  主持人:那您这个展才怎么讲呢?

  石万清:什么叫展才?就是展示人格。展示他的人格,展示他的特长,各展所长,各展所长教育。

  主持人:因材施教。

  石万清:对了,教育不是为了取齐,而是为了展长,因人施教。

  主持人:因材施教,听说你教的学生里面,在诵读古文方面特别出色,《大学》《中庸》《论语》,这么点的孩子让他们读这些,朗诵这些有没有人说您这太传统了。

  石万清:有。

  主持人:那您怎么想呢?

  石万清:我怎么想,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贵在优秀,不要一沾传统就是错的。过去有个武汉大学的教授说,他说5000年的文明史在我们的后背上,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包袱,可是我们现在的人,就不知道把这个包袱打开,里头有没有金条,有没有砖头子,我们把金条捡出来,把砖头子拽掉,把金条把它擦亮了,把它物尽其用。我们现在一说只要是个包袱,走拽掉了很多的精华。

  主持人:我们今天跟您沟通特别开心益智,谢谢您石老,谢谢。最后跟您说一句这不教师节到了吗,祝石老师节日快乐。

  石万清:谢谢!

 
来源: 天津电视台  2004-08-24 09:09 编辑: 蔡玉昕
[发表评论]
 

 
 
本网由北方网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