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天津卫视|T1新闻|T2文艺|T3影视|T4都市|T5体育|T6科教|T7少儿|T8公共|T10国际|T11三佳购物|数字频道
 新拍客 | 节目时间表 | 天视剧场 | 广告部 | 卫视广告 | 天视主持人 | 编播动态 | 天视信息 | 天视论坛
都市报道60分 都市热播一小时 观点强中强 美食大搜索 都市节拍 家居大变身 美食新气象 艺品藏拍
 
卫视频道 周三 21:25
  周四 12:30
都市频道 周日 19:30
 
周一 09:30
周二 00:30
 
  《沟通》秉承“关注民生冷暖,传递人文关怀”的理念,贴近百姓的生活状态,感受他们的人生冷暖。
  《沟通》栏目组的成员深知对于百姓来说,最重要的是他们所面对的生存和发展的压力,是升学、就业、看病、买房、过好日子等等这些现实的问题,这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也是新闻工作者的主业。为此,着眼百姓的切身利益,并在对百姓的关注、关怀中提炼作用于时代的人文精神,做一档受人尊重的、有精神品质的节目是《沟通》坚定的追求。
...更多
         李强


杨柳青青年画情

 

  简介:700多年前,元代大文学家揭俟斯途经天津西郊南运河畔的古柳口,信口赋出一句“杨柳青青河水黄,河水两岸苇蓠长”,于是杨柳青镇从此而得名。元末战乱四起,一个长于雕刻的民间艺人避难来到杨柳青,以当地盛产的枣木为刻版,逢年过节刻印门神、灶王出售,镇上的人竞相仿效。到了明代,大运河重新疏通,南方精致的纸张、水彩运到杨柳青,使这里的绘画艺术得到了发展,杨柳青镇也从此成为“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的年画之乡。数百年来,杨柳青年画以其题材的独特,以及对中国绘画传统的继承和对相关艺术形式的吸收,在中国版画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节目请到目前镇上比较完整地继承杨柳青年画传统技法的民间艺人霍庆有和研究杨柳青年画60年多年的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的王树村先生共同探讨了杨柳青年画的历史,精髓的保留以及杨柳青年画的价值和保护问题。相信朋友们会对这天津最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谈话实录:

  主持人:朋友们好!欢迎来到沟通,今天咱们说说杨柳青的年画。节目的开始我先给大家出一道题,我这有一幅杨柳青的年画,我可以告诉大家,这幅年画的名字叫《缸鱼》。我还拿倒了,应该这么拿。这是过去咱们杨柳青附近的家家户户每到过年都要贴上的一幅画。我想问问大家,谁知道这幅画是做什么用的?说上来的话,这幅画就送给你。你说说,贴到哪?

  观众:水缸上。

  主持人:贴到水缸上,这话答对了一半。我那有两幅,这幅你先拿着,送给你。

  观众:谢谢!

  主持人:还有哪位朋友知道?

  观众:是贴到水缸上。

  主持人:贴到水缸上有什么讲吗?

  观众:贴到水缸上,因为鱼离不开水,鱼在水中它长寿,永远活着,吉庆有鱼(余)。

  主持人:吉庆有余!

  观众:对!

  主持人:谢谢您,谢谢!您答错了!这样,大家说不上来,我请一位能够说上来的师傅。我们有请霍庆有,霍师傅!欢迎霍师傅!您来坐,霍师傅。

  霍庆有:刚才提到的这个《缸鱼》是离不开水,说得很对。但是它按我们杨柳青的讲话,杨柳青守的是南运河比较近,运河两岸的人都爱贴缸鱼。为什么贴缸鱼呢?我们当时吃的水,就是吃的南运河的水。南运河当时流的水是黄河水,它比较混浊。刚才有的同志提到了,把这个贴在缸上。不是贴在缸上,是贴在缸的那个墙上。

  主持人:那个缸在墙边上,贴在那个墙上。为什么要贴它?那画我还给错了,送给她吧!

  霍庆有:证明水清不清就看这个缸鱼了,水要是清了,这个缸鱼的倒影就在水里出来了。你要是一吃水的时候,拿那个水舀子一舀水这个鱼正倒映在那个缸里,水一动好像这个鱼在水里凫一样。在缸里这叫富富有余,也是年年有余。你看这还有,为什么刚才拿来两张?就是当时那个缸一家有搁左边的,搁右边的,所以缸有左边的鱼,有右边的鱼。但这个鱼都冲屋里,不能冲屋外,有财向屋里进。

  主持人:霍师傅是家住杨柳青,现在还一直在从事着杨柳青年画的绘制制作,人称杨柳青年画的传人。我跟霍师傅还学了一天杨柳青年画的制作,没算出师,是吧,霍师傅?

  霍庆有:还是说可以吧!参与,在于参与。

  主持人:霍师傅告诉我,咱杨柳青年画的制作工艺应该是分为五大步骤。

  霍庆有:对,五大工艺。

  主持人:这样咱们先把我学徒的情况让大家了解一下。

  霍庆有:好!

  主持人:也知道一下咱们杨柳青年画是怎样制作的。大家看看!霍师傅,这过程大家看完了。您跟我们讲讲咱杨柳青年画它的大的特点是什么?

  霍庆有:它的这个制作工艺和别的制作工艺不一样,杨柳青年画的五大工艺都完了之后,每一道工艺都有每一道工艺的精华。你比如说刻版,它有三级线条,一级线条是脸部和手,尤其是这个眼一定要刻出神来。二级线条是衣纹因为这个衣纹要刻出动感出来。三级线条是后面的背景要刻出层次感出来。

  主持人:咱杨柳青年画叫木版年画。

  霍庆有:对。

  主持人:今天霍师傅特意带来了两块木版。小的是霍先生的父亲霍玉堂老先生留下来的木版。大的是霍庆有霍先生自己收集来的木版。这两块版里有着跟杨柳青年画有关的故事,有着霍先生一家和杨柳青年画的渊源。您跟我们讲一讲,霍先生?

  霍庆有:我们家这版当时有不少解放初期国家刚要发展年画事业的时候,成立了杨柳青年画社的时候,那是1953年我们家捐了不少年画版,但是还留了一部分版。

  主持人:在什么时间呢?

  霍庆有:在文革期间都给损坏了。

  主持人:怎么损坏的呢?

  霍庆有:当时红卫兵比较厉害,因为我们家是画年画的,他一听说你们家当时是(画年画的),那叫才子佳人、帝王将相,很多大队上去我家去搜,说你家有版没有?有很多交了,我们家交了一部分,剩下一部分我父亲一辈子的心血他疼得慌,这不是中国的历史吗?他以为他说这个以后肯定也得有用。他就给这个版藏起来了。当时我们家里有一个顶棚把一部分版都藏在那里面了,夜间藏在那里面了。藏里之后,没想到天天一到夏季下雨,雨下得很大,房子漏了,漏了之后,我父亲说那些个版别漏坏了。后来我父亲白天就把我们家院挖了一个大坑,夜间偷偷地把那个版几个人就弄下来之后,都埋坑里了时的防雨材料没有。当时我们家的炕上有块油布,我记得很清楚,把那油布从炕上裂下来之后就铺在那个土坑里边了。把版(晚上)偷偷地弄来之后拿那个油布这么一盖,盖好一埋土,上面一墁青砖,谁也不知道。没想到这个雨一下大了之后土都往下折,一折砖也折了,就折了个坑,那个一院水都流到坑里边去了。当时白天也不敢扒,夏季过了之后再一看,那个版全都捂糟了仅剩下几块。我父亲把这几块就那个小版,还有几块搁在过去那个大炕有个灶台灶台后面是空的,上面搁个碗架子保留下这么几块。还有一部分是我们劈了,当时你不劈不行,你剩下的没地方藏了就劈了。夏天很热那个天,外面就敲鼓游街的,挺好的版就把他们都劈了当柴火烧了。你不烧不行,看到你家有版,说不定你也得拉出去也得批斗你,你们家还藏着这些东西,你不劈不行。当时我劈的很多,正因为当时的歉疚,后来咱的政策允许了,开放改革以后,我就开始大量收集咱这个木版年画。当时我劈了,不忍心劈有点内疚,我后来政策一变我马上就又搜集板,像类似这样的版大小版我可能搜集了100多块吧。

  主持人:霍师傅您收集杨柳青年画木版的过程是不是也挺不容易的?

  霍庆有:我去了好多地方,我在北京有几个地方,也有朋友,看到有版的地方我都去了。基本上武强山东,至今我前几天我还去搜集,去塘沽。每收一块版都有很多的艰难,就是去塘沽比较顺,把一块很大的版收来了。当时他是要的是3000块钱,这还是我们朋友的面子跟我要了3000块钱。我买到了很高兴,坐的从塘沽到天津的汽车,没想到正要买车票的时候人家让买票,我一掏口袋怎么没钱了?翻了半天,不对呀?钱不可能丢呀?后来再一翻口袋让人给拉开了,有几百块钱给拿走了。幸好还不错,还给我留了一招,我这个零钱我单另搁了一张,那一打儿我就没动,没想到那一打儿在外面,这个单张的在里面了。给外面一打儿抻走了,里面还给我留了100块钱还总算买票回来。这是不到半个月,所以这个年画一个是搜集,二个种种困难太多了!外国人、日本人、南韩人都到我们中国来搜集我们中国的木版,所以我们要是不抢到他的前头可能就让外国人买走了。我觉得这个时候您作为个人来讲,您出的价可能没有人家出得高吧。但是我的价格上我已经就够可以了,3000块钱买一块版,按现在的生活我就可以说太困难了。因为什么呢?人家3000块钱很平常就拿走,咱要拿出3000块钱来就很不简单了。

  主持人:听说在这个过程当中您也有身体吃不消的时候?

  霍庆有:对。我一开始,我是1980年就开始搜集、挖掘、整理,当时我在工厂里上班工人们很不错,领导也很不错,知道我抢救民间艺术都给我了很宽松的政策。上班时间把自己的分内活干完了之后,我去抢救点儿这个,他们领导倒是对我的政策挺放宽,我是星期日去杨柳青的三十六村去走访。晚上回了家去画画,有的时间要去练勾,就这样积劳成疾。天气很热,小屋很矮,总这么干,我这个思想可能也太执著了,一干起来就不吃饭了,恨不得就一气呵成,但是积劳成疾就不吃饭了。当时我们家里说你这样总不吃饭不行,我说没事没问题,自己感觉也没问题,后来之后家里说你去到医院看看吧。我一个月没吃饭,晚上只喝一小碗米汤,后来就拉着我到了咱这个医院去了。你给验验吧,喝的一种白水叫钡餐,钡餐什么东西,我也不懂。喝完了之后躺在那个大床上给我转转来转去,后来一看我听那个窗里面那个人他直嘬牙花,我说可能就不好。后来之后说你三天以后来吧,我就去了。他说肝硬化,很轻松地说肝硬化。后来之后我可能就歇了一个月,你一天到晚不疼不痒,总琢磨这个病就坏了。我说我去上班,上了班我也不想这个事了,就很好了。后来之后我上了班也搞画,在家里还是搞画,回家就盖房弄得挺好的。我就问大夫我说这个病还有没有?他说你可能就钙化了,肝硬化给钙化了。我说那我没有肝硬化的病,我就不理它了。我就开始还是一直坚持,把杨柳青年画一直抢救、挖掘、整理,至今到今天我这个肝硬化也没有发现,也没发作,五六年了吧。

  主持人:可能跟年画有关系。

  霍庆有:有关系。

  主持人:关心杨柳青年画的有霍师傅,还有很多人。前两天我们结识了一位老先生,提起来也许您知道,他叫盛玉洪,盛老!本来盛老希望能够来今天我们节目的现场,但是不太好,他这几天住院了。所以我们赶到盛老家对他进行了采访,我们大家看一看。

  记者:您跟霍庆有认识吗?

  盛老:那时六七岁他就去到杨柳青那个制作车间,他就去跟他爸爸领着拍着肩膀。

  记者:后来听说您多少年没再见过霍家人。

  盛老:对,这是我们儿子回来以后在电视上看见了,长的模样怎么和霍玉堂一样!在电视看见了我挺高兴,后来他联系我说你一定叫他来,后来他哥哥也来了,拿着他爸爸的相片,我说不拿相片我也认识。

  主持人:年画勾起老相识说你们家和盛老一家当中有几十年没见面?

  霍庆有:40多年,毛50年了。

  主持人:40多年,不到50年。盛老说当年他跟您父亲霍老先生是在一个单位?

  霍庆有:对!当时我那时还倍儿小,可能是个六七岁的样子。

  主持人:他不说嘛,那时您挺小老往那个画店里跑。

  霍庆有:对,我父亲在刷活中,我在那个案子底下钻来钻去的。到那个彩绘车间去玩,因为他们都认得我。

  主持人:后来盛老是因为受到冲击再也没跟你们家见面了。话说这是前几年在电视上看到的,然后后来你们去看他了吗?

  霍庆有:看他去了,我到那一去他说你跟你父亲这模样长得一样。

  主持人:说你们还拿着照片,盛老说,“你们不拿着照片我也能看出来”。

  霍庆有:对。

  主持人:在那个过程中盛老也是受到了冲击,他也是钟情于杨柳青年画舍身保护杨柳青年画的一个人。当时他可能是批斗的时候都要烧杨柳青年画的版子,他可能还冒着生命危险去拦了,不让大伙弄躺在汽车底下不让拉走,他说了咱们听听。

  盛老:文化大革命,他们要践踏,要烧(年画版),他们推着小推车,我倒车底下,我说你们不能推,不能销毁。抢纸抢画造成很大的事件,我汇报军管会,后来军管会知道了说他们了,你想后来他们起了对我的怨恨仇恨,不理解也好,这是跟霍玉堂老师傅的事。

  主持人:盛老还告诉我们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就说当年总理还亲自指示老舍先生来咱们杨柳青说要保护杨柳青年画。那是1964年,他说了咱们听听。

  盛老:后来咱们是解放以后大力地抢救杨柳青年画,尤其老舍先生来说明了周总理派老舍先生来就是挽救杨柳青年画,老舍先生来说我没别的事,总理叫我来就是为了抢救(年画),保护老艺人。别再收购了,旧的、已经收完的赶紧送小三线,战备嘛送小三线。已经收的今后别再收了,文化大革命这么闹腾这老艺人没受损失。

  主持人:那是哪一年?

  霍庆有:老舍先生来1964年。

  主持人:盛老先生现在还在病中,但是他对杨柳青年画的这个感情特别深厚。

  霍庆有:对。

  主持人:不能来现场特意给我们写了一首诗,我在这念念。杨柳史话喜沟通,总理恩情记心中。版书真迹传六世,遥看天河谢舍公。盛老先生知道我们今天有好多朋友要来,他特地制作了一个小小的礼物。这都是盛老先生刻的,“杨柳青沟通”,这是您的?

  霍庆有:对。

  主持人:六世传人霍庆有,霍先生刻的,还有盛老先生的名字,做了一个刻页给每位朋友一人一份。和年画有着深厚感情的人有很多,今天我们还请来一位,咱们欢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王树村王先生!王先生您坐在这,王先生六十年来收集研究年画,我有这厚厚的两本《杨柳青年画》,厚厚的,这是王先生六十年来的心血,好多都再也看不到了。

  王树村:对。

  主持人:王先生,您是从解放前,说是从三几年就开始收集杨柳青年画了吧?为什么要收集杨柳青年画?

  王树村:杨柳青毕竟是一个艺术之乡,我是天津人在天津长大的,我就特别喜爱我们杨柳青的年画、剪纸、还有泥娃娃、还有糖人,这一系列的民间艺术都在杨柳青,这是第一。第二个我感觉到杨柳青的年画里的内容总是教我学好,没有教我学坏,什么打架斗殴没有这些内容,都是教我如何好好读书,如何好好报效国家。没有别的,抵御外辱,勿忘国耻!教学是这样教,年画是这样教,两个融合在一块就培养出杨柳青的人才。杨柳青年画画一些比较现实的东西,比如这个就教人们好好种田,也告诉人们皇帝也得种地,不种地没饭吃。这个就告诉人们要让小孩念书,不要打架去。我们这有一幅,就是说别说瞎话,莫说谎话,从小就教育人。

  主持人:您是不是说杨柳青年画里边也传承了好多民族文化的好的传统,好的思想内容,这也是您特别喜欢它的原因?

  王树村:这个年画是教育孩子,杨柳青的年画更系统,它更有传统的教育。从上古一直到民国时期都有教育孩子如何读书?如何爱护集体的产业?爱护公共设施?不要破坏马路上的灯?这里都有。

  主持人:说到年画,您也是因为年画和霍师傅认识的吧?世交?

  王树村:对。他父亲在解放前那么困难时候还在做年画,我印象里头那苦极了。他家有几口缸,他父亲跟他的,还是他奶奶了在一块画画。如果没有他们霍家连续(传下来),当然不只你霍家一家。

  霍庆有:对,很多的,还有几家。

  王树村:杨柳青的年画到今天不可能申报国际上的无形文化遗产。

  主持人:现在杨柳青已经申报到联合国教科文无形文化遗产,王先生,您觉得我们今天应该怎么样来认识咱们杨柳青的年画?

  王树村:我们怎么认识?问我们杨柳青的人也好,我们天津人也好,有个最大的遗憾!

  主持人:是什么?

  王树村:对我们自己家乡的东西宣传不够,可是外国、世界各国,我们去的国家不算多,南边我到过澳大利亚,北边我到过苏联,西边我到过奥地利,东边我到过日本,这是主要的四个国家,差不多每个国家都有杨柳青的年画他们很好地保护。

  主持人:听说这些国家专门请您去给他们收藏的咱们的杨柳青年画做鉴定。

  王树村:是。

  主持人:他们那么喜欢吗?

  王树村:他不喜欢能用那么恒温的收藏室和展览厅(收藏展览吗)?他们没有见过这些东西,如果不当宝贝那样地保护它——杨柳青年画,还搞这个杨柳青年画展览干什么?你说是不是?这里头有一个问题就是说,世界上这个艺术宝库包括绘画方面是多方面的,但是要说用木版刷印出来,然后用手工绘制出来,这种形式上国外没有。国外如果要有版画,他的版画并不是说像我们那个木版那么大的尺幅,没那么大的尺幅的版就没有那么大的艺术家来创作。外国有画家,有油画家,有版画家,但不可能创作出那么大的版画,而且创作完版画还要横着画。

  霍庆有:大家注意我学艺的时候在画的时候那是横着的,这是杨柳青的技法上的一个特点,世界上的特点。

  主持人:王先生您说您觉得咱们今天怎么样发展这个杨柳青年画?

  王树村:关于杨柳青年画还有这个民间的艺术有提要抢救的,保护的,我想最终是要发展、发扬光大。您说呢?它是这样来看,我是天津人,我热爱天津我的家乡,我特别热爱我家乡的风物,比如我们在认识方面都有一个前后,现在大家都知道十八街麻花,也知道耳朵眼炸糕,狗不理包子,还知道果仁张,这样是好,但是有一个反面的意义,这些对老头老太太是反感的,他没牙了,崩豆张干嘛呀!十八街麻花我咬不动啊!这不就是风物好,好的是一面,我不是否定这个,年轻人爱啃瓜子崩豆搁嘴里呱呱嚼,但是杨柳青年画是老少皆宜男女看了都没有什么,往往是受到教育。可在我们这宣传方面呢?看到的满街都是十八街(麻花),看不到我们杨柳青(年画),所以这一点就是说我们往往是注意经济方面,而在这个精神文明方面(不够)。(杨柳青年画)的发展是什么呢?就是人家已经铺了路了,老一代的人们给我们走了一条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五千年的长河,我们来享受这个传统艺术而且是获得国际的认可。

  主持人:对。

  王树村:这样子我们别在这忘了这一点,就是我是中华民族的儿女,我得继承我民族的文化。

  主持人:今天这么多朋友来也了解了杨柳青年画,也听霍师傅、王先生讲了很多,咱们大家有什么要跟他们沟通的吗?

  观众:首先感谢二位老前辈,谢谢他们挽救了中国文化的遗产,尤其对天津古代传下来的这些优良的文化品种能保留到今天,确实他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应该感谢,谢谢!但是社会上现在流传的东西,杨柳青年画的东西确实品种不多,别埋怨老百姓就认识那个抱鱼的娃娃和那么两三类东西,但是市面上流传的东西确实少,如果老先生能把您几十年收藏的这些能够公布于世,这是您有生(之年),尤其您晚年对天津文化的发展这是贡献巨大的,我们希望能够早日见到您的珍品。

  王树村:谢谢!

  观众:你看杨柳青画画全倒着头在这边脚冲这边,全躺下,杨柳青画画怎么躺着画,多别扭?

  霍庆有:它非躺下不行,线条这东西平行线你要是描的时候一笔就过来,要是竖线条你画不直,把长线条都躺下,竖线条都短了不就好办了吗?实际上很简单,回去练去,回去练。

  主持人:杨柳青年画真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咱得好好传承,我觉得咱也应该谢谢那些传承文化的人。感谢霍先生,谢谢!感谢王先生,谢谢!接下来我给大家一个体会艺术创作的机会,刚才大家不是看我在那跟霍师傅学徒了吗?学这个印!今天我们师傅把印的版拿来了,咱们在座的朋友可以过来试一试,印好了你拿走作为纪念,好不好?

  观众:好!

 
来源: 天津电视台  2004-09-21 16:57 编辑: 蔡玉昕
[发表评论]
 

 
 
本网由北方网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