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天津卫视|T1新闻|T2文艺|T3影视|T4都市|T5体育|T6科教|T7少儿|T8公共|T10国际|T11三佳购物|数字频道
 新拍客 | 节目时间表 | 天视剧场 | 广告部 | 卫视广告 | 天视主持人 | 编播动态 | 天视信息 | 天视论坛
   
 
 
 
 

 

《中国民间防艾第一人——高耀洁》采访手记

  高耀洁,一位七十七岁的老人;一位医学教授;亚洲拉蒙·麦格塞塞公共服务奖;全球卫生理事会颁发的乔纳森·曼恩健康奖;世界人权和健康奖获得者;2003年感动中国人物。她所有的荣誉都因为她对艾滋病人的关爱,她被称为中国民间防艾第一人。

  走近高耀洁

  第一次知道高耀洁是在2003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上,因为没看到她的事迹,只知道她是一位自费从事艾滋病宣传的老人。再次关注她是今年上半年,一次在网络上无意中看到,2003感动中国人物榜的十位人物中,她的年纪最大,只有她是自费从事活动,所触及的又是艾滋病这样一个敏感的领域。这吸引了我的目光,我决定我要采访这个人物。我的想法得到了制片人李安老师的大力支持,他不仅同意进行拍摄,而且还给我提了很多拍摄的方式和角度,同时再三嘱咐我要注意安全,这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家人、同事、朋友得知我要去拍有关艾滋病的题材时,都无一例外的露出诧异的表情:你怎么要去拍艾滋病啊?那神情透露出对艾滋病的恐惧,好象一说起“滋病”这三个字就会被传染上一样。采访还没开始,我已经感受到了大家在用另一种怪异的目光看我,而高耀洁从事这个工作已整整八年,她经受的又是什么样的压力呢?这更加深了我对高耀洁的好奇。

  11月13日,我们摄制组开始了河南之行。

  虽然到高耀洁家之前我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但她家里的简陋还是让我感到意外。一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书墙,不大的客厅里到处堆放着成捆的书籍和资料,客厅里除了书,就是一座老式的沙发,一张旧桌子,一个老电视。卧室里也是同一番景象,一张床淹没在成捆成捆的书籍中,书桌上堆满了信件、书稿,一台老式的电脑放在床头。在这个并不宽敞的房子里堆放着近三万册艾滋病的宣传资料和书籍。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不敢相信这个为艾滋病宣传花费一百多万的老人,生活却是如此的清贫。

  和在电话里一样,高耀洁在生活中也是那么的爽快,她丝毫没有一些名人的做作,我们的谈话很快切入主题---艾滋病。当她谈到艾滋孤儿的情况时,她的眼眶满是泪水(这时我们见面还不到半个小时),当时我的心里又震惊又高兴,震惊的是我没想到一个七十七岁的老人会那么容易动情,高兴的是对采访者来说,被采访者容易动情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第二天我们安排的是专访。有了前一天的接触我本以为这天的采访会很顺利,可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我们做的是人物专题,所以希望她多谈自己的感受,可是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她几乎没谈自己,谈的都是艾滋病和艾滋病人的情况。当我问她为什么不谈谈自己在艾滋病防治宣传中的酸甜苦辣、困苦艰辛时,她总是一句话:这些对我都无所谓,艾滋病人才是真的苦。

  走进艾滋病村

  11月16日,我与摄像王志国同志,助理高学森同志一起在高耀洁的带领下出发了。以前对河南的艾滋病村只是有所耳闻,自己也从没看到过真正的艾滋病人。当我们跟着老人一起下到村里的时候,我只能用触目惊心来形容我的感受!我们去的这个村在河南登封市石道乡王楼村二组,首先让我震惊的是这里的贫穷,坑坑洼洼的黄土路高低不平,村里的房屋大多是用土坯建成,村民家中大多连一个窗户也没有,屋里除了一张床和几个破凳子,几只又脏又破的饭碗,一个勉强照明的灯泡,就再没有别的物品。

  更让我感到震惊的是,这里一共一百五十多口人,确诊的艾滋病人竟然有三十八个,还有好多人是不敢去检查,但他们已经是感染者。他们中大多数是中青年人,其中也有几岁的孩子。成年人无一例外的都是当年的卖血者,而孩子们则多是通过母婴渠道传染上的。他们衣衫褴褛,面如土色,神情麻目而呆滞。当村民们看到高耀洁时,大家蜂涌而至,因为这是高耀洁第五次来到这里,每次来,她都会给村民带去食物和药品,虽然不多,但对村民来说却往往能解燃眉之急。不少妇女看到高耀洁不禁失声痛哭,跟她哭诉自己的遭遇,就象受了委曲的孩子看到了妈妈一样。用村民的话说:只有在高奶奶这里我们才觉得自己是个人。我们的摄像师王志国同志抓拍到了这每一个感人的细节。

  走进艾滋病人家

  村里几个重症病人发作严重,高耀洁执意要去看看,由于他们居住分散,车辆无法前往,只能步行。当地坑洼不平的小道让我们这些年青人都有些吃不消,何况是一位七十七岁的老人,不一会儿,高耀洁那双缠过足的小脚就已经肿得老高老高。看着她颤颤巍巍的背影,深一脚浅一脚困难地前行,我们的眼里都是泪水……

  到了病人家中,老人没休息一下马上进屋,那是一间不到五平方米的房子,病人躺在床上已不能自理,污浊的空气四处弥漫。高耀洁走到他的床边毫不犹豫的坐了下来,用手轻轻的去试他的体温,并向他的家人询问他的症状。她拿出自己带来的一些药,放到床头,又从自己的口袋里拿出来一百元钱,交给他的妻子。对方一直推脱,不停的说:“我们已经用您老好多钱了,不能再要了。”高耀洁说:“我的钱并不能救你,只希望我能帮你们呼吁一下,让社会都来关心你们。钱,你拿着,救救急吧!”……类似这样的家庭,这一天老人就走了三户。

  在去村子的路上,我一直在鼓励自己,一定要与艾滋病人握手,因为这样才能得到他们的信任,但身处那样的环境,看到高耀洁的所作所为,一切都显得那样的自然。当我紧紧握住他们手的时候,我看到了他们眼神中的感激。

  同舟共路人

  在12天的采访中,我们和老人朝夕相处,和她一起奔波在河南、山东两地,行程一千多公里,跟她一起去宣传艾滋病的防治,我们深深的被她的行为所感动,更被她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我们拍摄了1000多分钟的素材,并与老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山东大学讲演时,老人表扬了我们摄制组,认可了我们的工作,我们很高兴。因为她把我们当成了防治艾滋病这个艰难征途中的同舟共路人。(周念念)

 
来源: 天津电视台  2004-12-13 13:11 编辑: 周维维
[发表评论]

本网由北方网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