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天津卫视|T1新闻|T2文艺|T3影视|T4都市|T5体育|T6科教|T7少儿|T8公共|T10国际|T11三佳购物|数字频道
 新拍客 | 节目时间表 | 天视剧场 | 广告部 | 卫视广告 | 天视主持人 | 编播动态 | 天视信息 | 天视论坛
   
 
 
 
 

 

在陈先生身边的日子
——纪录片《数学之美》拍摄手记

  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1911年10月28日出生在浙江嘉兴,是唯一获得世界数学界最高荣誉“沃尔夫奖”的华人。陈先生开创并领导着整体微分几何的研究,他对整体微分几何的贡献,影响了整个数学界,被称为“当世最伟大的数学家”,被国际数学界尊为“微分几何之父”。陈先生晚年定居在母校南开大学,他对祖国心怀赤诚,慨言“为祖国工作,是我崇高的荣誉”。他殚精竭虑地为把中国建成数学大国、科技强国贡献力量,多年来为祖国培养出众多优秀的数学人才。

  能够为先生拍摄一部全面展示生平与生活的纪录片,有机会与这位当世最伟大的数学大师面对面地交流,聆听他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话语,感受他温润如玉的君子之风和高山仰止的的大师风范,应该是自己的福气,也是与陈省身先生的缘份。

  早在两年前,《天津人》栏目尚未改为《中国人》时,制片人李安老师就开始策划为陈先生拍摄一部真实全面反映他事业与生活的纪录片。众所周知,93岁高龄的陈省身先生工作十分忙碌,是极少接受媒体采访的,除了简单的访谈节目外,国内尚没有一家电视台可以取得先生同意拍摄纪录片,应该说争取下来是非常困难的。经过多方面的联系和大量的工作,《中国人》栏目给陈先生呈上了详细而合理的拍摄方案,终于取得了先生的信任,欣然同意了我们的采访。在2004年年初,陈先生送给我一本他亲自出资印刷并策划设计的挂历,名为《数学之美》,在陈先生心中数学是最美的,他一生都在创造并欣赏这种美丽。当时我就决定将片名也定为“数学之美”,这应该是对先生“几何人生”的最好的诠释吧。

  几乎每个与陈先生接触过的人都会为他的人格的伟大所折服。记得第一次与陈先生见面是在2004年4月12日下午3点,当我们走进南开大学会客室时,身着酒红色华服的陈省身先生正坐在电脑前,鹤发童颜的陈先生精神矍铄,真是给人一种仙风道骨的感觉。尤其令人惊奇的是,年近百岁的陈先生在写字时根本不带花镜,据陈先生的秘书沈琴婉老师说,他只是近两年因为腰椎的原因以轮椅代步,除此之外,这位长寿老人身体十分健康。“你好”,当先生伸出双手微笑着向我问好时,慈祥的笑容让我忘记了紧张,与这位举世闻名的大数学家的见面,就在这样和谐的气氛中进行。陈先生那天非常忙,我向陈先生简明地讲了我们的拍摄安排,先生微笑着表示认同,并专门写下了证明信来保障摄制组拍摄的顺利。事后证明,陈先生的这张“手谕”确实让我们畅通无阻,后来又为我们写了一张证明信,使我们在北京、杭州、嘉兴、香港等地顺利地完成了一个个采访任务。

  开机拍摄是在2004年4月14日。陈先生应邀到浙江大学访问讲学,我与摄像师王志国等同志也赶到杭州,跟随在陈先生身边,记录他的一言一行。抵杭的第二天上午,陈先生便身着灰白色西装,精神饱满地出现在浙江大学师生的面前。在1个多小时的演讲过程中,陈先生不止一次地用幽默的语言与生动的比喻将现场的气氛推向高潮,以他思路的敏捷和超强的记忆,哪里看得出这是一位93岁的老人?在课后采访时,我听说在座的很多学生并不是数学专业的,来这里听讲仅仅为了看看陈先生,以能够聆听先生讲课为荣幸。先生讨论的数学对我来说是高深而陌生的,但是,也从中能隐隐感觉到先生所描述的不单是高深的学问,而是一种完美的艺术。这也许就是陈先生说的那种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数学美妙之处吧。

  说句实话,开始我们是有些紧张的,生怕对陈先生正常的学术活动和生活产生干扰,而当天下午的拍摄则打消了我们的顾虑。陈先生一行3人来到了杭州西湖,看得出来陈先生兴致很高,一路上谈笑风生。对我们来说这可是难得的好机会,杭州之美,秀丽而传奇,数学之美,空灵而神奇,而此刻这两种美竞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了。找好最佳的拍摄角度,我与摄像师王志国扛着摄像机和架子,在西湖边一遍又一遍地跑到先生前面很远处,用长焦拍摄。陈先生看到后,等我们走过来时微笑着说:“你们辛苦了!”也许是我们的敬业感动了先生,先生对我们提出的各种拍摄要求也是尽可能的满足,拍摄中也是十分的配合,甚至等我们拍完最后一个画面,他才进行下一步活动。这使我们十分感动,也让我们记录下了很多前所未有的珍贵镜头。

  虽然是世界顶尖的大师,陈先生却毫无架子,总是温文尔雅,待人十分和善,更很少看到他因为什么事情生气。我们只见识过大师的一次发火,那是陈先生从杭州西湖国宾馆出发去嘉兴,工作人员为了保障先生一路上的安全,派了一辆警车开道,陈先生婉言谢绝了,但工作人员仍旧是一再坚持,结果先生有些生气,“不要警车!我又不是什么国家领导,也不是什么重要人物,不需要。如果警车去,我就不去!”陈先生决定的事情别人是很难更改的,他向来不喜欢摆排场,最后警车只得乘陈先生不注意悄悄地尾随在最后。

  陈省身先生一直认为,数学是年轻人的事情,提倡数学唯一一条路就是要培养年轻的数学家。他最喜欢和学生们在一起,在浙大紫金港校区进行长时间演讲后已近中午,校方告诉陈先生已经安排了丰盛的午宴,结果先生问道:“学生在哪里吃饭?”得知是在食堂后,陈先生坚持要求与学生们一起用餐,“学生在哪里吃,我就在哪里吃”,结果当然是陈先生胜利了。陈省身先生的到来,使食堂引起了一阵骚动,同学们奔走相告,都围过来争睹国际数学大师的风采,而陈先生也与浙大学子们亲切地交谈。吃饭时,陈先生亲自把盘中的菜分给同桌的学生,勺子很滑,盛菜的时候很不容易,而陈先生还是努力地把菜盛到学生的盘中,这一幕让在场所有的人感动不已。

  从2004年4月开始拍摄至今,《中国人》栏目摄制组一直跟随着陈先生,从天津到杭州、入嘉兴、进北京、赴香港,记录下大师的一言一行。11月1日那天摄制组正在南大拍摄本片最后一组空镜,刚好看到救护车从校园门口开走,顿时心中一沉,心情骤然变得压抑起来,是不是陈先生生病了?希望不是,心中默默地念道。转天从南开大学沈琴婉老师那里得知,先生因心脏病住院的消息,便一直为陈先生祈祷平安。直到12月3日晚上得知先生逝世的消息,当时我和许多人一样,很难接受这个事实,都感到实在是太突然了,这样健康的一位老人就这么离开了我们?泪水顿难自禁。先生音容笑貌尽在眼前,每当想起这位和蔼可亲的长者对我说的话语,心中总有一种非常温暖的感觉,没有让先生看到这部片子,也成为了自己心中永远的遗憾。

  摄制组于当晚便赶往南开大学参加学生们自愿举行的纪念活动。我想经历过那种场景的人,都会感受到什么是伟大!南开大学的万千学子泪洒新开湖畔,他们手中的点点烛光映红了湖水,校园内静静回响着学子们的歌声,都在怀念一个名字———陈省身。

  “大学之大乃大师也”,我想陈先生已然超出了这个范围,他不仅仅属于南开,他属于所有中国人。在宁园前,我为陈先生点上了一根蜡烛,先生,一路走好!相信先生依旧在他一生追求的数学天国里笑谈几何。   (路树强)

         
 
来源: 天津电视台  2005-01-17 15:19 编辑: 周维维
[发表评论]

本网由北方网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