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天津卫视|T1新闻|T2文艺|T3影视|T4都市|T5体育|T6科教|T7少儿|T8公共|T10国际|T11三佳购物|数字频道
 新拍客 | 节目时间表 | 天视剧场 | 广告部 | 卫视广告 | 天视主持人 | 编播动态 | 天视信息 | 天视论坛
  每每新春佳节的时候,我们都会自然而然地期待团圆、期盼收获、祝愿来年的好运,这是所有人共同的心愿。然而,对于影迷们来说,心中还装着一份对电影的期待,2004年岁末,银幕上出现了一个愣头儿小子——傻根,他的善良感染着人们,《天下无贼》是电影、更象是幻想中的希望。
  影片《天下无贼》一经上映,仅10天内票房就涨到8000万,这个成绩远远超过了预想,它证明了观众对冯式贺岁片转型的认可。影片《天下无贼》里到处是贼,而淳朴敦厚的农民傻根却愿意相信“天下无贼”。这是一个多么易碎的好梦,一个多么容易破灭的理想。而正是这种痴人说梦的境界,最终改变了两个盗贼的命运,重新作出了他们的人生抉择。你可以不相信“天下无贼”,但你不能够怀疑善良和真诚的力量。
  《天下无贼》向我们传递着一个美好的愿望,这种愿望中更渗透着我们对冯小刚下一部影片的强烈期待。从《甲方乙方》开始,冯小刚不紧不慢地坚持每年一部的速度和产量,为我们生产着快乐,独特的冯氏幽默在笑的背后更蕴藏着一些酸楚,虽然没有好莱坞大片的震撼,但含蓄幽默的调侃,让人们听来总感觉着是那么回事儿。
  作为冯式贺岁片中当仁不让的主角,葛优的幽默总是非常另类,外表看似冷漠,内心却是异常火热,他那不紧不慢、不温不火的亲和力更是令人难以招架,而《天下无贼》中刘德华扮演的王薄,虽然看起来潇洒狂放,实际上他的心里已经丧失了希望,所以他的台词很冷,很尖锐。
  冯式贺岁片中那些耳熟能详的京味调侃曾一度在我们的生活中流传,而在影片《天下无贼》中,我们听到的幽默调侃少了,那些东西只在葛优、付彪等人身上有所体现,这也许就是转型了的冯式贺岁片对过去观众的一种挽留吧。
  冯小刚的影片有着极强的地域性,有人说他的影片是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北茁壮成长而在长江以南却是水土不服。为了克服南北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遗憾,香港偶像派和演技派明星刘德华和刘若英的加盟让《天下无贼》红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塞外江南。此次《天下无贼》还改变了拍摄思路,着力打造国际品牌,也正是由于这种形式和内容的双重国际化,所以冯小刚才能自信地讲:这部影片放到美国照样也能拍。
  虽然风趣幽默的对白少了,但那并不意味着影片会在听觉方面大打折扣,片中音乐的分量比起以往有所加重,曾为《宰相刘罗锅》、《年轮》、《一年又一年》、《大清药王》等多部优秀电视剧作曲的著名音乐人王黎光教授为该片配乐编曲,他以音乐中7/4拍的特殊节奏,给电影主题以强烈的烘托,以此来达到冲击受众听觉的震撼效果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的目的,希望音乐能够深化人们对电影的主观感受。
  当时为影片《不见不散》写主题曲的时候,三宝就力图把《不见不散》打造成为一首唯美且极具艺术感染力的作品,而歌手孙楠对这首歌的驾御能力更是让我们感到吃惊。
  看过《天下无贼》以后让我们对冯式贺岁片又平添了更多的感触,讽喻调侃的对白是他一贯的风格,他用这些东西叫醒我们耳朵的同时,又打算利用新的形式让我们的视觉神经紧张起来。
  在影片《手机》开头和结尾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特技效果的采用,令我们至今记忆犹新,还有影片开始的那段长镜头以及昏暗的室内光线、色调等等拍摄手法的运用,这些足以让我们察觉到了冯式贺岁片即将转型的蛛丝马迹。另外,影片《大腕》中那段令人捧腹的FLASH更是冯式贺岁片为紧跟潮流而特意安排的时尚元素。在科技日益进步的今天,眼睛在适应生存、发现美丑、传递情感的同时更学会了挑剔,这就难为我们的导演要不断地创新。和以往的影片相比,影片《天下无贼》是运用特技效果最多的一部,据冯小刚本人透露片中2000多个镜头里,大概将近600个镜头是用电脑特技配合完成的。
  影片中的故事情节是超现实的,人物的动作行为更趋于理想化,它着力打造的是一种盗窃美学,这就好象吴宇森把枪战片拍成艺术片,注重的不是子弹打重的对象而是它行进间的过程。
  片中刀片的运用就是一大看点,那种毫厘之间的争斗,很有看头。而群贼之间的较量更为精彩。
  这些场景让我想起中国香港拍摄的影片《赌神》,片中赌博的场面如同杂技一样惊心动魄,还有《纵横四海》中神勇的俊男靓女,他们把偷盗演绎得美伦美幻,另外美国影片《偷天陷阱》中雌雄大盗的完美配合更是令人难以忘怀。所以说,银幕上的故事是将现实中的生活理想化了,但现实生活中的贼手们注重的却只是结果,您口袋里的钱包还是要自己多上上心为好。
  我们在欣赏影片《天下无贼》的同时也发觉到冯小刚变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想为大众创造娱乐了,而只是不想再用老一套的手法推广娱乐了,另外他也想换换招数,刺激一下外国的观众。其实,如果你细细观察就会发觉,这些年来冯氏贺岁片也在一直进行着微调。比如《没完没了》中第一次起用了中国香港演员吴倩莲,以加强影片在我国南部地区的亲和力;影片《大腕》里尝试性地使用了中西方作品中喜欢运用的黑色幽默。所以这次《天下无贼》中的巨大改变并非偶然,而是以往一朝一夕酝酿的结果,只要细心的观察,你就不难发觉。
  从最初的《甲方乙方》到去年的《手机》中,我们发觉冯小刚电影中的男演员长相颇为不俗,除了英俊潇洒之外,别的优点他们身上好像都有,无论是葛优、付彪、张国立还是英达,他们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男子,他们好像都徘徊于人们审美底线的周周围围,但他们身上都蕴涵着很强的亲和力,看起来好像一个老友、好像邻居家的大哥、好像一个你曾经熟悉,但又一时想不起名字的人,可见冯小刚追求的不是外表,而是自然和幽默。
  在片中我们发现,葛优扮演的角色有点蔫坏,英达则总是那副雷声大雨点小的样子,而付彪最拿手的则是把那种市侩味道演绎得让人过目不忘。
  在冯式贺岁片中出场率最高的当属葛优,“离开葛优,冯而不冯”这句话连冯小刚自己都是非常认同。早在电视连续《围城》和《编辑部的故事》中我们就认识了葛优,剧中钱仲书先生笔下的想象和现实中训导长形象极其惊人的相似,以及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出色表现不但为自己赚足了人缘,另外还为他赢得了金鹰奖最佳男主角奖。而此后的种种荣誉便像雪片一样飞来,影片《过年》为葛优赢得了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而影片《大撒把》则为他迎来了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而由张艺谋执导的《活着》更是为他摘取了法国第47届戛纳电影节影帝的桂冠。这样重量级人物的加盟,自然会成为影片出奇制胜的法宝,同时更为冯式贺岁片赚足了人缘。当然在冯小刚的电影里,妙语如珠不只是葛优一个人的专利:影片中的对白:张国立的“审美疲劳”、付彪的“就差一步啊”、英达的“大师就八个字:特立独行、华众取宠”……
  与冯式贺岁片中的男演员相比,冯小刚电影中的女演员却是如走马灯般地频繁更换,冯小刚的镜头并没有因为女明星的美丽而稍做停留,她们永远只是为叙事服务,在冯式贺岁片中我们品味到了红花配绿叶的滋味,迄今为止我们发觉,冯小刚的电影里诠释的都是关于男人的主题,他讲述的是男人的心事,探究的是男人的世界,但是男人的世界里不能没有女人,在他的电影里,女人的存在完全是为了让其中的男人角色更加丰满,其他的用意好像目前我们还没有发现。
  男人世界里的爱情一经冯小刚的点播,就不在只有风情万种,从《甲方乙方》开始,一种冯式爱情模式吸引了我们的视线,男主角的调侃与半真半假的矫情,女主角的任性与半推半就的缠绵,让男人和女人之间的故事更加真实丰满,更加亲近生活。但影片《天下无贼》使冯小刚对情感的关注跳出了两性之外,除了片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之外,还多了一些对生命的关爱,而情义与激情的碰撞更是时有发生,从这部影片中我们发觉到了人们追求信仰和对自己灵魂救赎的渴望。
  《天下无贼》可谓是冯小刚拍摄得最辛苦的一部,外景地甘肃下河的气候非常恶劣,再加上高原反映,给拍摄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但大家都觉得此行值得,这部影片无论从导演、演员、编剧摄影等许多环节来讲都是十分的出色,虽然最后收尾工作仓促了一些,但冯小刚本着他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已经做到了在力所能及范围内的最好。该片虽然不是冯式喜剧的延续,但却仍然没有失去影迷对它的关注。年底,该片所到之处就如同过年一般热闹,在欢喜的同时它还使我们觉悟。
  现在冯小刚的影片中可以说是一应俱全,有经典的冷幽默、有出神入化的中国功夫、还有世间的人情冷暖、更有人性深处迸发出来的光芒,在他以往的影片中,那些冷幽默的背后都有着一颗完全符合传统审美习惯的善良的心;《甲方乙方》里,姚远最后将准备结婚的房子让给了身患癌症的夫妇;《没完没了》中没完没了追债的刘冬背后,还有一个需要抚养的姐姐;《天下无贼》中体现了人性的善良和浪子回头的可贵,观众在看电影的过程中和故事的主人公一起经历了自我肯定、自我认同的过程后,最终达到自我感动。
  冯小刚本人认为,和他所有作品相比《天下无贼》才是真正意义的商业片,原来的那些影片体现的是真实的生活,并不是靠好莱坞制片人总结出来的商业元素构建起来的,而这部《天下无贼》中含有大部分的商业元素,拿冯小刚本人的话说:我不相信天下无贼,它是一个充满了理想主义的假设,它满足了观众的那种善良的愿望。2004年12月6日在全国政协礼堂共同举办的《天下无贼》——“爱心成就未来”慈善首映式上,大会将本次活动的全部收入捐赠给了北京市慈善协会,并建立了“爱心成就未来”助学基金,用于首都中小学学生的贫困助学项目。充分发挥电影的社会功能,这一部冯小刚完成的十分彻底。
  人有人道,贼有贼道,法有法道。冯小刚对这一切看得很透,此次他确实颠覆了他自己,这的确是他有史以来拍得最好的电影。很多人非常惊讶,认为《天下无贼》比想像中的还要好,影片已经完全抛开对社会百态的尖酸刻薄,它所实现的是一次人性的回归。
  的确,冯小刚的电影为研究中国主流商业片的基本态势和更深层的规律提供了一个契机,中国电影要把市场打开,达到让观众爱看的目的,就必须创造更多的主流商业影片品牌。让观众走进电影院的第一需求是娱乐,然后才能谈审美、思想交流,甚至于教育。只有在影片的听觉与视觉交融发挥到最佳状态的时候,观众才有可能被吸引,去发觉,然后才会真正觉悟,才会对我们的国产电影由衷地说声:《不见不散》。
[发表评论]
本网由北方网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