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天津卫视|T1新闻|T2文艺|T3影视|T4都市|T5体育|T6科教|T7少儿|T8公共|T10国际|T11三佳购物|数字频道
 新拍客 | 节目时间表 | 天视剧场 | 广告部 | 卫视广告 | 天视主持人 | 编播动态 | 天视信息 | 天视论坛
无标题文档
   

首播:T6 每周日 20:30
重播:T6 每周五 11:00

   
 
刷新理念 打造精品

  国际部《中国纪录片》栏目根据纪录片的创作规律和发展动态,进行栏目运行机制和节目创作理念的全面刷新,一批富含新理念、新元素的纪录片陆续出炉。这些纪录片均本着这样一种理念:不仅把故事讲清楚、讲生动,同时更着力寻找相关视角,多角度地对人的情态、形态、心态加以捕捉,通过展示个体生命,见证一段生活,一份境遇,一种命运,将一个人的存在与变化建构在整个社会的政治生活和地域文化之中,从生命的角度关注社会发展中的深刻主题,从而打造纯正、深刻的纪录精品。从我们节目的拍摄手记中,就可以看到我们的编导在新理念下的新思考。

  
  如果您有相关的节目线索请给我们发邮件。

编导手记之三--关于《孙犁》

  孙犁,一个声如洪钟,而又清新朴素的名字传入我们的耳鼓时,我们能够想起的就是这位德高望重、一生朴素若荷的老人。对于一个以一篇《荷花淀》而奠定以后中国文坛的“荷花淀派”的作家,如果一定要让我们用什么事物来比喻,我们只好用荷花了。

《孙犁》工作照

  用荷花来表现孙犁的成就与品格,这成为我们制作这部纪录片要把握的基调。我们深入而具体地解读文学大师的生平、成就、和为人后,确定了我们作品的基本构架。我们要像拍荷花一样拍摄孙犁,推拉摇移,细细品味。

  摇——映日荷花别样红

  在两年的采访中,我们充分了解了孙犁在当代文坛的突出地位,也为我们天津有孙犁而自豪。

  作为一部人物传记片,全面而又有重点地介绍人物是必需的,而通过画面来介绍孙犁难而又难。因为孙犁为人低调,他从来不肯介绍电视采访。为了记录孙犁从河北农村到保定育德中学、从晋察冀边区到天津日报的辉煌人生和其间洋洋大作,我们不仅沿着孙犁的轨迹走行了小半个中国,更是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寻找孙犁生前的影像资料。李家森主任曾经在孙犁晚年“偷拍”过一段珍贵的素材;北京现代文学馆有一段,我们通过种种途径成就了拿来主义;文学青年段华处有一盘早年录制的音带,我们也通过攻关各种手段拿到,还有我们台自己磁带库的孙犁病逝的资料镜头,这样,加上我们的采访、外景、空镜、资料,能够构成足以反映孙犁一生和文学成就的电视化画面。于是我们摇,记录孙犁一生的每次闪光。

  移----从来不着水,清静本因心

  除却孙犁的文学成就,他最为人们所称道的就是他淡泊名利的为人。作为一个解放区出来的作家,孙犁视名利如浮云,这种高贵的品格所体现出的人格魅力至今为很多作家所称道。作家从维熙说:“他最反对在文学界里头成群结伙啊、拉帮结派,他基本上是一个继承了中国文化传统的、在这个年代应该说是一个最标准的文人,把一切都看得比较清淡,包括友谊来往,那也是比较清淡的。他不像有些作家,迁就和屈从于政治的风波。”这正是孙犁为人的一个侧影。所以,孙犁的为人是与他的文学成就共同为人们所称道的。所以我们在介绍孙犁的时候,不仅仅介绍他的文学成就,更在他介绍文学成就的同时,以类似电视拍摄手法中“移镜头”的手法,平行地表现孙犁的人格魅力。

  推――小荷才露尖尖角。

  孙犁不仅仅是一位品格高尚的文坛大家,更是一位出色的编辑家。这一点为大多数度观众所不知。所以,在我们的作品中,也着力表现的孙犁在这方面的突出成就,由大到小、由表及里地、通过具体人物的亲身感受,表现了孙犁在做报纸杂志编辑期间培养、栽培文学新人的过程。最典型的是石坚老人。当他才刚十五岁的时候,他在晋察冀边区做一个小排字工,当他表现出了对文学的爱好时,是孙犁给与他及大的帮助。直至后来时间成为天津日报的总编,职位甚至比孙犁高。我们通过细致的挖掘和采访,从石坚老人那里得到大量的可贵资料,石坚老人也毫无保留的爽朗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南开大学毕业的段华也是如此:当他还是一个懵懂的小学生的时候,他凭着对孙犁作品的热爱,只身一人从河南来到天津寻找孙犁,孙犁热情地接待了段华,在后来的日子里,段华考入南开大学,孙犁一如继往的在文学和做人上帮助段华,使段华在文学道路上越走越宽。正如石坚老人所说,“孙犁作为编辑复制了大量的工人、青年作者,包括我本人,很多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就被孙犁发现并帮助的”。我们通过聚焦这样的典型人物来记录孙犁作为编辑大家对几代青年读者的影响。我们对孙犁培育文学新人的深入挖掘,并不是填补了孙犁研究的空白,而是通过电视这一最具优势的传媒,聚实焦点,推进镜头,向大家介绍全面的孙犁。

  拉――落红有情

  让我们拉出境头,从现在的角度,全方位地看孙犁。

  当一颗流星已经陨落的时候,我们需要做的不仅是追忆,而且要记录留存的光芒。今年是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到7月是孙犁去世三周年,三年中孙犁的影响在扩大,孙犁研究不仅在国内,而且延及国外。在这个时候纪念一位文学家,一位以笔代枪的反法西斯斗士,应该说恰逢其时。作为电视工作者,我们责无旁贷地应当做好这件事。

  我们希望,《孙犁》不仅仅是一部普通的人物纪录片,也能让大家有一些思考和回味。(《中国纪录片》栏目 马咏)

来源: 天津电视台  2005-05-31 14:22 编辑: 陈瑜

本网由北方网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