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天(2006年10月30日):到达埃及,即将闯进撒哈拉
  今天到了埃及开罗,每个人的心情都很激动,百感交集,这些天的磨砺、享受,疲惫和快乐,我们到了埃及,下一步就要开着我们的自主研发轿车威志闯进撒哈拉沙漠,激动……
 第三十三天(2006年10月29日):在苏丹见到尼罗河两河交汇处
  今天上午,我们驱车来到尼罗河畔,看到了白河和蓝河的交界,当地人称为“Blue and White”。一条比较清澈,一条比较浑浊,两河汇聚流向主干尼罗河。看着滔滔河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细碎的银光奔流而去,回身看见河边有许多枝叶繁茂的热带树木,有高大的叶子碧绿的大树,好像结了许多长长的“葫芦娃”,不同的树和灌木结着不同形状的果实,有的矮灌木的果实颜色大小像绿色的芒果,质地却像充气的气球,有鼓有瘪,很有热带风情。这比昨天我们在友谊厅的大楼里面往外初见的尼罗河身影壮阔得多。
 第三十二天(2006年10月28日):中苏友好协会亲切接待威志车队成员
  今天对于“威志和谐之旅”是个很重要的日子,我们来到了苏丹首都喀土穆,踏上了非洲的土地。上午我们来到了苏丹国家博物馆,看到了苏丹的历史文化遗迹。然后我们又驱车来到友谊厅,见到了友谊厅的主管Mahgoul Jliahim Mohamed,他和我们在友谊厅亲切座谈。友谊厅苏丹国家领导人会见客人的地方,功能类似我们的人民大会堂。我们表达了威志车队此行的目的,转达了中国13亿人对苏丹人民的美好祝愿。他听后说:“很高兴威志车队来这里参观,这个友谊厅是中国人民支持建设的,1976年建成,直到现在刚好30年。还有一个中国人民支持下建造的国际水平的大会馆,非洲、阿拉伯地区的高峰会都在那里举办,这个工程对非洲、阿拉伯很重要,他们很崇敬这个工程。”他还补充说:“大家看到友谊厅很完整,和苏丹人民不断更新维修也分不开,友谊厅还有不同功能的会议厅,有大屏幕等先进设备。”
 第二十五天(2006年10月21日):阿曼-阿联酋
  我们坐了几乎一天的车来到阿联酋,傍晚的霞光照耀着一个加油站,顺势算了算油价,大概是3.8元/L,比中国便宜不少。因为时间太晚,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像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大都市,高楼林立,现代感很浓,人也比阿曼多,充斥着浓郁的商业气息,专卖店目不暇接。奢华、高端、大牌是阿联酋的总体特征。感觉阿曼像安静的淑女,而阿联酋像雍容的贵妇。第二十六天(2006年10月22日):参观了阿联酋迪拜七星酒店

  见到比阿曼更好的好车是在阿联酋,见到比五星更高级别的酒店是在阿联酋,这个酒店叫阿拉伯之塔,是帆船形状的,很有特色。由于不能随便进入,我们怏怏而归,一个套房的价格大约合人民币1.3万元。但是听说阿布扎比有一个八星级酒店,花费251亿美金建造的这个酒店,里面金碧辉煌,看来是“山外有山”。好车多带“4”和“7”的牌照号受欢迎。

  以为这里的车价相对便宜,二手车市场也很发达。而且12万元左右就能买一辆丰田佳美,这里的奔驰E级车很多,宝马7系多也就不足为奇。最贵的牌照是30万DHS,相当于60多万元人民币。而且如果是一排4,或者“12321”这样从左到右和从右到左有顺序数字的,会很受欢迎。数字越少,身份越高,一般4位数字以下的牌照是要收费的,阿布扎比的牌照比较值钱。

 第二十一天(2006年10月17日):飞往阿曼
  早上10:00多开始清点车内物品,飞往阿曼,威志车队要经过海运运走,中午调研了一下巴基斯坦的周报市场,问了当地喜来登书店的老板,他讲了一个周报的名字,是巴基斯坦经济方面的周报。我在他这里买了两张明信片,但是可以从二十卢比划到十五卢比的,但是忘记了,笨!在书店买65卢比的邮票,可以邮寄一张明信片。

  在喜来登酒店门口看到不同款式的威姿,只是小处不同,比如轮毂、前脸,花冠也有不同的版本,有横格栅和竖格栅前脸。这里的二手车不少,好车不多,也有奔驰,但是太稀少了。

  晚上北京时间12:30的飞机,经过1个小时40分钟的空中飞行,顺利抵达马斯喀特,大飞机很舒服。从机场开往住处的路人很少,但是车很多,出租车是花冠或者雅酷,高架桥多,像北京;沿途有雄伟的银行建筑,像上海外滩;沿途汽车专卖一条街,像……阿曼:)看着车换到右道行驶,被巴基斯坦左道行驶的我们反而不适应了。

 第二十天(2006年10月16日):卡拉奇博物馆,接受巴基斯坦电视台采访
  威志车队成员来到卡拉奇的博物馆,博物馆馆长介绍了很多珍贵的物品,10个展室不大,但是分类明晰。还有200万年前的展品,工业革命时代的展品,伊斯兰8-14世纪的发展,国家货币的发展等等。

  看见威志在车场停着,旁边有个夏利,好兴奋啊,但是刚拍了一张,巴基斯坦的车主就开车来了,车速不亚于“二环十三郎”,我追我追我追追追,没电,晕!幸好有两张可以向天津一汽交代,欧啦!

  今天巴基斯坦电视台的记者采访了我们的威志车队,这是几天来让我们比较兴奋的一件事情,晚上9:00播出,我也介绍了威志10月25日上市的消息以及《假日100天》随队采访的情况。这些天的奔波劳苦,在这一时刻烟消云散。

 第十九天(2006年10月15日):星期日 农历8月24日 天气晴
  今天到了我们盼望已久的海边,但是感觉并不是很好,只能对明天的海滩抱着希望了。我们开着两辆威志到了海边,但是不能开到海滩上去,因为要通过大的台阶,只能垫石头,但是我们害怕拖底。在卡拉奇有一个新港正在建设,有很多的中国工人正在奉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听了心里流淌着暖流,中国人民对巴基斯坦的贡献确实是不小,这也是巴基斯坦人民爱我们的原因吧。昏鸦、长腿骆驼上的彩色布饰、给人幻想的彩色泡泡……看着马的眼睛还是不知道它在想什么。只希望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远在巴基斯坦,有些想家。

  今天在我们入住的宾馆门口碰巧见到了中国驻卡拉奇总领事馆副领事马英刚,他说对我们的活动十分关注,最近经常上网看我们的消息,今天能够见到这个威志车队,见到中国的亲人,十分激动,有问题可以随时找他帮忙。这让我想到今天去“China Town Restrant”吃饭的时候,看到当地的一个家族聚会在我们的中餐馆举办,几个漂亮可爱的小姑娘跳来跳去,自己很自豪,这个餐馆的老板是山东人,在美国和加拿大还有中餐馆,中国人,敢闯!

 第十八天(2006年10月14日):星期六 农历8月23日 天气晴
  上午10点车队从苏库尔出发,晚6点多抵达巴基斯坦最大的城市卡拉奇,行程约460公里。入住DAYS INN酒店,先吃剩饭,后又要求拨号上网,条件极差,经研究晚1点改住五星级的喜来登酒店。导致换房风波的主要原因是:1、前几天的住宿条件太差,队员不仅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大多数人还被虫子咬了许多疙瘩。达不到“天津一汽”为队员定的每人每天80美元的住宿标准。2、几天来始终达不到记者要求的发稿所必须的互联网条件,工作始终不能正常进行。3、当晚吃的是明显的是剩饭,几天来饮食条件始终处于低水平,大多队员已无法忍受。

  以上是换房风波的直接原因,深层的矛盾还有:1、对此次威志和谐之路的最终目的在认识上还有差距,不像和谐之旅把威志轿车与一路上的人文、地理、社会、风俗等融为一体。从车队的运动速度上看更像拉力赛。2、连续几天在艰苦条件下长途奔驰,特别是前一天从拉合尔出发,绕过木尔坦直至苏库尔,一天800公里超强度行车,蕴藏着极大不安全因素。3、车队领导的临机决断能力不强,如在苏斯特办完过关手续后,继续坚持黑夜行车;从拉合尔出发,道路状况不是想象的高速路,平均时速也就50公里,下午又遇到沙尘暴,天昏地暗,能见度一度低于50米,极应立即决定住宿木尔坦,而不应绕过木尔坦,坚持夜行苏库尔。4、不能深刻领会“天津一汽”领导对举办这次活动的决心和在财力上的支持力度。只看小钱不算大帐,站得不够高看得不够远。

  但通过这件事,坏事变好事,全体队员对这次活动的目的、意义及完成任务的行动准则都有所提高。

 第十七天(2006年10月13日):星期五 农历8月22日 天气晴午后遇到沙尘暴
  车队从拉合尔上午10点出发,绕过木尔坦直至苏库尔。行程约800公里,夜3点多到达。入住Inten Pak inn酒店。

  本来车队路书上写着这800多公里都是高速公路,但实际情况完全不一样,天又出现沙尘暴,能见度低下。一度不到50米。导致深夜行车。

 第十六天(2006年10月12日):星期四 农历8月21日 天气晴
  车队从伊斯兰堡到古莫卧儿王朝的都城拉合尔,这里是与印度最近的巴基斯坦城市,一个小时车程即可进入印巴边界。这里有闻名世界的莫卧儿王朝的古堡和大清真寺,神奇而又壮观。晚上,全队租了两辆旅行轿,前往古堡和大清真寺参观,这两辆旅行轿与大街上的车辆一样,开得飞快像疯了一样,真不知这里的人为什么这么想不开,这么疯狂。古堡已关门,真是太可惜了,大清真寺巨大而又宏伟,进门必须脱鞋,存鞋要小费。天津一汽的几个人只有小毕随我们进去了。其余人都坐在便道牙子上等待。当时真想等一天进古堡去看一看,好不虚此行。要是让威志轿车开进古堡,或开到门前留个影那就太棒了。但车队领导说明天要赶800公里路,要赶从卡拉奇到阿曼的船期。真不明白此行是和谐之旅,还是汽车拉力赛。

  今晚入住的酒店叫BestWesten。

 第十五天(2006年10月11日):星期三 农历8月20日 天气晴
  上午10点车队从贝斯汉Syed Amjad Ali Shah酒店出发,仍沿着印度河谷前进,行至50多公里处,有一纪念碑,上边记述了中巴友谊公路的建设情况,说北京到这里有5425公里,从1966年至1978年,共享了12年时间。再向前行进50余公里,出现一座跨越印度河谷的大桥,桥旁石碑上刻大字“中巴友谊桥”。向导萨义德说“这里是中巴友谊路的终点,桥的东边就是巴基斯坦自己修建的公路了。”他激动地说巴基斯坦人民非常感激中国人民,从北京到这里大约5500公里,从红旗拉莆到这里约1100多公里。因为去年10月这里地震,使公路损坏严重,所以加重了我们这次行车在高寒、高原条件下穿越帕米尔高原和大峡谷的难度。

  这里也是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和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省的分界线,车队进入这个省区后,人越来越多,道路情况越来越复杂,还要左行。车队穿街而行,犹如在中国的乡村集市行车,傍晚车队离当天的目的地伊斯兰堡越来越近,道路渐宽,发现有4车道的高速公路,但大都不是封闭的。

  巴基斯坦总的印象比中国要落后,酒店的欢迎是传统的,每人给带一个鲜花的花环。这里有了手机信号,但上网还是老的拨号式的,没有宽带。我们入住的HOTEL DEPAPAE酒店就是这样的。

 第十四天(2006年10月10日):星期二 农历8月19日 天气晴
  由于海拔高度已降到1500米,所以气温回升到20度以上,队员们收起防寒衣,因为前进方向再没有寒冷,将越走越热,防寒衣只好留到回北京再穿。

  清晨起来才发现吉尔吉特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我们住的酒店更是豪华美丽,4星级看来不差。窗外远处是雪山,近处是绿树丛中的河谷,据说雪山已超过8000米,当地语的译音叫“七七八八”,是死亡与魔鬼的意思。

  车队昨夜进市时想加油,但加油站不收美元,只收当地货币,所以早晨车队出发后要先到当地银行去换钱,一美元换58.6元巴币。早在苏斯特就听说一元人民帀可换7.5元巴币。车队停在一个集市的小广场上,等候去换钱的时候,大家发现周围的店铺虽然都写着当地语言的招牌,卖的90%以上都是中国货,店主自豪地用中文说货物是纯正的乌鲁木齐货。大家听后哈哈大笑,看来这里受中国影响极大。我们还发现一个中国人开的商店。这里的汽油比国内还贵,要一美元一升。

  走出吉尔吉特后,仍然穿行在峡谷中,前行50多公里时,随队的向导萨义德先生(另一位叫乌里斯会中文,当地官方语言是英文)叫车队停住,路边有一高台,上边有一石碑,上刻一地图,说这里是三山三河交汇处,北方的喀喇昆仑山与东方的喜玛拉雅山脉夹着发源于我国西藏的印度河,西方的兴都库士山脉与我们来的喀喇昆仑山夹着吉尔吉特河,两河交汇后仍然叫印度河,向南流向伊斯兰堡方向,最后进入阿拉伯海。萨义德最后说身边的公路,他称为峡谷中的高速路是伟大的中国修建的,从1966年至1978年共享了12年。

  车队沿印度河谷前进,路况与昨天一样,平均时速30-40公里,这里有山间峡谷中的跨河钢缆桥,有中国修建的,还有一座是日本人建的。下午经过一段地方,路两旁堆着许多方木等建筑材料,向导介绍说巴基斯坦与阿曼将在这里修水库。还有一个地方河边有许多刻有古经文的大小石块,据说是公元300年左右中国僧人去印度时留下的。大家讨论我们走的是不是唐僧取经之路。

  晚10车队才抵达目的地——贝斯汉。酒店条件极差,没有电话电视,热水也没有,店里说多放一放就会来,放一夜也没来,互联网就更不用说了。大家决定不发稿了。明天到伊斯兰堡再说。

 第十三天(2006年10月9日):星期一 农历8月18曰 天气晴气温零下2-4度
  办了1个小时的出境手续,经过500多公里的跋涉,今天到达中巴界碑,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刻。我们激动地和天津一汽的苏总热情告别,走出国门。威志车队经过不太平坦的路,到达5100米海拔的中巴界碑所在的高原,在开车爬高原的盘山路上,需要及时加减挡,这样才能保证爬坡动力,抵达吉尔吉特的时候已经是北京时间夜里2点多,手机没有信号。走夜路是我们很紧张的时候,经常有山体滑坡的石头在路面上挡着,还有积水,因为靠左行驶,开始都不适应,尽管一路盘下,但是也有坡起,总在跌宕起伏的过程中,刺激,惊险,让人兴奋,车子晃悠着坚持着,没有发生车体拖地和损坏,证明这样恶劣的山路,威志还是完全能适应的。这里的大车很礼貌,看出巴基斯坦的人民很友好。
 第十二天(2006年10月8日):
  威志踏上今天的旅程,我们看到了一些骑自行车的爱好者,他们身材魁梧,和我们的车队友好地打着招呼。盖斯河谷,“万山之祖”帕米尔高原,“冰山之父”,看到这些美丽的风景,和威志的靓丽颜色相互辉映。下到砂石坡道路时慢慢下道,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原也不在话下,人没有太明显的反映,在盘山路上行驶人的精力更集中,也很有趣。3/4的中巴国际公路穿过红其拉甫通向巴基斯坦,被称为“生命禁区”。傍晚到达红其拉甫边防检查站,这里是全国驻地海拔最高的,被称为“中华第一国门”。天津一汽向官兵捐助了三台电视,表达我们对边防战士最好祝愿和敬意。
 第十一天(2006年10月7日):
  10月7日下午5点半左右,在喀什乃至世界著名的大清真寺广场上举行了“民族的威志,和谐世界的友好使者”的主题活动,这是本次威志和谐之旅出国前的重大活动,吸引了广场上一千多人观看这次活动。车队全体成员上台并自我介绍,广场上停着这次和谐之旅的威志轿车,吸引了很多维吾尔族同胞观看,他们将车围得水泄不通,兴致勃勃地交谈。他们还询问价格,当听到此车即将正式上市,“6.5万元-8万元”的大致价位,他们点点头。天津一汽销售公司副总经理苏连元进行热情的讲话,表达了对这次威志和谐之旅的祝愿,以及对威志走向市场的信心。到目前,威志和谐之旅车队跑了5000多公里,全长的1/3,时间的1/4。
 第十天(2006年10月6日):
  上午已9点过了车队才出发,阿克苏市的政协主席等昨天接待我们的同志又来了不少,他们的几辆车在头前带路,一直把我们送出阿克苏上了314国道。

  今天车队要跑近500公里,所以一上路就跑起来,时速在100公里左右,路况很好,阿克苏真是个好地方,道路右边是天山,左边非常平坦,还有大片的水面,好像是河流,由于手头的地图叫前车拿去,也不知是什么河,但肯定是大片的湿地。

  中午在路边一个大加油站旁的小饭馆吃拉条子,见到几个开大货车的司机,他们刚从巴基斯坦那边回来,是塔中油田的,到那边去送物资,说有120多台大货车。见此,大家七嘴八舌地问起了去巴基斯坦的路况,这几个司机很好说话,介绍得很详细,说路很好跑,是盘山沙石路,我们中国援建的,12年才修好,是周总理定的,虽然是沙石路但很好跑车,只是要走左道,这也问题不大,走个一、二百公里熟悉了就好了。

  下午5点一过,车队顺利到达我国最西边境重镇——喀什。

 第九天(2006年10月5日):
  为了下午早到阿克苏参加“天津一汽”捐助希望小学三台价值一万多元的活动,车队今天出发得早,早晨7点30分就出发了,由于时差的关系,库尔勒的天还没有亮,车队是亮着车灯开出巴音郭楞宾馆的。

  今天的天气一改自车队出发以来始终是艳阳天的状况,自昨夜就起了大风,(自车队从北京出发以来,只在银川的西部电影城碰到了一阵小雨)清晨的丝绸之路远处一片风沙蔽日,但近处还可以,视野清晰,只是让人感到风中有细沙尘,不过时近中午时就好了。中午天气在23度以上,让人感到热,要穿短袖衫才行。

  下午4点多车队抵达阿克苏,当地党政领导在城外迎接,阿克苏虽说是边陲小镇,但高楼林立,广场、步行街一派内地现代繁华景象。库尔勒就让人感到新疆的现代化都市景象,阿克苏比库尔勒好象更好。人口58万。

  车队抵达后没有入住宾馆,直奔希望小学,受到全校几百名师生的盛大欢迎。小朋友跳起新疆特色的欢快舞蹈,夹道迎接车队的到来。捐赠仪式上,小学生们还当场在一幅长卷上做画,让车队带给阿拉伯的小朋友。当地党政领导和学校的师生代表在车队的中阿友好长卷上签了名。仪式结束时,在陈铎老师的带领下,车队同志们与师生们一起跳舞,让人感到新疆到处都是歌舞。

  晚上阿克苏市政协主席,宣传部、政府办、教育局的负责人一同设晚宴宴请车队全体队员。车队自出发以来,在张家口为环保每人捐赠了200元,今天的电脑是第二次公益活动。明天车队将抵还喀什。

 第八天(2006年10月4日):
  上午九点从吐鲁番大酒店出发。沿通往乌鲁木齐的312高速公路前行不到100公里,即转行314国道,此路也是高速公路,但其中有一段山路,即天山的余脉,进入南疆。途中被新疆交警拦截,己超速为由要罚款数千元,后车队拿出有关交件,交涉后被放行。大家从此再不超速行车。中午,公路两旁找不到饭店,只好在路旁修车的地方找一小卖部,把所有方便面买下,仅17个,20人还差3份,后老板又找出3份羊肉的方便面,才算解决了,不错小店还有南方淹制的小包装鸡蛋,饭后还有西瓜。

  下午4时车队抵达南疆重镇库尔勒,即古巴洲,是蒙古族自治州,也叫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入往巴音郭楞宾馆。晚7点半,在宾馆后的蒙古会堂,也叫蒙古大营,受到洲领导同志的欢迎和宴请,主要是陈铎加入车队。看来他与新疆党政各界关系极好,自治区党委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王乐泉给他来电,表示欢迎并祝车队圆满完成任务。自治州的宴会十分丰盛,并有蒙古族歌舞演出至宴会始终。

  晚上发稿。并商讨明天捐赠阿克苏一小学3台电脑的准备工作。

 第七天(2006年10月3日):
  20人的车队越来越象一个整体了,相互之间的了解也越来越多。

  今天上午九点,车队从哈密鸿德宾馆出发,沿312国道继续西进。行进中对讲机成了大家交流的工具,带路的赵总指挥是走一路讲一路,除了前边路况、休息与否、目的地距离之外,沿途的地理历史也多了起来。而且在上午的行车中,北京的同志们异口同声地赞赏威志车,主要是两点:一是省油,经济性好;二是驾驶性能好,平稳舒适,高速状态更好,都要求自己买一辆。特别是北京目标汽车俱乐部担任带路的康师傅口口声声要买一辆,说买回去改装成赛车,因为威志车动力性太好了,又便宜,练飘移是太合适了。同时大家的历史感也越来越强。越来越感到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长途驾车出行,北京的同志们对“天津一汽”的领导对国产新车的重视,对这次跨国长途穿越的决策,市场营销的高超技艺都是赞不绝口。特别是这次行动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的义意及自已的重任都有了新的认识。大家共同表示,决心完成好这次任务,不辜负“天津一汽”领导的信任。

  中午在一个小镇上正有集市,和内地差不多,道两旁有各种商贩,卖衣服鞋袜的、日用品的、肉蛋蔬菜及各种小吃的,一片繁华景象,只是这里人的口音越来越新疆味了,而且大路旁的一块大牌子上用维汉两种文字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大家停车路旁吃饭,拉面和大盘鸡都有独特味道,还有烤囊更是别有风味。吃饭时一些当地人被威志车华艳的外表所吸引,纷纷前来围观、询问,车队队员更是不厌其烦地自豪地介绍威志车。

  下午,道路两旁的景物变化也多起来,有山、有沙,从海拔一千七百多米向着位于海拔之下的吐鲁番低地奔驰而下,但道路也不时地有所起伏,近吐鲁番时,看到两边红色的大山,这就是火焰山,火焰山景区就在路旁,大家停车拍照,景区内有西游故事、高昌古国的故事、还有音乐家王洛宾的故事。最后,车队来到了著名的国家级四A景区——吐鲁番葡萄沟,沟里的景色十分美好,看了西域风情的达瓦孜高空表演,西部葡萄酒坊,葡萄沟里的坎儿井在吸收着火焰山内渗出的天山雪水,以及各种葡萄园。

  晚上,车队进入了灯火通明的吐鲁番市区,由于气候明显升高,街道两旁小吃的桌面连绵不断,如同内地南方的城市夜景。大家吃过饭后入住吐鲁番大酒店。一天里丝绸古道的荒凉沧桑与现代繁华都已呈现在车队队员的眼前。

 第六天(2006年10月2日):
  今天开国道,真是惊险。威志左右穿行,躲路障,前风挡玻璃还被路上飞溅的石头吻出了小裂口。去往哈密的路上,看到了发电基地,有数排迎接不同风向的白色风车,用来面向不同风向,所以如果只有一个风向吹来的风,就有些风车不动。马上就想到了唐吉坷德的风车,有些想笑,也许他会为了他的德勒曼恰来到这里,但是如此荒凉的地方也能如此动能转化,人类的聪明远远比唐吉坷德的理想主义来得实用嘛。国道边双塔水库的水是碧绿的,至少从远处看是碧绿的,是黄沙漫漫中唯一能提神的地方。曾经有100多人在双塔水库旁边野餐,还有越野车耍车曾经陷进去不能自拔,直到第二天被大吊车吊出来的。刚觉得野餐很浪漫,就觉得危险重重,看来“撒野”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哦。我们知道:路边的野花不能随便摘,路边的哈密瓜可就随便吃喽!甘甜的滋味是现代城市的超市里找不到的啊,我们一气干掉了好几个,有位W先生属于来者不惧、通吃型。有点像《甲方乙方》,估计也找不到“村里的鸡”喽,从柳园收费站进入哈密,听说,很多进藏物资是从柳园而不是西宁运进去的,看来柳园还是很重要的嘛!
 第五天(2006年10月1日):
  上午8:30分左右从凉洲宾馆出发,在凉州城门前为车队拍照后出发,不远就上了高速公路,据说是从上海到新疆的高速路。路上车少行进很快,沿河西走廊向西北方直进,左边可看到祁连山及远处的雪峰。右边的贺兰山则时隐时现,路过汉明时的长城,看到西路军烈士的陵园,到酒泉后河西走廊变宽,贺兰山不见了。酒泉有我国最早的卫星发射中心。下午2点半多,车队抵达河西走廊的最北头的嘉峪关市,住长城宾馆。

  大家放下行李后,立即驱车前往万里长城的最西头的雄关嘉峪关,在关城景区管委会的支持下,车队开进景区关城之下,景区不允许摄像,大家只好一阵狂拍。后来有人发现关城后边景色更佳,大家便驱车前往,雄关背后一片荒野,夕阳、古道、雄关更显古朴沧凉,与色彩缤纷的威志车队形成强烈的反差,更使人浮想联翩,豪情万千。

  返回下榻的嘉峪关长城宾馆,大街上己华灯初放,彩花烟火绽放,国庆佳节的浓郁气氛感人心肺,大家共同举杯祝福天津的父老乡亲幸福美满,祝福伟大祖国更加繁荣强盛。

 第四天(2006年9月30日):
  上午九点出发,中午到宁夏中卫沙坡头黄河景区,饭后景区游览,两点多出发,经201国道,六点半到河西走廊的武威市,住凉州宾馆。

  四辆威志轿车的颜色是:3号车鸣沙金,5号车满月银,6号车梦幻绿,7号车晨光金。

  世界上所有著名的汽车厂商在新车正式宣布上市之前,都要经历高寒、高温与高原试车的考验。

  1500多年前,我们的先人就是沿着这条路,经过艰难困苦的跋涉,把友谊和丝绸送到了中东,与阿拉伯人建立了不朽的传统情谊,开拓了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今天,我们也带着对阿拉伯人的友谊和我们中国人自己造的现代化汽车,跨越亚非两大洲,开拓和谐的新世界。

 第三天(2006年9月29日):
  银川市休整一天,晚高婧和八号车抵达。
 第二天(2006年9月28日):
  上午九点多出发,中午抵达包头市,受到当地“天津一汽”经销商的蒙古族歌舞欢迎。后到蒙古大营酒店吃饭。下午两点出发,七点多到银川市,住长相忆酒店。
 第一天(2006年9月27日):
  下午3点北京八达岭长城居庸关下出发,沿京张高速2小时后到达张家口。每人捐款200元,支持环保事业。该市“天津一汽”经销商打出“风沙牵动我的家”,欢迎“威志和谐之旅——中阿友好万里行车队”。一小时后,车队继续出发,当晚近10点到达呼和浩特市,草原明珠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