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天津卫视|T1新闻|T2文艺|T3影视|T4都市|T5体育|T6科教|T7少儿|T8公共|T10国际|T11三佳购物|数字频道
 新拍客 | 节目时间表 | 天视剧场 | 广告部 | 卫视广告 | 天视主持人 | 编播动态 | 天视信息 | 天视论坛
  传播科教事业最新动态,提供电视教育服务,报道国内外最前沿的科技、教育、文化成果,是渴求知识人们的家园……>详细

陈玲

谭夜

岳博伦

刘汝君

王晖

 

朱仲丽(4月13日)


  解说:王稼祥是富于传奇色彩的共产党领袖。他曾留学苏联,被共产国际称誉为“28个半布尔什维克”中的一位。他曾被轰炸机炸断肠子,在担架上开始了长征。遵义会议上,王稼祥曾以举足轻重的致命一票,把毛泽东推戴为最高军事领袖。1939年,王稼祥与外科医生朱仲丽结婚。10年后,新中国成立,王稼祥是外交部第1副部长兼首任驻苏大使,朱仲丽便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大使夫人。

  鲁豫:我见到朱仲丽的时候,很难想象她今年已经88岁高龄了。她走起路来,完全像个年轻人,脚步很轻快,说起话来很有条理,记忆力非常地好。她特别喜欢穿颜色很鲜艳的衣服,我们的采访进行了一天的时间,上午她先穿了一条鲜红色的连衣裙,下午又换了一条蓝色的连衣裙,配上她灰白的头发,显得很有活力,是一个很有风度的知识女性。

  鲁豫:大姐,我看您的这个照片上,还有您今天穿的红裙子,这是属于苏联时期的布拉吉吗,那款式?

  朱仲丽:这不是,这在中国买的。

  鲁豫:我发现您特别喜欢穿这种花的裙子,看照片上也都是这个,显得很有精神。

  解说:朱仲丽不光是大使夫人,而且擅长写作。多年前轰动一时的《江青外传》和《女皇梦》,署名“珠珊”,但珠珊就是朱仲丽。朱仲丽是1915年生人,是明朝皇族的后代。父亲朱剑凡是留日学生,晚清时节毁家兴学,创办“湖南私立周南女子中学”,向警予、杨开慧、蔡畅、丁玲都曾在这里求学。朱仲丽是8个兄弟姐妹中最小的一位,但15岁便协助父亲,为共产党地下组织做事。1932年,朱仲丽17岁,考上海同德医学院读书。

  鲁豫:您喜欢医学吗,上学的时候学医?

  朱仲丽:我就是因为从小喜欢,我就考医科大学。

  鲁豫:为什么会从小就喜欢医学呢?

  朱仲丽:因为我爸爸8个孩子,每一门都有哥哥姐姐学,我最小,只有医学没人学。

  解说:朱仲丽生长在革命家家庭,自小结识杨开慧和毛泽东,这免不了使朱仲丽自己对革命心驰神往。在上海学医时期,她继续参与共产党地下活动,被国民政府逮捕。但朱仲丽只是个大学生,不久便被保释,终究完成了学业。毕业后,朱仲丽先是在南京中央医院就职,很快抗战爆发,她便改变生活路径,去了延安。

  鲁豫:到延安的第一站是到什么地方,到哪去报到呢?

  朱仲丽:延安?

  鲁豫:对呀。

  朱仲丽:就在延安,马上就在组织部报到,马上分配我在边区医院,就是宝塔山下面那几个窑洞,边区医院,马上就当外科大夫,缺,缺外科大夫。

  鲁豫:您需要动手术吗?

  朱仲丽:动。

  鲁豫:动什么手术啊?

  朱仲丽:我动过锯腿子,动过盲肠炎,动过小肠疝气,还有扁桃腺炎,鼻子瘤,引起延安很多老同志,老首长的注意,这么一个女孩子开刀。

  鲁豫:您开刀,他们会在玻璃窗外面看吗?

  朱仲丽:看啊。

  鲁豫:真的?

  朱仲丽:贺龙,杨尚昆就看过,那个时候正好眼睛里头,有个病人眼皮上一个小疖子,小手术。说笑话,说你看朱仲丽拿个小刀割眼睛啊。有很多笑话。

  解说:

  朱仲丽投奔延安之前,王稼祥旧伤复发,转赴莫斯科治疗,刚好与朱仲丽失之交臂。然而,1938年初秋王稼祥回到延安,立即对这位因为能动手术而远近遐迩的漂亮医生产生了爱意。

  鲁豫:您那个时候到延安去,知道王稼祥吗?

  朱仲丽:在上海做地下工作的时候,我们看过他主编的《实话报》,《红星报》,他在上海,但是到了延安以后才知道是他。

  鲁豫:对这个人会有印象,对这个名字有印象。

  朱仲丽:有印象。

  鲁豫:但是没有见过这个人?

  朱仲丽:没有,没有。

  鲁豫:到了延安什么时候见到过王稼祥?第一面还记得吗?

  朱仲丽:第一面就是1938年六中全会,因为我是保健医生。开完会以后,有一个会餐,在会餐的时候,本来我有席位吃饭,但是我很早就跑到窑洞外头去了,这个时候呢,毛主席吃完饭了,第一个走出来,后面就跟着朱总司令,周总理,刘少奇同志,王稼祥,张文天,康生7个人,那是主要负责人,跟着出来,笑嘻嘻的。一看见我,毛主席就说,朱大夫,你在这!就跟我聊起来了。

  鲁豫:当时你们俩说话了吗,你跟王稼祥?

  朱仲丽:是这样的,毛主席开始跟我开玩笑,说你开个牛皮公司。

  鲁豫:什么公司?

  朱仲丽:牛皮。

  鲁豫:啊,牛皮公司。

  朱仲丽:其实是说王明的。我说,我就不知道什么叫牛皮公司。他就笑,他说第一,你不要,你要有一帮人,第二,你要有宣传材料,第三,你要厚脸皮,第四,他就讲不出来了,王稼祥说,不要脸红,我那时候脸红了。这么一来,他认识我,我认识他,这样的,就等于毛主席做了媒人了。

  解说:王稼祥对朱仲丽几乎是一见钟情。当时,王稼祥是共产党的核心领袖,尽管看上去文质彬彬,而且只有32岁,但却是中央军委副主席兼第18集团军总政治部主任。在刘少奇尚未进入核心之前,共产党的四大领袖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在遇到朱仲丽的9年前,王稼祥曾因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有过一次短暂婚姻,不久他便投身红色革命,妻子在产后病逝。或许正是因为这次不幸的婚姻,王稼祥直到32岁仍然孤身一人。

  鲁豫:他给您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朱仲丽:他给我的印象,很多人追求我,也有很高的干部追求过我,我都不喜欢,但是他的外表,我觉得还可以。

  鲁豫:很斯文。

  朱仲丽:小白脸,然后风度也挺好,那当然,地位,我们那时候不讲地位,不讲地位的,但是他有这么个高的地位,我尊重他。

  鲁豫:您给他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他跟您说过吗?

  朱仲丽:有很多人做媒,给他做,他都不要,他就喜欢我,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没有问他。那个时候,人还挺活泼,因为能够做事。

  鲁豫:那他请您去做保健医生吗?

  朱仲丽:是卫生部傅连暲派我去的,要我经常去看一看,看看他这个肠胃有什么毛病啊,给他药吃吃。

  鲁豫:这样接触慢慢就多了。

  朱仲丽:哎,慢慢就多了。多了,随便聊,下围棋,打网球,玩一玩。

  鲁豫:我知道您围棋下得很好。

  朱仲丽:围棋可下,从小我爸爸教我的。

  鲁豫:他围棋下得好吗?

  朱仲丽:他输给我。

  鲁豫:真的?

  朱仲丽:输给我以后他就不下了,他输给我不好意思。

  鲁豫:那时候你们接触了以后,接触多了以后,你对这个人,对王稼祥慢慢有了什么感觉吗?

  朱仲丽:我对他不讨厌,但是我觉得这是我的责任,我给他看病责任,应该常去看看。他也经常说,下次来啊,也说这些话,但是像一般的谈恋爱呀,好像咱们就省掉了。

  鲁豫:而且我想象,像您当时那样一个女青年到了延安,想去,我要去干一翻事业的,可能也不愿意那么早就谈个人的问题?

  朱仲丽:对呀,他也回避这个,我也回避这个。但是搞熟了嘛,半年。有一天他忽然说,我们什么时候结婚?

  鲁豫:啊?

  朱仲丽:很突然。我的回话也是,顺口出。我说为什么要这么早啊,这么快呀。那你同意就行了,抓住我这句话,就这么的!

  鲁豫:那时候他提问方式很巧妙,他没有问你愿不愿意嫁给我,上来就问,什么时候结婚。

  朱仲丽:对,这些通俗的话都没有。

  鲁豫:那他这个问题提出来以后,很快就结婚了吗?

  朱仲丽:没有,到正月十五,恰好是正月十五,月亮团圆的时候。那个结婚也就是组织上批准了嘛,组织上压我压得厉害。陈云同志是组织部长,李副春是副部长,一见到我就开玩笑,你什么时候跟王稼祥结婚啊?我说要戒了烟我才跟他结婚。

  鲁豫:要戒烟才结婚?

  朱仲丽:啊,结果结了婚以后,陈云同志就跟我开玩笑,还没有戒烟就结婚了,来不及了你就。他就跟我开玩笑。

  解说:1939年春节,24岁的朱仲丽和33岁的王稼祥喜结良缘。住所,是延安窑洞。近邻,是毛泽东和江青。这使朱仲丽和第一夫人江青,结下了一段友情。

  朱仲丽:开始是杨家岭,从1939年起,1939年,1940年,1941年,1942年,1943年,1944年,6年,杨家岭,蓝家坪,枣园,都是在这一带,都在一起,所以天天见面。江青同别人都不见面,就同我。因为他们一开会,我们几个夫人就在一堆,织毛衣。我们一个礼拜要交一件毛衣,织得很漂亮的毛衣,到西安去卖,换粮食回来。他们开会开到晚上两点,我们织毛衣织到晚上两点,就边聊边说。江青那个时候,应该说那个时候,她还是很正常的,生孩子。

  鲁豫:她也很尊重像您这样的很有知识的女性。

  朱仲丽:她喜欢我。我不说,我不是夸,她就喜欢我。一个我是医生,她身体不好,我可以给她解释一些医学方面的,这个生理方面、病理方面怎么治疗的这些方面的一些疑问。另外,李讷那时候很小,一发高烧干什么的,就喊我去看。

  鲁豫:他们在生活当中,作为夫妇两个人说话,都交流一些什么,你比如说会在一起吃饭,会在一起交流。

  朱仲丽:在一起打麻将。

  鲁豫:真的?

  朱仲丽:他们三缺一就喊,专医,有请,缺一,好。

  鲁豫:怎么是三缺一呀,毛泽东,江青,还有谁呀?

  朱仲丽:叶子龙。

  鲁豫:叶子龙,啊,再加上你。

  朱仲丽:有时候打到半夜,再来四圈。毛主席喜欢开玩笑你知道吗,我们都让毛主席赢,他要是坐在我下手,我就给他牌,别人坐在他上手就,他赢了就高兴嘛。

  鲁豫:那时候您感觉他们之间的交流会多吗?

  朱仲丽:挺好的。

  鲁豫:挺好的。

  朱仲丽:还是带孩子主要,江青还是带李讷,自己身体也的确不好。她头一个生了,第二个又刮了,再加上安立,在那个时候肺结核那个时候,肺病,有低烧,住在枣园的一个单独的小洋房里头,跟毛主席分居。

  鲁豫:她也会是一个比较孤独的人,应该不会有太多的人是朋友。

  朱仲丽:她是比较孤独,她的孤独不是自己孤独人,是人家孤独她,人家不来理她。另外呢,她地位太高,人家也怕她。她在马列学院读书的时候,没人理她,她回来了。

  鲁豫:人家不理她,是因为她的位置吗,还是因为别的原因?

  朱仲丽:不是,主要还是因为一个呢,她是一个演员,戏子,当时瞧不起。当时中国的情况,习惯性地瞧不起这些人,也不是因为延安,就是传统下来的。第二个呢,还是同情贺子真。

  解说:正是这段经历,使朱仲丽能在后来写出许多关于毛泽东夫妇的畅销书,而从医生到畅销书作家,多少是在延安窑洞时代受了王稼祥的影响。王稼祥曾留学莫斯科中山大学和红色教授学院,是共产党的理论家,因此写文章是一大特长。20世纪后50年里最重要的中国专有词汇——“毛泽东思想”——正是出自王稼祥的文章。

  朱仲丽:那是毛主席找他来。毛主席和江青找到我们窑洞门口,我们出来迎接,坐在前面一个小石桌子,椅子上。稼祥同志,党的生日快到了,你是不是写篇文章?稼祥说,好,我正准备要写。那好,那你写。也没讲什么内容,7000字。

  鲁豫:一气呵成吗?

  朱仲丽:一气呵成。

  鲁豫:一晚上就写出来了?

  朱仲丽:那不是,那是快10天了。后来他写完了以后,叫勤务员送到毛主席那去看。毛主席一个字都没改,批个“同意”。

  解说:1943年7月5号,王稼祥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第一次使用“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两年后,“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中共指导思想。遗憾的是,“毛泽东思想”得以确立,王稼祥却落选了中央委员。直到1949年西柏坡七届二中全会,王稼祥才补为中央委员,随毛泽东进了北京。此间,朱仲丽陪伴着虚弱的丈夫,同时履行着妻子和医生的职责,也同时兼任起毛泽东的保健医生。

  朱仲丽:去那,那么他的保健归我管了,给他清早量血压,摸脉搏等等。

  鲁豫:每天都要量血压,他当时身体怎么样?

  朱仲丽:他当时很好,当时非常兴奋,你知道吗,正在攻南京,和平解决还是怎么样,都把握不住。天天听汇报啊,看电报啊。后来解放了,多高兴啊。当然他比较兴奋,但是他血压、脉搏都很正常。

  鲁豫:但是生活跟在延安那时候完全不一样了,在延安可能很自由地,想去哪儿……

  朱仲丽:对,是精神方面有起色,比较松驰一点。

  鲁豫:而且对于毛泽东来说,他的生活,就是他再也不可能想去哪就去哪了。

  朱仲丽:对。

  鲁豫:对吧?

  朱仲丽:他要去游泳,不让他去游泳。

  鲁豫:他要去哪儿游泳啊?

  朱仲丽:想到清华大学嘛,它那里头有游泳池,不让他去。他说,游泳都不让我去啊?后来还是让他去了,偷偷地。

  解说:进京之前,毛泽东找王稼祥单独谈话,请他在中宣部长和驻苏大使之间选择一项。在30年代初的江西苏区,王稼祥既当过中宣部干事,也做过外交部长。这一次,他选择了出使,这意味着朱仲丽将成为“大使夫人”。

  鲁豫:当时要当大使夫人,您对“夫人”这个词,内心是挺排斥的?

  朱仲丽:嗯,对,当时夫人是不好听的。

  鲁豫:一方面有点资产阶级的味道……

  朱仲丽:对。

  鲁豫:同时如果是夫人的话,又好像附属于别人。

  朱仲丽:对。

  鲁豫:所以您当时特别矛盾?

  朱仲丽:矛盾,但是全世界的潮流都是喊“夫人”,Madan,Madan,那我也只好接受。毛主席批评过我,你现在都怕“夫人”两个字,将来你到了苏联,正是“大使夫人”呢,就说我了。那你到了那种环境,也就无所谓了。

  解说:1949年10月1号,新中国宣告成立。第2天,苏联第一个宣布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3天后,苏联任命罗申为第1任苏联驻华大使,中国派王稼祥担任第一任中国驻苏大使,朱仲丽由此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引人注目的大使夫人。

  鲁豫:您去莫斯科当大使夫人之前,在北京要做一些什么?

  朱仲丽:穿宴晚服啊。

  鲁豫:要做一些什么准备工作呀?

  朱仲丽: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我们在北京什么准备都没有,我就在北京饭店的对门,东单那里有一个摊头,地下买东西的,在那里选几个漂亮料子,带了去,到那自己做的,自己做宴晚服,这个裙子下面截一层,平时呢,就把那个扯了,那一截就扯掉。

  鲁豫:还是这样的?

  朱仲丽:啊,到了宴会上,你要像个样,要把它缝起来。也不错,那个料子挺漂亮的,穿着谁也看不出来。所以不是现在这样,可以做很多衣服,漂漂亮亮,时髦的,从头到脚,有高跟鞋,有丝袜子什么,不是那样。我们一去什么都没准备,也没有人替我们准备。给你一点钱,一百块钱,你自己买点东西吧,就这样。

  鲁豫:当时作为大使夫人,在莫斯科,夫人之间要做一些什么样的活动吗?

  朱仲丽:互相拜访。你比如说这个要走了,他来辞行,所有的大使他都来一下,尤其是应届,新到的,走了一个就来个新的,我们不但要到飞机场接,还得接到大使馆来,请他们见个面,摆点中国点心吃,谈谈话。我们请客,海参和皮蛋这一类的。他们没有见过,没有吃过的,他们就不敢吃了。不敢吃。你说,我们跟他开玩笑,这是海底里头的蛆。

  鲁豫:他们就更不敢吃了。

  朱仲丽:他们就更不敢吃了。皮蛋,你们怎么刻出来的,那个松花蛋,怎么刻的呀?我们就说,这是我们的艺术,暗示他。

  解说:王稼祥一走马上任,第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安排毛泽东访苏。早在1947年中共中央撤离延安的时候,毛泽东访苏就一直在酝酿中。1949年,毛泽东终于乘专列北去,冲破东北技术纵队1000名特务设在哈尔滨郊区的伏击圈,于12月16号中午抵达莫斯科雅罗斯拉夫车站。然而,迎接毛泽东的不是斯大林,只是部长会议主席莫洛托夫和布尔加宁元帅,而且欢迎仪式中只有1个仪仗队。

  鲁豫:毛泽东到莫斯科去,那中间很多过程,您也都是亲历的。

  朱仲丽:对。

  鲁豫:那中间有很多很多的波折?

  朱仲丽:很多,你比如说,他们医生同毛主席检查身体,当然要检查身体,因为他们的技术好,检查完了,开的药,都是交给我,我到商店里去买,普通药房里买,买来交给他吃,不经过他们的。

  鲁豫:出于安全的考虑吗?

  朱仲丽:安全考虑。另外吃饭呢,我老陪着他。有两次没有陪,他就更要我来,陪他吃饭。有一次吃饭嘛,他不是喊我来吗,我坐在那屋里,我说我吃过了,我不来。因为有个翻译,苏联的翻译,叫“菲德宁哥”,他的中文讲得真是好,他一直是斯大林的翻译,他陪毛主席吃饭。毛主席觉得寂寞,就喊我来吃饭。我那时候也不懂这些,我说我吃了饭了,我不来了。你来嘛,你来陪我吃饭。第二次喊我,我又不来。第三次又喊我,叶子龙说,快去,毛主席叫你去,你就陪着他吃饭。好,我就来了,来了加了一个碗筷,吃西餐嘛,吃西餐。毛主席就讲幽默话,实际上是影射的话,你这个小姐,三车四请才出闺门。就是他喊了我3次,请了我这么多,我才来吃饭。其实他这是,那是给……

  鲁豫:说给苏联人听的?

  朱仲丽:斯大林这么久都还等不来!

  鲁豫:您意识到这个意思吗?

  朱仲丽:我知道他很尴尬。他一个人,人家陪着他在吃饭,天天这么陪着。我应该出来陪他吃饭,但是苏联它有一条,两份饭就两份饭,三份饭就三份饭,我来要加一份饭。我又怕他麻烦,我不是别的。另外这种场合我出来,我一个小姑娘,有点不大自然,所以就没有出来。菲德宁哥马上说:“哎呀,毛主席,你的个性非常好。你还跟朱大夫开玩笑,朱仲丽同志开玩笑,要是斯大林,早就完了!”

  鲁豫:还请你3次?

  朱仲丽:他这讲话也幽默。

  鲁豫:但是那个时候的确斯大林是,有一些,对毛泽东是比较冷淡的。

  朱仲丽:头两天是冷淡,但是我们签订了条约,也派专家来,他看了我们那个小橘子,南丰橘子,一口一个,就说,哎呀,你们这个小橘子。

  鲁豫:斯大林从来不随便吃东西的吧?

  朱仲丽:他不随便吃。

  鲁豫:尤其是国外的送给他的东西,他从来不吃吧?

  朱仲丽:但是这个小橘子,他是吃过的,他说好吃。

  鲁豫:斯大林很威严吧?

  朱仲丽:他很威严。他不大讲话,一讲出来的话,都是很有分寸。第一次见面很快。第一次在克里姆林宫,是礼节性的。斯大林,再加上一排政治局委员都站着,毛泽东进来,还有王稼祥陪着。毛主席讲了一句话,说啊,斯大林同志,我满肚子的苦水要向你透。你说毛主席讲了这句话,这是世界两个伟人。斯大林怎么说呢,斯大林说,现在的实际情况已经证明了。什么实际情况呢,就是全国解放了,证明你是对的。不过他不这么说。这两句话就解决了过去所有的矛盾和不友好的地方,友好还是友好,小的不友好。

  解说:在第一次会面中,斯大林曾暗示毛泽东,应该为未来的中苏关系签个条约。毛泽东敏感而矜持,说此次来苏,只是为斯大林70岁大寿,同时在苏联走走,并无签约意思。斯大林随即消失了,让毛泽东久等不来,深感一个超级大国对一个新国家的冷落。12月21号,斯大林70岁生日,莫斯科举行庆祝宴会。斯大林和毛泽东坐进昔日沙皇的专用包厢,观看《天鹅湖》,观众们回过头来高呼:“斯大林,毛泽东!毛泽东,斯大林!”毛泽东也举起手,向苏联人致意,呼喊“斯大林万岁”和“光荣属于斯大林”。全场掌声一片,经久不息,掩盖住领袖之间深深的隔膜。

  朱仲丽:在克里姆林宫,我跟斯大林,毛主席,莫洛托夫,米高扬,这么一大堆政治局委员坐在一个桌上,还开玩笑呢。

  鲁豫:开什么玩笑?

  朱仲丽:赫鲁晓夫问我,你们中国的女同志,都像你这样吗?因为我不是太土,我不很土,比较洋气,他说都是你这样吗?他说,这个样子,像你这样,这就很苗条了。他说,有没有这样的?我说,没有那样的人,我说那样的人,大地朱德老婆才会有。本来也没那么多胖子,那个时候。开这些玩笑。

  鲁豫:您第一次见斯大林是什么时候?

  朱仲丽:就是这个桌上。

  鲁豫:也是这一次?

  朱仲丽:嗯。他赴这种宴会,从来不赴,哪个国家请他们吃饭,他都是代表,唯独毛泽东来,他赴。另外呢就是,毛主席告别宴会,回国,我们大使馆举行告别宴会,怎么也希望斯大林同志到。当时谁都猜不透,他会不会到,连莫洛托夫外长都不敢说他到不到。王稼祥为这个绞尽了头脑。想办法,一定要斯大林到,因为这个影响全世界。晚上宴会是8点开始,不差1分钟,大家都忽地起来了,哗,斯大林到了。

  解说:毛泽东与斯大林真正谈判,一直等到第2年的1月22号。经过艰苦争夺,2月14号才达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而签字者不是斯大林和毛泽东,而是维辛斯基和周恩来。两天后,毛泽东启程回国,王稼祥圆满完成任务。第2年,王稼祥卸任,回国担任中共中央外联部长,成为共产党组织的外交部长,先后与全球近70个共产党组织建立联系,其中64个派代表团参加了中共八大。回国后,朱仲丽担任中苏友谊医院中方院长。

  鲁豫:王稼祥的个性是属于比较……

  朱仲丽:比较内向。

  鲁豫:比较内向?

  朱仲丽:他说的话都是没有闲话。

  鲁豫:他是那种做事之前会深思熟虑的人?

  朱仲丽:对。所以在58年武汉会议,我也去了,开会的时候,睡不好觉,一下子起来写一点,又揉掉把纸,一下子又沉思。最后呢,他找到一个最好的方法。他就,会议的秘书长,彭真同志,他找彭真同志。他说我有一点意见要跟你个人说,请你反映给党中央。彭真同志就问他什么意见。他说,我不赞成这个大锅饭,就是现在这种搞法他不同意。毛主席说,哎呀,两百多个中央委员都没有意见,就他一个有不同意见,那好吧,叫他召集几个人开个会,谈一谈。王稼祥说,我不开会,这是我个人意见。我是心里在想,如果他召集一次会议来谈这个,那就变成什么行动了,派派行动,有组织,有计划,他个人提的,我个人承担,就没有一点什么不好的举动。

  解说:1962年,针对“大跃进”招致的严重困难,王稼祥又一次忍不住了。他联合伍修权,建议毛泽东对苏美和印度采取相对缓和的“和平共处”,对大包大揽全力支援其他国家革命要量力而为,适当减少。在会见新西兰共产党领袖时,毛泽东把这个意见综述为“对帝国主义和气一点儿,对反动派和气一点儿,对修正主义和气一点儿,对亚非拉人民斗争的援助少一点儿”。这就是驰名一时的“三和一少”,王稼祥终于因此成为“修正主义外交路线”的罪魁祸首。

  鲁豫:在“文革”开始之前,他会跟您谈到现在形势已经很不好了,环境很不好了?

  朱仲丽:那是,他说了。因为那个时候我们自己也想到,什么“三和一少”了,什么那些东西,说不定也引起一些什么麻烦出来。而且呢,我们住在中南海,是第3批叫搬出来的。一搬出来我们就知道,不行了。

  鲁豫:为什么要搬出来?上面给的那个理由是什么?

  朱仲丽:他的理由就是,凡是不参加党的政治局会议的同志,都从中南海搬出来。那个时候邓小平,刘少奇早都出来了。

  鲁豫:您说第三批,第一批是谁呀?

  朱仲丽:第一批邓小平,刘少奇。

  鲁豫:邓小平,刘少奇,第二批呢?

  朱仲丽:第二批朱总司令。我们算第三批,算最好的了。搬就搬到这儿来了。

  解说:“文革”中,王稼祥受到严厉批斗,前妻留下的儿子也在风暴中自杀身亡。王稼祥的精神受到极大摧残,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朱仲丽:中联部那边呢也是,毛主席有话,经过周总理传达,那时候周总理管中联部,说王稼祥同志,革命里头有功劳,你们不要斗他,他身体不好,你们把他斗病了,有什么好处呀?还说了这话。后来康生管就不行。

  解说:周恩来告诉伍修权,你是了解王稼祥的,他在战争年代受过重伤,你应该出来为他讲话。伍修权回到中联部,向大家介绍王稼祥的革命史,并情绪激昂地斥责了造反派。这些话引火上身,伍修权被发配去掏厕所,使王稼祥失去了最后的保护。1968年秋天,中央文革小组成立“王稼祥专案组”,把这位倡导过“毛泽东思想”的人隔离审查,不允许他和家人见面。第2年,王稼祥遣送河南信阳。

  朱仲丽:后来汪东兴同志告诉我,他说,叫你们这些同志下去,是保护你们,不是别的,但是对外,对造反派他们应该说把你们拘禁起来了,不然的话,你们再抓呀斗啊,吃不消,因为那时候制止不了,对外就说已经给你审查。在信阳的时候王稼祥得肺炎,发高烧。我们那个大夫姓王,叫王斌,是个女大夫,非常好。她说首长这个病,我们这什么药,什么设备都没有,我没办法治,怎么办啊,就着急。我就问她,我说你有没有把握治啊?她说我没把握。我说那你报告市委,信阳市委。信阳市委也说,哎呀,这个地方我们负担不起。我说那好吧,你写个证明给我,我就打个电报给周总理和毛主席,我说王稼祥病厉害了,需要到北京治疗,是不是可以批准。马上就回电,还没几个钟头,同意到北京来。这样我们就回北京了,就没再到信阳去。

  解说:“林彪事件”后,毛泽东受到极大震动,转而对政敌实施相对宽松的政策,王稼祥的命运也因此出现转机。但好景不长。1974年初,《北京日报》发表充满杀机的文章《孔老二的亡灵和新沙皇的迷梦——评苏修尊孔反法的卑劣表演》,重批“三和一少”,这对身心憔悴的王稼祥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朱仲丽:叫做,标题《新沙皇的迷梦》,实际上是骂邓小平的,里头提了一个“三和一少”,他就有一点紧张了,看看《人民日报》会不会登载。果然《人民日报》转载了。第2天,他就紧张,他说要搞他了。他说本来对我已经有了结论,没事,怎么又提这个,莫名其妙。毛主席还在九大讲了好话什么的。然后他就心情的确不好,历史性的,叫做心脏衰退吧。

  鲁豫:那两篇文章看过以后?

  朱仲丽:就那几天。

  鲁豫:就那几天?

  朱仲丽:嗯。

  鲁豫:他去世的时候69岁?

  朱仲丽:69。

  鲁豫:69岁,当时您是完全没有思想准备?

  朱仲丽:没有。后来我自己不知道怎么办好,就写书吧,就这么来的。

  鲁豫:这种状态要持续多长时间呢?

  朱仲丽:我写书的话,所有的感情都在书里头了,其他的都不想了。

  鲁豫:但是能写书的话,至少那段最难过的时候已经过去,情绪可能已经调整过来了。

  朱仲丽:过去是过去了,还是有一点。

  字幕:1974年月日,王稼祥逝世。

  解说:朱仲丽和王稼祥没有子女。抗战时期朱仲丽怀了孕,但却患上盲肠炎,于是在做手术的同时结扎了输卵管。王稼祥惨死后,朱仲丽独自一人生活了近30年。从60岁起,朱仲丽开始写作,写王稼祥,写毛泽东和江青,也写了自传。如今,朱仲丽仍不觉得自己是88岁的老人。她正在把自己的小说《皎洁的月亮》改编成26集的电视连续剧。她高兴地告诉我们,这部电视剧很快就要面世了。

  鲁豫:朱仲丽住在什刹海旁边一个很安静的小院里,她和王稼祥是1966年搬到这儿的。如今朱仲丽在这儿已经住了将近40年,现在她家的客厅里面还挂了不少王稼祥的照片。谈起王稼祥,她的那份敬佩之情是溢于言表的。她已经写了好几本关于王稼祥的书,她说她把自己对于王稼祥的思念之情,全部都写在了书里边。

  首播:4月13日21:10

  重播:4月14日00:00

     4月17日15:05

     4月20日15:05

 

来源:   2004-04-12 09:22 编辑: 蔡玉昕
[发表评论]
 
 

 
 
本网由北方网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