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天津卫视|T1新闻|T2文艺|T3影视|T4都市|T5体育|T6科教|T7少儿|T8公共|T10国际|T11三佳购物|数字频道
 新拍客 | 节目时间表 | 天视剧场 | 广告部 | 卫视广告 | 天视主持人 | 编播动态 | 天视信息 | 天视论坛
  传播科教事业最新动态,提供电视教育服务,报道国内外最前沿的科技、教育、文化成果,是渴求知识人们的家园……>详细

陈玲

谭夜

岳博伦

刘汝君

王晖

 

我的父亲吉鸿昌


  天津有一座红楼,一位民族英雄曾在这里隐居,开展党的地下工作。天津有一座国民饭店,一位共产党人曾在这里笑对敌人的枪口,发誓要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位民族英雄、这个共产党人就是曾在抗日战争中领导了察北抗战的爱国将领吉鸿昌。2000年恰逢吉鸿昌将军诞辰105周年,一个飘雨的黄昏,我们拜访了吉将军的女儿吉瑞芝。老人那娓娓的诉说、深情的语调使一幕幕惊心动魄、一桩桩刻骨铭心的往事在我们的眼前变得越来越清晰,也让我们从中体味到了一个女儿对父亲的不尽思念与崇敬。

我的父亲吉鸿昌

  我一直向往着一个地方,吕潭镇,一个豫东小镇。一个多世纪以前,我的父亲就出生在那儿,那里留下了他少年时的贫苦与倔强。

  河南,向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是在军阀混战的年代里,一代代传下来的只有一连串的苦难、辛酸与悲愤。那时侯,祖父经营着一家小茶馆,由于他天性豁达、虚怀好问,结交了许多南来北往的爱国志士。从他那里,父亲懂得了什么叫“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获得了一种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这种纯朴的爱国思想影响着他的一生。

  父亲生在那样一个灾难深重的历史时期,自然无力摆脱接踵而来的重重苦难。他六岁丧母,只在乡塾里读过几天书,就不得不去分担生活的重担了。高高的个子、勤劳憨厚的性格和父亲身上所特有的刚直倔强使他成了穷孩子们的领袖,得到了乡邻的称道,也让他品尝到了更多的屈辱与艰辛。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政府,不料代替封建王朝统治中国的是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中国人民的生活更加恶化了,民族危机越发深重起来。这时,父亲正在周家口的一家杂货行当学徒,那段日子,他经受了更多苦难的煎熬,也让他的心中郁积了更强烈的愤怒。1913年8月,冯玉祥将军到堰城一带来招募新兵。父亲看到招兵的旗帜,便毫不犹豫地走上前去。父亲的戎马生涯就从这一天开始了。当时,他也许还不知道自己参加的是什么性质的队伍,自己要和谁交战,但他脑子里却有异常清晰的八个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在军阀部队的底层当兵,当然免不了要吃苦头。投军以前父亲对军队生活曾有过的一些美好的憧憬,很快地破灭了。但他的聪颖勇敢、机敏豪爽也很快显示出来,渐渐地,便有许多关于他的传奇故事在军中流传开来。他不会游泳,却敢于下水救人;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打虎英雄;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他敢于在冯玉祥面前直言不讳,于是冯将军送给他一个特殊的称号“吉大胆”。1927年,他升任国民军第十九师师长。他率领的这支军队攻无不克、所向披靡,在西北军中有“王牌”、“铁军”之称。

(采访吉瑞芝,谈1927年吉鸿昌率十九军夜渡黄河的事)

  在西北军的十多年间,父亲带领部队转战南北,驻扎过许多地方。那时,他还不懂得如何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制度,把人民彻底地解放出来。但他真诚地关心人民的疾苦,热切地想为百姓做点好事。几十年以后,当我踏着父亲的足迹回到吕潭时,还能听到他的义举在家乡的大地上传诵着。

(采访李春言谈吉鸿昌当年在家乡的义举)

  读书曾是父亲儿时最大的心愿,他立志要在家乡创办一所学校,让穷孩子都能够上学。1922年,他终于如愿以偿地在家乡创办了吕潭小学,继而创办了豫东中学。这所学校的规模设备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父亲对它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也耗尽了省吃简用的所有积蓄。

(采访校长谈吉鸿昌当年办学情况)

  父亲只是一个贫苦的农家子弟,但他的思想极为超前,在事业上他有一个远大的抱负,“认定开发广漠富饶的西北,实中华民族解决生活问题的一条好出路”,希望能够“化剑戟为农器,舍破坏而生产”。但在中国革命还没有取得胜利以前,他的这些美好的愿望只能是无法实现的幻想。

  1930年,父亲的部队被蒋介石收编,并被派到苏区围剿红军。同红军较量的结果使他十分震惊,他率领的那支常胜不败的“铁军”接连被打得一败涂地。

  这时是候,在他思想上经历着激烈斗争的时候,他开始阅读共产党散发的书报,开始留心观察红色区域的新气象,也开始了与共产党人的密切联系。这一切终于使他悟出一次次的军阀混战不过为国家换来了越逼越紧的内忧外患,自己的血不是为工农大众流了,而是为军阀流了。1931年,在父亲36岁的时候,他用眼泪和鲜血找到了“阶级革命”这四个字,也找到了生命中新的航向。

  此时,父亲已经变成了蒋介石眼中必须拔除的异己力量,1931年8月,他被逼出国考察。就在他即将起程的时候,“九·一八”事变爆发了。父亲听到这个消息,不禁痛哭流涕。国难当头,凡有良心的军人,都会誓死救国。他又怎么忍心去国远游,把祖国和人民交给侵略者呢?但蒋介石政府不许他抗日,依然逼着他出国。满怀着一腔愤懑,父亲只能依依不舍地遥望着北国的烽烟,他的抗日的豪情都化作滚滚的热泪,洒向了惊涛骇浪。

  父亲曾对外国记者说:“我国有形的武器,虽然不如日本,但无形的武器,就是所谓民气,却胜过日本百倍,这就能够保证取得最后的胜利!”1932年回国以后,他立刻投入了组织民众进行抗日的活动。这一年,父亲成了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他从一名仅仅怀有爱国心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彻底转变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而我恰恰又在那一年出生。母亲说父亲当时真是高兴极了,仿佛变了一个人,他说他从此要为了受苦的民众、为了他的胖姑娘,把自己的全部奉献给革命事业。

  1933年5月,一支名叫民众抗日同盟军的武装力量诞生了,7月父亲率部光复多伦,创造了“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军队首次从日军手中收复失地的壮举。

  察北抗日的熊熊烈火被蒋介石政府无情地扑灭了,父亲洒泪告别了追随他的士兵,展转回到天津,回到了他阔别一年多的家里。从此,红楼便时常住进一些共产党人,他们与父亲一起开会、印报纸,总要忙到深夜。虽然他整天早出晚归,虽然我们家附近总有一些鬼鬼祟祟的身影出没,但那却是红楼里一段最温馨的时光,也是我和父亲相处最久的日子。父亲总是显得意气风发,从一个爱国者到一个共产主义战士,这中间需要走过一段漫长而崎岖的路,然而每走一步对他来说又是多么愉快呀。

  红楼的温馨在一昼夜间消失了,1934年11月9日连同以后的无数个日日夜夜都变得那样漫长、那样刻骨铭心。

(采访吉瑞芝谈吉鸿昌被捕牺牲情况)

  父亲走了,在他刚刚度过39岁生日的时候,在1934年11月24日。母亲说那是一个格外寒冷的冬日。那年我刚满两岁,而母亲只有29岁。

  无论世道多么黑暗,人也总是可以选择为崇高的信念而活着。父亲就是这样选择的,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选择了他的共产主义理想,选择了为他灾难深重的祖国和人民而奋斗,但对深深爱着的家人他却没有时间再做叮咛了。“恨不抗日死,留做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是他留下的最后二十个字,短短的二十个字却注定要我用一生的时间去领会,因为这是他人生中最壮丽的诗篇。

  如今,我已经68岁了,每当看到小外孙在我的膝头嬉戏时,我就不禁想到,我要是能在父亲身边多生活一些岁月该多好啊。我和父亲相聚的日子只有两年多的时间。两年,这在漫长的人生中是一个多么短暂的瞬间哪!但在68年的时光中,父亲却从未真正离开过我。揽镜自视,父亲不仅把他的容貌、他的性情、他的传奇留给了我,也把他的责任、他的使命留给了我。

  走进魂牵梦系的红楼,我仿佛又看见父亲在灯光中上楼的身影,仿佛又听见他洪亮的声音:“胖姑娘,像我,有出息!”我和父亲生活在完全不同的时代,我不可能再像他那样金戈铁马、纵横疆场。但我要用我的绵薄之力去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这也许就是胖姑娘能够给他的最好纪念吧。

  歌曲《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
  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
  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

  播出时间:2004年8月18日 23:30 天津卫视

       2004年8月19日 15:20 天津卫视

       2004年8月21日 21:10 天津电视台科教频道

        2004年8月24日 23:25 天津电视台科教频道

       2004年8月25日 15:05 天津电视台科教频道

 

来源:   2004-08-20 09:32 编辑: 蔡玉昕
[发表评论]
 
 

 
 
本网由北方网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