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天津卫视|T1新闻|T2文艺|T3影视|T4都市|T5体育|T6科教|T7少儿|T8公共|T10国际|T11三佳购物|数字频道
 新拍客 | 节目时间表 | 天视剧场 | 广告部 | 卫视广告 | 天视主持人 | 编播动态 | 天视信息 | 天视论坛
  日播节目 当红不让 天天新艺 每日笑吧
  周播节目 我 们 鱼龙百戏 音乐High客 中华大戏院

  六月是一个充满着灿烂阳光、充满着勃勃生机的季节,无限的可能与充沛的活力在我们周身滋养、律动。
  在这样一个黄金时节,天津电视台这个大家庭迎来了一个新成员——文化娱乐频道

您对文化娱乐频道的那一类节目最满意?
电视剧
文学欣赏
戏曲曲艺
综艺游戏
谈话节目
娱乐信息
t2@enorth.com.cn
 
 
 

西河大鼓


  西河大鼓是河北曲种。以说唱中、长篇书目为主,也有少数演员专工短篇唱段。西河大鼓的前身,是清代中叶流行于河北省中部的弦子书和木板大鼓。弦子书以小三弦伴奏,演员自弹自唱;木板大鼓没有弦索伴奏,演员自击简板和书鼓说唱。后来,这两种曲艺艺人拼挡演出,形成以鼓、板、小三弦伴奏的形式。河北省高阳县木板大鼓艺人马三峰在继承前人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舍木板改用铁犁铧片,舍小三弦为大三弦,在唱腔、唱法上作了改进和创新,使这一曲种在艺术上日趋成熟。

  流派

  西河大鼓初名“梅花调”、“犁铧片”,也一度叫作“河间大鼓”。20世纪20年代在天津演出时定名为“西河大鼓”。以后,数十年间随着艺人的流动,传播各地,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艺人,产生了北口朱(化麟)派、王(振元)派,南口李(德全)派、赵(玉峰)派,以及40年代由马增芬及其父马连登创立的专工演唱短段的马派,广泛流传于北平、天津,以及华北、东北、西北、华东的部分城镇。

  唱腔

  西河大鼓的唱腔音乐,是以冀中语音的自然声韵为基础,吸取某些民歌、小调的音乐语汇发展而成的。在音乐结构形式上,约有30余种依附于主曲的乐曲和乐句的唱腔,分别归纳在三眼一板的头板、一眼一板的二板和有板无眼的三板等三种板式中,在速度上都可作大幅度的伸缩,有的还派生出多种变格唱法,唱腔和谐流畅,生动活泼,似唱似说,通俗易懂。属于头板的唱腔有起板、紧五句、慢三句、一马三涧、快头板等;二板的唱腔有起板、流水板、双高、海底捞月、反腔、梆子惠、十三咳等;三板唱腔有散板、紧流水、窜板、尾腔等。西河大鼓的曲调大体上体现在流水板中,二板起板是流水板的中把唱和下把唱的伸展,头板起板是流水板的发展、变化,其他大多数唱腔也都与这几个唱腔有着一定的关联。

  书目

  西河大鼓的传统书目,有中、长篇150余部,小段、书帽370余篇。内容大部分是历史战争故事、历史演义、民间故事、通俗小说、神话故事和寓言、笑话等。其中不少书目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愿望,情节曲折,语言生动,继承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学的优良传统。1937年后,不少西河大鼓演员积极参加了抗日救亡工作,编演了不少新曲目,如王魁武(1891——1947)编演的《昝岗惨案》、《减租减息》;王尊三编演的《保卫大武汉》、《亲骨肉》、《晋察冀小姑娘》等。

  建国后,曲艺工作者又记录、整理了不少西河大鼓优秀中篇和长篇大书的主要片段,如《三全镇》、《调寇》、《八百破十万》等,并创作、改编了反映革命斗争历史和现实生活的新曲目。

 
来源: 中国曲艺  2003-03-10 15:34 编辑: 孟瑾
[发表评论]

 

本网由北方网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