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天津卫视|T1新闻|T2文艺|T3影视|T4都市|T5体育|T6科教|T7少儿|T8公共|T10国际|T11三佳购物|数字频道
 新拍客 | 节目时间表 | 天视剧场 | 广告部 | 卫视广告 | 天视主持人 | 编播动态 | 天视信息 | 天视论坛
  传播科教事业最新动态,提供电视教育服务,报道国内外最前沿的科技、教育、文化成果,是渴求知识人们的家园……>详细

陈玲

谭夜

岳博伦

刘汝君

王晖

 

《天津故事》万世师表文庙尊


  (主持人)看来,咱天津的好东西也是名扬海外呀!(天津话)咱接着说文庙过街牌楼上“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八个大字,这可是只有孔子才配得上的最高称颂,绝非夸大其词。孔子的儒家思想、教育观念和为政之道,在今天看来,仍然有借鉴意义。人家孔夫子可是天生的圣人,传说中,就连他的出生都跟你我这普通人不一样。据说孔子的双亲盼子心切,所以他的母亲颜氏怀孕后曾多次来到山东曲阜的尼山上,点燃高香,膜拜山神,祈祷求子。也许颜氏的虔诚感动了天地,在公元前551年农历八月二十七这一天,当她最后一次向山神祈祷后,忽然大雾迷茫,继而细雨淋漓,眼前竟隐约出现了一座富丽堂皇的金殿。颜氏顿觉腹痛,不多时,孔子就在大殿中伴随着仙乐诞生了。孔子字仲尼,“仲”代表他排行老二,“尼”指的就是他的出生地山东曲阜的尼山了。后来,每到农历八月二十七孔子生日这一天,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礼,那场面是钟鼓齐鸣,笙歌嘹亮,热闹非凡。这一天所有的学校都要放假,学生们集体向孔子行礼,还要吃一顿捞面,就算是庆祝孔老夫子的诞辰啦。

  走进文庙,迎面最南端是无字的万仞宫墙,它是文庙建筑特有的称谓,出自《论语》“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象征孔子的思想伟大高深,要得孔子真传绝无捷径。继续往北前行,踏上白石桥,桥下便是文庙特有的半月形泮池。一方不大的泮水,却令古代无数学子心驰神往,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主持人)“泮池”来源于《周礼》中的“辟雍”,原意是周天子设置的四面环水的大学堂,人们踏上泮池,就好像进入了最高学府。过去的文人举子在临考前,都要在文庙这地界儿休息清谈,一旦考中秀才,才有资格游泮池。所以在清朝,考取了秀才又被称为“入泮”,学校也可以被称作“泮宫”。您看,这泮池在古代可不是是个人就能随便游览的,您得有秀才通行证,才能踏上这块神圣之地。在泮池上,横跨着一座三孔石拱桥,这就是泮桥,据说它可以带给您滚滚而来的文运。古代所有学童入学,都要经过泮桥,这已经成为当时固定的礼仪。您也许不知道,泮桥还有另外一个有趣的名字叫“鱼化桥”,而“鱼化”又是什么意思呢?

  (采访)“鱼化”来源于“鱼跃龙门”的典故,凡是能跃过龙门的鱼,都能变成龙。这也就是咱现在所说的:教育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主持人)果然,在明朝时,天津有两个秀才就曾亲眼看见泮池内有鱼不停地往上跳,结果,这一年两人双双中举,您说神奇不神奇!除了泮池,文庙里还有一处景观,竟然可以和皇室建筑相媲美。

  穿越鱼化桥,迎面矗立的是高大巍峨的四柱冲天式牌楼棂星门,上铺金黄琉璃瓦,悬山顶。棂星又名天田星,古代祭天先祭棂星,以求五谷丰登,又象征尊孔如同祭天。

  (主持人)现在咱说的棂星门,都可以和皇室建筑相媲美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只有皇宫才有资格用黄琉璃瓦,而这棂星门也用黄琉璃瓦铺就,可见它的规格等级之高了。但这座棂星门是属于府庙的建筑,在府庙西侧还有一座县庙,县庙均为青砖青瓦,规模也比不上府庙。一座文庙里为何要单独修建府县两庙呢?原来,雍正年间,天津由卫改成了州,又从州升为府,于是就把最初建的孔庙归了天津府管。可当时府、县官员等级森严,不能同地祭孔,于是雍正12年的时候,直隶总督李卫干脆又在府庙西边另建了一座县庙。咱天津文庙这种府县两庙并存的格局,在国内就是独一无二了。

  过棂星门,便来到文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大成”是孟子对孔老夫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成”的由衷赞誉。殿内供奉孔子排位,并高悬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所题匾额。旧时每年春秋两季的祭孔仪式,便以大成殿为中心隆重举行。

  (主持人)早在唐太宗的时候,就曾经诏令全国“州县学皆立孔庙”,意思就是说在设立学校的同时,要修建文庙,并历代相传。所以文庙除了是祭孔圣地以外,还有一个功能便是讲学的场所,这可以说是继承了孔子的教育传统啦。什么意思呀?因为孔老夫子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提倡教育平等第一人。听说过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吧?这就明白无误地告您啦:教育不分等级,别管是公子哥还是放羊娃,都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那交不起学费咋办呐?没关系,带点儿干肉来意思意思就得啦!

  为了庆祝孔子诞辰2557年,传扬优秀古典文化,前不久文庙举行了大型的祭孔仪式,身着清代官服及乐舞服装的人员,手执羽龠行祭孔礼并宣读祝文,礼乐歌舞高潮迭起,场面宏大热烈。

  (主持人)随着儒学的复兴,文庙再次焕发出了青春。其实,提倡古典文化,寻根民族精神,陶冶道德情操,也正是咱们身处的这个物质时代所欠缺的。把中西文化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一块儿,才是紧跟时代的明智之举。

 

来源: 天津电视台  2006-11-17 09:15 编辑: 陈瑜
[发表评论]
 
 

 
 
本网由北方网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