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天津卫视|T1新闻|T2文艺|T3影视|T4都市|T5体育|T6科教|T7少儿|T8公共|T10国际|T11三佳购物|数字频道
 新拍客 | 节目时间表 | 天视剧场 | 广告部 | 卫视广告 | 天视主持人 | 编播动态 | 天视信息 | 天视论坛
  传播科教事业最新动态,提供电视教育服务,报道国内外最前沿的科技、教育、文化成果,是渴求知识人们的家园……>详细

陈玲

谭夜

岳博伦

刘汝君

王晖

 

《天津故事》津门三绝之--麻花

《天津故事》津门三绝之首--狗不理包子
《天津故事》国宝金编钟遇险记
《天津故事》李纯祠堂之迷

  (主持人)第二天,趁刘老八不在,范贵林又买来几块点心,把皮吃了,把馅搀上面,搓成条,滚上芝麻,炸好后一尝,那真是香甜可口,油而不腻。后来,范贵林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番改良,才诞生了独一无二的夹馅麻花,这是后话。所以说,范贵林还得好好感谢感谢那个曾经难为过他的麻子连长。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刘老八频繁出入妓院和烟馆,无度的挥霍令麻花生意每况愈下,范贵林兄弟再一次面临店铺倒闭、贫困失业的危机。1937年以后,范贵林用省吃俭用攒下的钱买下一间茅草屋,经营起名为“桂发祥”的麻花店。面对激烈的竞争,他又回想起在刘老八麻花铺遭遇刁难的情景。

  (主持人)离开刘老八麻花铺以后,兄弟俩决定各挑一摊,单独经营。于是,哥哥范贵材开起了“贵发成”麻花店,弟弟范贵林则立字号为“桂发祥”。咱单说弟弟范贵林,因为天津卫呀,都好麻花这口,所以麻花店在当时是一家挨一家,但麻花却千篇一律地就这么三种:用两三根白条拧成的叫“绳子头”,用两根白条和一根麻条拧成的叫“花里虎”,三根麻条拧的就干脆叫“麻轴”。还想尝点儿新鲜品种,对不起您,没啦!时间一长,范贵林开始活动脑子啦: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要是没点儿特色,拿什么跟人家竞争呢?这时,他想起了在刘老八麻花店被迫炸点心的一幕。对呀,点心为嘛好吃呢?因为它带馅儿,麻花要是也夹上馅,一准能抓住顾客的胃口。于是,范贵林经过反复调制,终于别出心裁地在白条、麻条中间夹了一根含有桃仁、桂花、闽姜、瓜条、冰糖的什锦酥条,然后三条拧在一起转出五个花儿,再下锅一炸,果真味道与众不同。好是好,可就是这出锅的麻花不能久放,时间长了容易发绵。事就那么巧,这个让范贵林伤透脑筋的难题,又在一次偶然之间被迎刃而解了。

  (主持人)有一天,因为下大雨来买麻花的顾客寥寥无几,所以炸麻花用的面剩下不少。范贵林为了防止面皮发干就往里放了些水,不料一个没留神水放多了,面成了稀糊。转天这面糊发酵了,范贵林只得又兑上干面粉加碱,和成半发面。没想到用这种面炸出的麻花特别酥脆。他大受启发,最后总结出了一套酵面兑碱,随季节、气候变化而增减的配比方法。这样做出的麻花,放在干燥通风处几个月都不走味、不绵软、不变质。等到了抗战时期,范贵林又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

  (采访:韩)抗战期间,范贵林勇敢地吆喝出来了:“大麻花,搀白糖,一起扛枪打东洋。……也许日本人刚走过去,他吆喝了:“大麻花,搀白糖,一起**打东洋”,日本人听不懂啊,吆喝就变成这个了。

  (主持人)抗战胜利后,范贵林的麻花在津城已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人们都顺口称他“麻花大王”。因为他的麻花铺开在河西区东楼十八街,也就是现在利民道与大沽路交口处,所以,老百姓都习惯开口闭口以“十八街麻花”相称。现在呢,十八街麻花更是走出了国门,名扬海外,成为不得不提的津门小吃一绝。

 

来源: 天津电视台  2007-03-09 16:09 编辑: 陈瑜
[发表评论]
 
 

 
 
本网由北方网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