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天津卫视|T1新闻|T2文艺|T3影视|T4都市|T5体育|T6科教|T7少儿|T8公共|T10国际|T11三佳购物|数字频道
 新拍客 | 节目时间表 | 天视剧场 | 广告部 | 卫视广告 | 天视主持人 | 编播动态 | 天视信息 | 天视论坛
财经视界 | 先行一步 | 时代智商 | 财富18 | 聚焦房地产 | 今日开庭 | 汽车时空 | 通信时空 | 时尚 | 拾遗·保护
    作为天津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自办的唯一一档经济人物访谈栏目,《时代智商》选取中国经济领域中的潮头人物或典型人物,通过个体“人”的命运最大限度地呈现经济时代的瞬息起伏,以“人”的影像记录历史上今天这个时代的印记。2007年,《时代智商》栏目将在保留节目已有优势的基础上,进行更多新的探索和尝试,为观众奉献更多精彩的节目>>更多
 
 
您最希望从谈话中了解这些成功人士的哪些情况?
个人经历
企业发展战略
成功经验
 
 
[时代智商]论坛开通
 
 

用“骄傲”征服世界  

  这是一个风度翩翩的男人,儒雅、谦逊,衬衣永远熨烫平整,每套西装口袋里都配有合适的装饰手绢,微笑时,笑容轻轻停留在嘴角,一切都精准而全无差错,不多一丝不少一毫。

  潘杰客,这个有着传奇跨国经历,一度被传媒追捧,并被冠以众多头衔的男人,带给我们太多故事,太多惊喜,太多好奇,太多想象,太多期待。

  他出身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是著名的科学家。而他大学毕业后却在北京一个小小的施工队做预算员,4年后,他已经是国家建设部最年轻的中层领导。1988年,近30岁的潘杰客来到美国,一切从送外卖住地下室开始,6年后,被哈佛、剑桥、耶鲁三所大学的管理学院同时录取,97年在哈佛完成学业后,前往欧洲,在上千名应聘者中,成为唯一被录用的德国奥迪的高级经理,后来作为奥迪中国大区首席顾问回到中国,成功运作了奥迪A6在中国的上市计划。就在这能够让所有人艳羡的时候,他辞去了奥迪终身雇员的职务,加盟凤凰卫视,成为一个财经节目的主持人。而现在,他组建了自己的团队——泛华传播,致力于打造一档“国际的、最知名的、成功人士的、在中国有影响的脱口秀节目”。

  这足以让人眼花缭乱的简历,其实还只是他跨国人生的一个小部分,而他的履历表上也总是要注明以上内容截至到某年某月某日之类的说明。

  除了变化没有什么是永恒的。

  关于他的报道,不乏溢美之词,成功的光环让人眩目,我们这些旁观者倒是有些昏昏然了。其实像美丽传说一样的个人经历还有很多,潘杰客的不同,潘杰客真正吸引人的地方也许并不在于他的成功,而在于他的“失败”。

  潘杰客在他耶鲁大学入学论文的开篇写到“人生舞台上的表演层出不穷、跌宕起伏,它们可以是喜剧、悲剧、哑剧、歌剧、音乐剧、交响乐,不一而足。而我们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却以不同的角色出现-主角、配角、编剧、导演、灯光师、甚至观众。”

  人生如戏,潘杰客为自己编写并导演了一出最跌宕起伏的大剧。

  潘杰客从小喜爱表演,曾经报考北京电影学院,虽然获得了高分,却因为“小眼睛不够革命”而未被录取。为了延续自己的艺术梦,考大学时选择了似乎与艺术靠边的建筑专业。

  大学毕业,潘杰客被分配到建设部下属公司的一个小小施工队做预算员,和工人们同吃同住在简易工棚里,空气中充斥着尘土、嘈杂、蚊虫、寒冷,生活困顿,环境艰苦。这里有最恶劣的条件,但也有最真实的生活,最深厚的土壤,这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虽然还要时常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样的文字自励,但他同时也感到了在这里学习进步的喜悦。潘杰客坚信,自己是可以从某一个环境中跳出来的人,而现在需要的就是做好本职工作。这是潘杰客为自己选择的铸造之路。

  三年后,潘杰客因为突出的表现被调入国家建设部,在这个更广阔的空间里,他也获得了更多成长的机会,很快,被擢升为建设部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那一年他27岁,是建设部最年轻的处级干部之一,在那个以官职为一切成功衡量标准的年代,他成功了,他自己也这么觉得。

  然而,事情有时候并不像我们所预料的那样发展,新的问题出现在潘杰客面前。

  在同国外的亲朋好友交流的时候,潘杰客忽然觉得,自己的成功被别人不理解了,他在这些从各国回来的人们眼中看出了不屑。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人生价值上的分歧,重要的是很多很多问题很多很多疑问出现在潘杰客面前,为什么……

  “我自己必须要出国,我不是说要证明你们能够出国所以我可以出国,不是,我不是要证明给别人看,也不是要证明给社会看,更不是为了给亲属看,都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我有问题,我需要答案,我为了得到这个答案需要付出,于是我想我是不是应该带着问题到国外去看一看。”

  带着疑问,潘杰客开始了自己新的旅程,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转折。

  如果说三十而立的话,潘杰客正是在近30岁的时候放弃了国内的一切优越条件,来到了美国。在这个连语言都不通的国家,首要的是生存。残酷的现实摆在眼前,没有过语言关,没有执照,他甚至不能做餐馆的服务员。潘杰客在美国的第一份工作是为一家新开业的中餐馆送外卖。

  在那个时候,“中国大陆人的任何一员,在纽约的唐人街上都会被唐人街上卖菜的人看不起,你一张口,大陆口音他连菜都不愿意卖给你。”

  “这个历史是你现在想找都找不着,这种感觉永远都不会再存在了,但是我们这些经历过的人知道,因为中国大陆在十多年前的代名词就是穷得不能再穷的地方,因为穷在美国就意味着NOTHING,什么都没有……”

  “在那种情况下,周围的人考虑的是什么呢?既然穷,那么就要穷则思变,变什么?就是要积累财富,所以周围的人一天到晚给你灌输的就是你要从穷人变成驻唐的人,就是升了一级,你留在唐人街就可以做餐馆的服务员,你再变成一个小领班,你再变成一个小经理,小股东,然后变成大股东,然后一家餐馆两家餐馆三家餐馆,变成连锁,你在美国就辉煌了……”

  可潘杰客知道那不是自己的理想。

  “这不是我所热爱的行业,我也不会把自己往这方面发展,我一定要从这个行业中超脱出来,哪怕我不成功我也不会按这种思路一步一步按他们这种思路做,我每天这样告诉自己,而且强迫自己不要按周围人的思维,想法去考虑,因为你跟别人想法一样了,你就会和别人走的路一样。”

  就像当初在施工队的时候一样,潘杰克依然坚信自己能够跳出环境的限制,他有自己的信念,有自己的目标,自己的计划。潘杰克从来都有自己精确的刻度表,什么时候英语过关,什么时候脱离现在的工作环境,什么时候积累多少财富,最终什么时候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一切又都被纳入计划。半年后,他脱离了餐馆业,到一家珠宝公司做SALESMAN。

  “接触的环境不同了,人也不同,完完全全不同,然后又按照我积累财富的时间,很快,我一边在积累财富,你进入新的行业会有新的关心,比如我就成了珠宝公司的经理,然后是小股东,然后成了老板,但是很快的,我就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我去搞中美文化交流基金会,我就完全脱离了。”

  “人是不能低头的,一旦低头,就再也不可能骄傲了。因为一个行动养成一个习惯,低头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事过多年,在接受《青年文摘--人物版》记者采访,谈到这段经历时,潘杰客如是说:“很多人问我,在最困难的关头,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我不倒下,挺过去,我的答案是“心灵的骄傲”。在那种关键的时候,我不可能去考虑成功之后的鲜花与欢呼或失败者所将遭遇的冷遇和失落。我所想的是,我这个生命是否值得再为自己做下去?我通常会问自己:你能否超越自己?超越了就是成功--不是事情上的成功,而是心理上的成功。人在那种时刻,暴露出来的都是人性的弱点;我就是要战胜这种弱点。因为我追求的是心灵的纯粹和强大,一种心灵上的超我和superpower。”

  在中美文化交流基金会工作期间,潘杰客策划了那场中国艺术家在美国史无前例的演出,这场演出为潘杰克的人生写下了浓重的一笔。然而,在巨大的成功之后,是巨大的失败。

  “这是在1994年的1月28号的,那场叫Carnegie Hall,就是美国卡耐基音乐厅的那场演出。全世界的华人没有一个人曾经成功地把中国的民族艺术家,搬到美国的这种音乐殿堂的,最高的这种殿堂叫卡耐基音乐厅,我是第一次做成这个事情,等这个事情成功地办成了,20多个国家的大使,都坐在我们的这种包厢里头,两百多个外交官,和满堂的几千名的这种中外观众,整个中国这种民族艺术第一次,在世界舞台就成功地(演出了),但是,我在台上激动的同时,我也知道,我们经济上背着一个很大的一个债务,这个债务是我在上台之前就已经(知道了),因为各个方面的消息向我汇总,说我们的票卖的情况,说我们经济的广告运作的情况,各个方面比我们预计的要差得很远很远,但是我是负责人,我是所谓的法人代表,所以说,我要把这个窟窿要给填上,用我个人的资金给填上,我填上了之后我基本上就喘不过气来了……”

  这个时候也许更多的人想到的是该怎么还钱,而潘杰客在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自己的这次巨大危机。

  “……我就想到管理,……”

  终于,在美国工作了八年之后,潘杰客决定要去读书。

  他的每一次转变都是有其必然性的,潘杰客决不是盲目的追随者,他只在最合适的时间做最合适的事。

  哈佛,在这所世界一流名校里,潘杰客获得了飞跃式的提升,并确定了新的目标。

  “我在我的哈佛大学的学生的这个阶段,我自己的人生这种思维的整个方式发生了一个彻底的变化。……在哈佛大学读书,我觉得我进入了一个学术上的联合国,我周围来的所有的这些同学,几乎都是各国家里面的应该说是精英里面的精英,尖子里面的尖子,……你和这些人在一起,你感觉到了,这是一种不同的氛围,在一起呢,我们每个人都在说着自己民族,自己国家的事情,整个班级呢,讨论的是一个全世界的事情,任何一个事情,我们讨论,我们是用一种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种族,有这种不同的理解,然后大家在一起,到最后拿出一个共同的方案。就是说,一种民族的,在那个地方的一种融合,思维方式在那个地方一种碰撞,然后使得每一个在现场进行讨论的人,每一个在现场读书的,都感觉到,自己呢,是一种飞跃式的一种提升,所以说,我在那种情况下,我才产生这种念头,我觉得我积累了,因为我去美国之前,我在中国工作了七年,然后在美国又工作了八年,我一下子就感觉到,这个世界其实是大的,是我们根本就想象不到的,我用一句话来鞭策自己,我们大家都知道,叫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那么我自己的感受呢,就是说在我们的思维之外,还有许多许多其它不同的这种思维,在我们所生存的,我们所知的这个世界之外,还有很多我们所不知的,其它其它,非常非常多的,这种世界我们根本不可能去知道,这么多东西,因为只有在那种场合里你才感觉自己的渺小,再了不起的人在那里都是平易近人的,因为大家都觉得,那个人也比我聪明,这个人也比我聪明,这个人也非常成功,那个人也非常成功,所以说,在那个时候,我就觉得,既然我知道中国的这样一些经验,我知道了美国的一些经验,那么我要想使自己,我感觉自己好像变成了一个国际的思维的人,如果我想真正使自己变成一个国际化的人,我一定要有国际化的这种思维,国际化的知识,国际化的经验,那我只有美国和中国经验是不够的,我自己根本不可能标榜自己是有国际的人,我必须要到另外一块非常先进的一块大陆,非常先进的一块管理的那种地方,去学习他先进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我自己做了决定,我要去欧洲,我要去欧洲最先进的国家,最先进的这种行业,然后呢,最先进的管理,我要去学他的管理,使自己变成一个国际化的一个管理人才,在这种情况下,我决定去欧洲,所以我才申请了欧洲的这些大陆公司,到最后才去了德国。因为德国在那一年里,在欧洲是最领先的,那么德国的汽车工业也是德国最骄傲的,那么奥迪呢,是德国人的叫做dream job……”

  在数千名竞争者中,潘杰客最终通过重重面试,成为德国奥迪的高级经理。成功之路又一次在潘杰客面前展开,在奥迪,这个比日耳曼人更加骄傲的中国人,凭借自己才华,赢得了尊重,赢得了成功。

  然而在这辉煌的时刻,他却放弃了。放弃了奥迪的高职高薪,转而成为凤凰卫视一名财经主持人。

  这看似难以理解的选择其实正是潘杰客梦想的真正展开,因为潘杰客矢志不渝的梦想就是成为LARYKING(美国著名脱口秀主持人)那样的脱口秀主持人。

  “我在哈佛毕业之前有一个特别好的同学,他是个记者,他曾经就问过我,他说你将来最终的目标希望做什么事情?他说你现在往哪儿去?我说我现在往欧洲去,他说那你这些东西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我说有,我所有人生的经验都是为了做一个很好的LARYKING做准备。他说你以前做过吗?我说以前在美国中文电视做过,我说再往以前我还在重庆人民广播电台还做过播音员,这些都是很有关系的,因为我最初没有实现我做演员的梦想,现在我转了二十年,转了一大圈,我还在继续,当然中途有很多变化,但是我还是希望做这个。”

  这就是所有问题的答案,一切的选择,一切的成功,一切的失败,一切的不可理解,都是为了这个梦想。

  我曾经离你远去,我曾经和你相隔天涯,今天再回到你身边,因为我从未放弃。

  “我内心有一种渴求,你可以改变自己,还可以通过自己去改变别人,这个社会、这个世界就会因此而改变。我要在最广泛的范围去影响他人,把社会向更合理的方向推进,这种合理应该为大多数人带来福利。这是个良好的愿望,为了这个愿望,我还会去做许多其他的事情,而这正是我人生价值的体现,它带给我的满足是物质无法带来的。在我心灵痛苦时,我常常会想,大千世界的痛苦又是多么的深厚。走这条路的人注定是孤独的,精神和灵魂像吉普赛人一样在这个世界流浪,如果这就是命运的话,我已做好准备并且毫不畏惧。”

  这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自白,是一个勇敢者的宣言,是潘杰客不变的信念。

  真正的英雄主义只有一种,就是看清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并且去热爱它。——罗曼·罗兰

来源: 天津电视台  2003-11-07 16:01 编辑: 孟瑾
[发表评论]

 

 

本网由北方网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