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天津卫视|T1新闻|T2文艺|T3影视|T4都市|T5体育|T6科教|T7少儿|T8公共|T10国际|T11三佳购物|数字频道
 新拍客 | 节目时间表 | 天视剧场 | 广告部 | 卫视广告 | 天视主持人 | 编播动态 | 天视信息 | 天视论坛
财经视界 | 先行一步 | 时代智商 | 财富18 | 聚焦房地产 | 今日开庭 | 汽车时空 | 通信时空 | 时尚 | 拾遗·保护

 
 
面人、糖 画、方寸间的小生意、京胡

面人

  童年的记忆里,挥不去那声声叫卖,相信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中都记得儿时走街串巷捏面人的艺人,每当他们出现就引得孩子们兴高采烈的观看。然而我们今天为您介绍的面人却与以前传统的面人有很大区别。

  一位年轻的小姑娘,一团色彩斑斓的面团,在一双灵巧的手里就变成了一个个活灵活现人物形象。面塑艺人余丽媛是位非常恬静的姑娘,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她与面人结下了不结之缘。

  小余的面人作品的题材与传统的题材相比有很大的突破,而在人物表情,姿态的刻画上也是细致入微。您看这人物的双手,表现的是何等的徐徐如生。面塑作品对面的要求很高,为了能使面的软硬蒸的恰到好处,小余做了一次又一次的实验。就单说这面人的色彩和保持不干不裂的特别配方,这里面可浸满了小余辛勤的汗水。

  小余更是个有心人,为了更好的进行面塑创作小余刻苦的研习工笔画技法,为了能更好的推广自己的面塑作品,小余还把自己的面塑作品放到了网上。现在小于的名气可大了有许多的东南亚客商找到了小余要经销她的面塑作品。而小余作品的价格也早已经不是传统街头面人的价格可比的了,一件普通的作品也要卖到两、三百元。

  一门小小的传统手艺,一种兴趣爱好,也许有一天就会成为自己谋生的手段,生活中到处都有商机,有些是不用刻意所求的,有些则是需要我们下苦工夫才能学会的绝活。其实凡是只要用心钻研肯下工夫,那么您也一定会获得一份属于您的成功与收获。

糖画

  糖画,在我国可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现在上点年纪的人们也许都还记得儿时走街窜巷卖糖画艺人的叫卖声。糖画,顾名思义,就是以糖做成的画。它亦糖亦画,可观可食,是广泛流传于我国大江南北、备受老百姓喜爱的工艺食品。

  糖画的制作与销售多为街头设档,现做现卖,糖画师傅们直接用小铜勺,舀糖液绘出图案。而糖画的题材也十分广泛,多为龙、凤、鱼、等普通大众喜闻乐见的吉祥图案。然而随着历史时光的发展这传统的糖画艺术在某一时期内却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

  我们今天要给您介绍的这种糖画可与传统的糖画有着很大的区别。葛师傅的糖画手艺可是没的说,在我们天津卫乃至全国都是独一份的,要说葛师傅的糖画手艺绝,绝就绝在他把传统单一颜色平面的糖画给做成了色彩丰富的立体糖画,我们在这里说着简单,其实为了能把这平面的糖画立起来,葛师傅可是没少下工夫。

  戈金铭师傅是葛师傅的弟子,看他做糖画可以算的上是种享受了,您看戈师傅以铜勺为笔,以糖液作墨,凝神运腕,在光洁的大理石板上抖、提、顿、放,动作时快时慢,时高时低,随着缕缕糖丝飘下,诸如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神话人物等形象便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尤其是那簪青碧绿的蝈蝈和那活灵活现的螳螂,更令人拍案叫绝。每次戈师傅一出摊便会引来一大堆的围观群众,这不连外国人都看的直叫好。

  如今,随着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糖画艺术也频频出现在各种大型的文化、旅游和经贸活动中。戈师傅就曾代表我们天津到韩国去参加过民间工艺的展示,并且大受欢迎。

  一双灵巧的双手,使这传统的民间小手艺又焕发出了新的的生机与活力。在我们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技艺,有代于开发和研究,而这种手艺有能成为自己的谋生手段。面临失业和已经下岗的朋友们,能不从中获得一些启事。学一门手艺,掌握一项技能,养活自己,服务社会。

方寸间的小生意

  印章在我国古已有之,具史料记载,我国在殷商时期就已经开始使用印章了,印章起初只是作为商业上交流货物时的凭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印章范围扩大为表征当权者权益的法物。而印章真正流行并被广泛使用是在汉代纸张被发明和广泛使用之后,那时候的印章被叫做“印信”、“记”、“朱记”、“图章”、“符”、“契”、“戳子”等各种称呼。但是无论怎样印章一直保留着印记这一最基本的功能。而印章作为艺术品这一功能是出现在我国的宋代。由于那时侯随着书法、绘画和金石爱好者和文人,雅客推广,印章便与我国的书法和绘画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小张,从小就是位书法篆刻的爱好者。工作后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业余爱好。前两年由于单位不景气,小张下岗了。而下岗后的小张并没有一蹶不振,凭借着一手雕刻印章的手艺,开起了一间雕刻印章的小店。

  小张的小店很小,小到除了他只能容纳一名顾客的地步,而小张依然很乐观,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做的这个生意就是在方寸间的买卖,所以店面自然也不需要太大。”小张的店只有4平米,每月的租金大约要二三百元左右。小张每天上班来就往他的小店里一坐,用手中的刻刀一笔一画的刻着,有时候一天也不抬几次头。小张的店里有台小电视,可是由于小张每天都是低头在工作,所以他的电视基本上是当收音机用的。小张刻一个字只收3元钱,这比其他的刻字店要便宜许多。再加上小张为人厚道,手艺精湛,所以为他赢得了不少的客户。

  小张平时话很少,人也有些木纳,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法报》中有关篆刻的内容,而当和他聊起篆刻的话题时小张好象换了个人,滔滔不绝的向我们讲起了他在篆刻上的心得。

  一间小的不能再小的店面,几把小刻刀,一盏幽暗的台灯,和台灯下一个全神贯注的身影,这就是小张给我们留下的印象。而也就在这方寸之间,小张用他那有力的双手在一笔一划的雕刻着属于自己的生活。

京胡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在我国已经有2百多年的历史了。从京剧产生的那天起,京胡就以它那时而悠扬婉转,时而慷慨激昂的曲调伴随着京剧走过了历史的长河。对于京剧爱好者来说有把好京胡可是一件令人骄傲的事情,无论是自拉自唱还是在舞台上粉墨登场少了京胡的伴奏就好象是作菜忘记了放盐,全然失去了京剧的韵味。而如果自己的京胡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有该怎么办呢?

  京剧爱好者陈强,在我市的票友圈中可以说是小有名气。自幼就酷爱京剧的他开了一家小小的琴行,把自己的爱好与经营结合了起来!

  提起老陈的琴行,在这里可得说道说道。老陈的琴行除了和一般的乐器行一样出售乐器外最大的不同就是,在他这里还可以修理乐器。凭借自己一手过硬的钳工的手艺和在乐器行多年的工作经验,小到竹笛大到手风琴吉他等乐器老陈是拿过来就修,于是老陈修乐器的名声可远远超过了他卖乐器的名声。(有很多演出团体和个人还特意大老远的跑来向他订购乐器)

  老陈可是个有心人他积极利用自己也是票友的这一特点,以琴会友,把自己的小店变成了戏迷之家,据老陈说平常只要他的胡琴一响就有许多的京剧爱好者自发的到他的店里来,大家一起唱上两口哼上几句,时间长了,老陈的小店竟然形成了自己的圈子并且还为他带来了固定的客户群,真是一举两得。老陈的店面积不大,每月大概要1000元左右的租金,而由于老陈修琴的手艺好,所卖的乐器价格合理所以有不少的回头客,再加上老陈一手制做胡琴的绝活,所以老陈的生活过的还是很不错的。用老陈的话说:“这做生意吗?挣不挣钱先另说,能把自己的爱好和自己的工作相结合就已经是人生的乐趣了。”所以我们在老陈的名片上看到了这样的几句话:“京胡声声脆,皮黄字字美。弹拨落玉盘,笛萧绕梁环。我是您的知音,这里是戏迷之家!”

来源: 天津电视台  2005-02-07 19:47 编辑: 蔡玉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