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天津卫视|T1新闻|T2文艺|T3影视|T4都市|T5体育|T6科教|T7少儿|T8公共|T10国际|T11三佳购物|数字频道
 新拍客 | 节目时间表 | 天视剧场 | 广告部 | 卫视广告 | 天视主持人 | 编播动态 | 天视信息 | 天视论坛
  传播科教事业最新动态,提供电视教育服务,报道国内外最前沿的科技、教育、文化成果,是渴求知识人们的家园……>详细

陈玲

谭夜

岳博伦

刘汝君

王晖

 

《天津故事》古往今来侯家后

《天津故事》九九重阳话登高
《天津故事》水西庄
《天津故事》大悲禅院中的神秘灵骨

[专题]天津故事--讲述人文天津的真实故事

点击收看视频

  (主持人)天津从设卫筑城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可您知道吗,天津有个叫侯家后的地方,它在700年前就已经是个人口聚集的繁华之地了。“侯家后”一名从何而来?乾隆皇帝途径侯家后时又发生了哪些趣闻逸事呢?今天我就给您讲讲曾经繁盛一时的侯家后的故事。

  位于南运河畔的侯家后,是天津最古老的客货码头。在元代设立海津镇之前,侯家后就已有人家在此定居。至明永乐二年天津设卫筑城前,侯家后已经是一个漕运繁忙、百货集散之地了。是什么原因让侯家后如此迅速地发展壮大?侯家后又是如何得名的呢?

  (主持人)关于侯家后的得名,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传说:在很久以前,南运河畔有户姓侯的人家开了一个小茶馆,取名“侯家茶馆”,他们家房后还有一片空旷的地带,渐渐地就形成了集市,人们习惯地称之为“侯家后小市”。后来,这里发展成居民点,人们就顺口把这地界儿叫做“侯家后”了。那么,侯家后这块弹丸之地为什么在天津设卫筑城之前就已经成为大居民点了呢?这还是得益于它优越的地理位置。

  侯家后北临运河码头,南近估衣街,西依北大关,东靠大胡同。历史上元代大规模的南粮北运,促使大批漕船在三岔河口侯家后一带交卸转运,漂泊劳碌的船工水手纷纷在此登岸修整,再加上行旅商贾往来停留,消费的需求大大促进了侯家后一带商业的发展。

  (主持人)据天津志书记载,最早的天津居民是明朝燕王扫北时带过来的大批移民,但侯家后例外,这地界儿在元代就已经是居民聚落了。到了清朝乾隆年间,侯家后的居民点再次扩大,当时的民谣是这么说的:“侯家后里出大户,三岔河口笼不住。出进士,出商贾,数数能有五十五”。由于人口的汇集,侯家后又一跃成为了热闹火爆的餐饮娱乐区:酒馆、戏院、茶园、说书的、唱曲儿的,整个侯家后从早到晚丝竹檀板,余音袅袅,游人不绝,那热闹劲儿就别提了。津门著名的“八大成”饭庄都集中在此地,就连享誉海内外的狗不理包子,最初也是从侯家后发迹的,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主持人)这“狗不理包子”是怎么叫响的呢?也算歪打正着,狗不理包子的创始人叫高贵友,他的乳名叫“狗不理”。这高贵友14岁时来天津城厢,经人介绍到了侯家后的刘记蒸食铺当学徒。后来,刘记蒸食铺倒闭了,高贵友就自己在侯家后搭了一个卖包子的小棚子,起初连个字号都没有,他就凭自己学来的手艺,现做现卖,那包子个个馅大皮儿薄,肥而不腻,清香可口。眼见自己的包子越来越受欢迎,高贵友就把包子铺搬到了一个小门脸里,还挂出一块匾,上书“德聚号”三个大字。有意思的是,当年在侯家后,认识高贵友的人特别多,大家都亲切地叫他的小名“狗不理”;后来因为他的包子实在太好吃了,一来二去,人们就干脆称他的包子铺为“狗不理包子铺”了,而那个正式的“德聚号”,反倒没有叫响。

  数百年来,集漕运、餐饮、娱乐于一身的侯家后地区,吸引了无数文人志士到此一游,传说中九五之尊的乾隆皇帝,也不禁对侯家后流连忘返,赞不绝口。

 [1] [2] 下一页

 

来源: 天津电视台  2007-03-12 15:16 编辑: 陈瑜
[发表评论]
 
 

 
 
本网由北方网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