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天津卫视|T1新闻|T2文艺|T3影视|T4都市|T5体育|T6科教|T7少儿|T8公共|T10国际|T11三佳购物|数字频道
 新拍客 | 节目时间表 | 天视剧场 | 广告部 | 卫视广告 | 天视主持人 | 编播动态 | 天视信息 | 天视论坛
  传播科教事业最新动态,提供电视教育服务,报道国内外最前沿的科技、教育、文化成果,是渴求知识人们的家园……>详细

陈玲

谭夜

岳博伦

刘汝君

王晖

 

《天津故事》九九重阳话登高

《天津故事》水西庄
《天津故事》大悲禅院中的神秘灵骨
《天津故事》寻根天津话

  (主持人)这一天,仙人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说着,递给恒景一包茱萸叶子,一瓶菊花酒,让他骑着仙鹤赶快回家。桓景就在九月初九的这天早晨回到了汝南,他按仙人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子,插在头上或带在手臂上,另外每人还要喝一盅菊花酒。不大一会儿,只听狂风呼啸,接着河水猛烈翻腾起来,瘟魔冲出水面窜到了山下。突然间,一阵阵茱萸的奇香和刺鼻的菊花酒气迎面扑来,瘟魔闻了脸色大变,再也不敢上前一步。说时迟那时快,桓景几个箭步追下山来,宝剑一挥,寒光闪闪,直刺瘟魔胸口。再说这瘟魔,早就被茱萸和菊花酒熏得晕头转向了,哪还跑得了啊,没过几个回合就被桓景一剑刺死了。从此,汝河两岸的百姓就再也不受瘟疫之害了,而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驱邪避祸的习俗,也就这样一直流传了下来。

  (主持人)可是,像咱天津这样地处平原,周围很少有山,那还去哪儿“登高”呢?于是,人们想到了天津著名的道观玉皇阁。

  位于天津老城外东北角的玉皇阁,是天津市区内最大的道教宫观,距今约有600余年的历史,堪称津门一大胜迹。寺庙主体为二层高的明式建筑清虚阁,内设玉皇大帝铜像一尊。每逢九九重阳节,玉皇阁便成为游人登临观览的绝佳去处。

  (主持人)玉皇阁为什么能成为重阳节登高的首选呢?这和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有关。天津地势低洼,想要登高只有两个去处,一是鼓楼,一是玉皇阁。鼓楼虽说是当时津门的制高点,但它的周围遍布着居民区,视野不够开阔,而玉皇阁则是另外一番景象。

  几百年来,玉皇阁一直默默守候在海河的西岸,四周疏朗开阔,均无高楼。登上玉皇阁极目远望,三岔河口万帆竞发的繁荣景象尽收眼底,津沽秋色一览无余。后来,登高除了消灾避祸之外,又增加了“步步高升”的含义。

  (主持人)另外,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登高”的“高”有高寿的意思,而且“重九”又寄寓着生命长长久久的美好愿望,所以后来重阳节又被定为“老人节”或“敬老节”。您看,传统习俗与尊老爱老的现代文明这么一结合,又给古老的重阳节增添了新的内涵。您该问了,咱天津人过重阳节除了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之外,还有什么有意思的活动呢?对了,那就是重阳赏菊。这重阳赏菊的习俗可谓由来已久,咱还得从东晋的田园诗人陶渊明说起。陶渊明一生酷爱菊花,每逢菊花盛开的时候,附近的乡邻、朋友都来他家做客赏菊。有一天这位大诗人突发奇想:要是能让菊花在同一天开放,客人都在同一天来,那该多好呀!后来,他在灌园浇菊时,就常常自言自语道:“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日来”。说来也怪,到了九月初九那天,那些含苞欲放的菊花真的就像约好似的一齐盛开了,客人们听说后也都从四面八方赶来。重阳赏菊的习俗就这样流传下来了。那么咱天津最早的赏菊活动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呢?

  清朝康熙年间,在天津就已经有了大规模的赏菊活动。每到重阳时节,菊花盛开,游人如织,赏菊更是成为文人墨客以菊会友的最佳方式。

  (主持人)当时在天津卫西门外、演武场右月坛上有个叫宜亭的地方,一到夏天人们都在亭里消暑纳凉。渐渐的,宜亭就吸引了大批商贩聚集在此。可是秋天一到,纳凉的人就寥寥无几了。商贩们为了继续赢利,就在宜亭里布置了大量菊花来招揽游人,没想到这招儿还真灵,赏菊于是成为重阳时节的一项固定活动。到了民国时期,所有的菊展都是私人举办的了,当时天津的大资本家和有钱人为了附庸风雅,都会在自家后花园开个菊展来迎接重阳节。

  (主持人)如果重阳节这天您实在不方便去登高,还可以在就坐家里吃“重阳糕”。因为“吃糕”的“糕”和“登高”的“高”同音,所以吃糕也就代表登高消灾啦。据说古时候的皇帝在重阳节这天还用花糕来赐宴群臣,举行骑射活动呐。这讲究一点儿的花糕,要做成九层宝塔的样子,上面除了撒上枣栗糖果还得再做两只小羊,象征着“重阳(羊)”,之后父母要和出嫁回来的女儿一起吃,这也就是重阳节又被叫做“女儿节”的来历了。

  (主持人)重阳节就快到了,您不妨带着家中的孩子老人先到玉皇阁登高观览,然后再去水上公园看菊展,或者干脆就在家里自制美味的重阳糕和菊花酒,用咱天津卫人特有的方式来庆祝这个古老的传统节日。

 

来源: 天津电视台  2006-10-27 09:13 编辑: 陈瑜
[发表评论]
 
 

 
 
本网由北方网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