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档案记录着一个人一生的成长经历,您可别小看那个一尺见方的牛皮纸袋,它在您的工作和生活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有些人却对自己的档案不闻不问,随意丢弃。
(现场)实习记者韩梅:我现在在天津市人才服务中心的档案库,这里存放的档案大概占全市流动人员档案总数的1/10,然而,这些档案中却有近2万份是尘封多年、失去联络的“死档”。我们打开其中的一份可以看到,档案记录到1994年就再没有更新了,也就是说:这份档案已经在这里沉睡了13年。
在档案库里,这样的“死档”可以占到五分之一,最早的一份从1990年就失去联系了。那么,为什么会有人放弃自己的档案呢?这里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弃档”主要有这样四类人:一是大学毕业生。一些尚未落实工作单位或选择到非户口所在地工作的毕业生将档案丢在学校,在频繁的职位流转中,无暇顾及档案,是“弃档族”中比重较大的。二是自费出国留学及办理移民手续的人员。三是在非公有制单位打工的人员,由于有些单位没有保管档案的权限,而自己一时也用不着,于是对档案不闻不问。四是“跳槽”者和异地求职人员。由于和原单位一些人事问题尚未解决,或因人事档案异地调动手续繁琐,最终选择了放弃个人档案。虽然在很多人看来,如今工作岗位与人事档案之间的依附关系不像以前那么大,但业内人士指出档案并非可有可无的东西。
(采访)天津市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 李建平:档案在办理人事关系接转,养老保险,办理职称评审评定,定级,退工退休手续都用到。
除此之外,人事档案在办理升学、出国、婚育以及房屋贷款手续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对此,有关人士提醒“潇洒一族”们,档案功能在现代社会的淡化,绝不代表着它是能够随便丢弃的“身外之物”,将自己的人事档案随便丢弃不闻不问的做法,十分不明智。
如果您也是“弃档族”,那就得赶紧补救了,千万别大意,不然真要用的时候就该有不少麻烦了。那么出现了弃档怎么办呢,专家说,如果是把档案留在人才服务机构一直没有理会的,只要办妥相关手续,就可以了;假如档案在自己手中或毕业学校的,就得尽快将其交到单位或人才服务机构,而且一旦档案袋被打开,里面的资料就必须得经过相关部门核实,如果资料遗失的话,还要到原单位去补充和确认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