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天津卫视|T1新闻|T2文艺|T3影视|T4都市|T5体育|T6科教|T7少儿|T8公共|T10国际|T11三佳购物|数字频道
 新拍客 | 节目时间表 | 天视剧场 | 广告部 | 卫视广告 | 天视主持人 | 编播动态 | 天视信息 | 天视论坛

热播影视剧
·《一千滴眼泪》
·《迅雷急先锋》
·《爱情句号》
·《夺子战争》
·《夜来香》
·《我是一颗小草》
·《柳叶刀》
·《真情无限之养母.生母》
专题推荐

好剧收录
·《特战先锋》
·《真情错爱》
·《马文的战争》
·《父爱如山》
·《闯荡》
·《我是业主》
·《敢死队》

因为粉红 所以不涩--多重视线看《粉红女郎》

  粉派:色彩鲜艳幽默风趣

  虽然《粉红女郎》还是被眼光毒辣的观众看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追看的人群还是很多。街头巷尾、办公桌旁,净是交换剧情、观点的人。

  从事出版工作的张惠芳(40岁):四格漫画没有太多内容,而剧情赋予人物更多的性格、背景、身份,使得故事和人物都站立起来。虽然描写的是一群小白领的生活,与自己的生活相去甚远,但是该剧整体风格轻松、青春,似乎只迎合了年轻人的口味,但他们没有固定的生活模式,恰恰缺少了条条框框的束缚,对年龄大的观众也并非不是一种视觉享受。

  从事编辑工作的梁岚(34岁):人物鲜活而现实,总体感觉还是正剧形式,从故事到人物比较正面。该剧让我联想起若干年前的一部对社会风华幽默演绎的《家有仙妻》,而此剧则是对男女爱情的幽默演绎。故事反映的爱情千姿百态,折射出生活中的许多人生道理。

  从事能源工作的李海川(37岁):该剧是对我平时工作重负的一种减压。其实该剧并不生活化,存在众多的理想状态,比如小萍和王浩的爱情、别墅想改希望小学、陪伴老者跳完人生最后一曲探戈等,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却反映了人物内心的善良,也是呼唤人性善良的体现。

  进步:偶像感觉渐入佳境

  要做偶像,必须有引领潮流的内外气质。而偶像剧并非是使用了年轻貌美的演员就可以叫的,从《粉红女郎》诸多因素分析,题材、观念、人物造型和个性综合考评达到“偶像级”才可能称得上偶像剧。而《粉红女郎》把偶像剧做到了极致。

  偶像人性化

  “《粉红女郎》的剧情赋予了陈好许多情节,诸多看似不讲情面但是又有融入生活哲理的话语都出自她口,人物个性得以张扬。”这是一位女观众的观点,这的确让人联想到许多偶像剧都因人物苍白,留给观众记忆的一张张漂亮的脸变得模糊而没有生气。而《粉》剧赋予偶像人性化,个性的差异使人物棱角分明,与现实生活中人群模糊的个性形成对比。

  造型时装化

  有观众评价《粉》剧就像一本时尚杂志:色彩艳丽、服饰新潮、相貌可人。四个涩女郎的面貌毋庸多说,她们的造型更加可圈可点。以万人迷为例,眼下最流行、最能体现女人味的衣服全套在了她身上,再加上浓重但不失妩媚的彩妆,把万人迷勾引男人的法宝全部凸显;天真妹色彩丰富、装饰零散的服饰,正体现了新新人类哈日、哈韩的状态,也许她额头的装饰还能引领小女生新一轮的修饰潮。

  场景时代化

  《粉》剧是在代表着时尚潮和国际化的上海拍摄的。具体场景不是豪华百货公司就是令人仰慕的幽静别墅,外加上海外滩纸醉金迷的夜景,几乎全部勾勒出人们心目中理想的生活空间。晨报记者周雪桐

  涩派:人物雷同风格突变

  漫画迷们的不满意之处,集中在了改编对原著人物、情节的“糟改”上,不能认同文字或图画变成真人后的落差,而涩女郎迷更对原著的辛辣变成甜软不能接受。广院学生王小姐、美术工作者仝先生、房地产业周小姐,基于对原著漫画的热爱,对电视剧提出如下意见。

  人物:变鲜明为雷同

  “朱德庸漫画里的四个女郎个性鲜明极致,电视剧只是借了漫画人物的壳,其本质已经大不相同。而且,这些原本性格鲜明的女孩,电视里却全都一样嘻嘻哈哈,有些雷同,个性差异不突出。”仝先生对人物的意见很有代表性。

  情节:变浓缩为瞎编

  漫画情节简单精辟,电视剧里则被大大扩充了,而“这些情节走的是都市言情剧路线,故事并不幽默,全靠一些小细节上的滑稽和演员较为夸张的表演达到喜剧效果。”王小姐如此评价。而仝先生则说:“为了有漫画的味道,万人迷做什么事之前都先说上一段语录,一次两次尚可,多了觉得很教条。”

  风格:变辛辣为软甜

  看漫画时常有的会心一笑的那种幽默讽刺,到了电视里完全就变成了甜软和轻松,“浮于表面,缺乏深度”是周小姐的评判。对此,王小姐也谈道:“电视没有漫画的那种讽刺和尖锐,而是一团和气,大家最终都是真善美,结局大团圆,像杯温吞水。”

  女郎:因为粉红所以不涩

  《粉红女郎》和《涩女郎》,它们之间的区别有多大?就像一台索尼21英寸彩电和一本普通纸质的64开漫画书之间的区别一样大。

  和《涩女郎》相比,《粉红女郎》最让人不适应的就是在屏幕上我总是能看到各种各样的男人,他们或者玉树临风或者事业有成,让我这种相貌平常工作也平常的男人深受刺激。但是《涩女郎》就要亲切得多,里面男性无一例外的是些以貌取人视财如命的泛泛之辈,让同样以貌取人视财如命的我等之流相见恨晚,同时顺带着就敬仰了那些由简单线条构成的女人们所构成的深不可测的世界。其实,每个人不都是看不懂生活的吗?就连自己的生活也看不懂,所以聪明如朱德庸者,只不过是舍得把生活的细节拿起来然后放在纸上,顺手也就创造了杰作;所以聪明如《粉红女郎》的编剧者,只不过是舍得把生活的细节统统从剧本里拿掉,顺手也就创造了收视率的新高。

  另外一个让我不适应的地方是,我怎么也想不明白当粉红这种光滑暧昧的色调成为主题的时候,哪里还能找到涩的感觉呢?所以我一直想不通这片子为什么非要打着改编自《涩女郎》的旗号?正如我一直不知道朱德庸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漫画取名叫涩女郎。但那些存在于四个格子中的生活总能在我的舌苔上涂抹一层苦涩的味道,这却是确实的。四个并没有姓名的现代女子,她们紧跟现代节拍一步不落的生活竟然让我心酸。

  我硬着头皮去咨询认识的女孩为什么喜欢看《粉红女郎》,答曰:“喜欢刘若英啊!”看来,无论是漫画还是文字,印在纸上的东西永远都比不得小箱子里活蹦乱跳的偶像演员。尽管偶像们除了每天准时出现之外,还会在一两个小时之后准时消失不见。尽管无论何时,只要你能想得起来,那些揉皱的纸张和简单的线条永远都在你手边。其实真实与否的确是很不重要的啦,就像老杜拉说的那样:一切都是幻觉,即使它真的存在,也还是幻觉。胡恒

  编剧:变换视角重视情节

  对于漫画迷们的上述质疑,编剧张琦很坦诚地接受了批评意见。但是对人物和风格的变动,张琦指出,如此重新定位人物与风格,完全源于视角问题,一言以蔽之,“漫画是男性视角,电视剧是女性视角”。

  “电视和漫画的受众群体不同,为了照顾更多人,我们把朱德庸看女性的男性视角改为大众化的视角,四个女郎不那么尖锐、极端、另类,而是生活化了,让人可信生活里有这样的人。就像买菜的大妈不会看漫画,但她会看我们的电视剧。给不同人群雅俗共赏,是电视改编的初衷。”张琦如此解释。本着这种想法,原来朱德庸对涩女郎置身其外不带褒贬的冷峻刻画,也被编剧用所谓的女性视角加了很多个人感情色彩:万人迷不再让男人怕、女人恨,结婚狂也没那么让异性惟恐避之不及,男人婆也更多了些许女性魅力。

  对于漫画中主要情节由万人迷生发改成电视中结婚狂主打,张琦表示这是因为演员的关系,定下刘若英之后,情节为其改动,故事也围绕着她发展下去。而对于有些人物出场唐突的问题,张琦解释:“我是电影编剧出身,对故事的合理性要求很苛刻,还为此跟导演争执过。而剧集播出时,台湾是46集,我们这边是40集,剪辑上也有些问题。”

来源: 北京晨报  2003-07-04 17:36 编辑: 陈瑜
[发表评论]

本网由北方网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