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天津卫视|T1新闻|T2文艺|T3影视|T4都市|T5体育|T6科教|T7少儿|T8公共|T10国际|T11三佳购物|数字频道
 新拍客 | 节目时间表 | 天视剧场 | 广告部 | 卫视广告 | 天视主持人 | 编播动态 | 天视信息 | 天视论坛
  日播节目 当红不让 天天新艺 每日笑吧
  周播节目 我 们 鱼龙百戏 音乐High客 中华大戏院
  栏目介绍

  走进《环宇艺谭》,纵横世界南北,品味东西文化,感悟文明魅力。
  作为高端文化艺术平台,《环宇艺谭》将系统介绍东、西方优秀文化、艺术、历史及艺术大师的优秀作品,是一档深受社会各界,特别是精英阶层人士喜爱的精品栏目。

>>更多
  主持人
李宗瑶
  调查题
通过《环宇艺谭》栏目,您最想了解国外哪一方面的动态?
文学
音乐
风土人情
  联系我们
hyyt@enorth.com.cn
 

《环宇艺谭》重读莎士比亚

 

  解说词:莎士比亚是英国的大文豪,1564年出生于英国的斯特拉夫,他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代表作家之一。莎士比亚在少年时期就爱好诗歌和戏剧,14岁时家道中落辍学经商,18岁时他和一个比自己大8岁的农场主女儿结了婚,几年后就做了三个孩子的父亲。 22岁时他离开家乡独自来到伦敦。最初是给到剧院看戏的绅士们照料马匹,后来他当了演员,演一些小配角。1588年前后开始写作,先是改编前人的剧本,不久即开始独立创作。写作的成功,使莎士比亚赢得了骚桑普顿勋爵的眷顾,勋爵成了他的保护人。借助勋爵的关系,莎士比亚走进了贵族的文化莎龙,使他对上流社会有了观察和了解的机会,扩大了他的生活视野,为他日后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1599年莎士比亚参加了伦敦著名的环球剧院,并成为股东兼演员。莎士比亚逐渐富裕起来,并为他的家庭取得了世袭贵族的称号。1612年他作为一个有钱的绅士衣绵还乡,四年后就与世长辞。莎士比亚一生成就辉煌,共创作了37部戏剧,还有叙事长诗和许多诗歌。人间的喜怒哀乐都会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并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

  主持人李宗瑶:其实莎士比亚现在的很多名称啊。都是大家在事后感受到了之后发出的那种由衷的赞美。我们说一点,可能我这个比喻不大准确啊,什么叫宗师呢?就是你永远可以在他那里找到源头,你看到一些故事,看到一些影片,或者是小说的时候,然后你再接触到莎士比亚。你会知道,哦,原来这些东西有他的影子,有他的影响。

  嘉宾韩晓波:像莎士比亚的很多书是适合永远放在案头,随时拿过来看一看的。他说到这个事情,我想起一个很有意思的一个人物来,这位先生是一个天文学家,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是出生在印度的,天体物理学家叫钱德来赛卡。钱德来赛卡是研究白矮星的质量极限,研究这一方面很伟大的一个科学家。他1975年的时候做过一个演讲,一个非常有名的演讲,叫做《莎士比亚牛顿和贝多芬不同的创造模式》。他探讨的是什么呢?他探讨的是从事艺术的工作者,科学的工作者,他们之间思维方式和创作模式上的不同点和共通性。这个问题我在他这个演讲结尾的地方看到他谈到了自己的一个愿望,当时七十年代的时候,他那个时候还没有退休美国哥伦别亚天文系大学任教。我将来如果一旦退休了,我有一个愿望就是从头到尾把莎士比亚的每一部著作。不论是戏剧还是他的十四行诗,还是他的叙事诗,我从头到尾要重新读一遍。年轻时候读过,现在重新要读一遍。我就想一个从事自然科学的科学家,他对莎士比亚有如此之大的热情而且他为什么要把莎士比亚、牛顿、贝多芬三个人并列在一起。主要的原因他认为这三个人在各自的领域里面所取得的成就都是顶尖级的。这个他的启发性一定是最大的。他的观点是年轻的时候要读莎士比亚,年老的时候要读莎士比亚,中间这段时间就像苏老师所说的,要随时放在案头,翻一翻,看一看。不论你是从事什么工作的,他说不定都能给你的创作性工作提供一定的启发。

  解说词:1616年,莎士比亚由于生病离开了人世。在他的墓碑上刻着这样的碑文:“看在上帝的面上,请不要动我的坟墓,妄动者将遭到诅咒,保护者将受到祝福。”他的墓现在他家乡的一座小教堂旁,每年都有数以千万计的人象朝圣一般去瞻仰。著名导演约翰·贝雷说:人们都喜欢把莎翁归为己类。在同性恋眼里,他是队伍中的一员;能读点书的士兵认为他肯定在军队里待过;从事法律工作的人惊叹他深谙司法内幕;政客们喜欢把莎士比亚比作狡诈的培根;势利眼则封他为牛津的伯爵。信上帝的人以为他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不信上帝的人则认为他是坚定的无神论者。各有各的理由,各有各的证据。

  莎士比亚所塑造的成功的角色就仿佛是上帝造的——他的轮廓甚至留有上帝的指纹。有人说人类是因为成功地模仿了上帝的技巧,才捏制出如此逼真的艺术品,打造出自我的化身。莎士比亚无疑是最靠近上帝的一位戏剧大师。人们如此夸奖他:“有一千位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这一千个哈姆雷特身后,只有一个莎士比亚。就像整个人类只有一个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是惟一的。他所塑造的角色仿佛之间像是就生活在我们的周身。

  莎士比亚不属于一个时代,而是属于所有的世纪。17世纪大诗人弥尔顿说“他登上艺术宝座;他创造了整个世界,加以统治。”18世纪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叹服莎士比亚“有一种无愧为最伟大的天才的崇高思想”。马克思把莎士比亚称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英国人非常高兴地看到,莎士比亚作为英国文化的宝贵遗产,像空气一样流布全世界,他有着极为强健的生命力和耐久力。

  嘉宾韩晓波:作了一项研究,就是对比了莎士比亚和狄更斯,他们使用的这个词汇的频率作了些统计研究。他发现狄更斯这些著作,他所用过的英文词汇,大概不超过五千个,很少的一个数量。可是莎士比亚的大概是在四万以上,最少下限是四万,这个程度,丰富程度,这个语言的丰富程度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还引发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后来有些学者就提出来,就说莎士比亚的那些作品,可能不是他写的。因为从他的学历,从他的学问上认不出来那么多字。他不应该有这么高的水平。

  主持人李宗瑶:这些作品现在是不是标注在了,莎士比亚这个人的名下已经不重要了。只要它打上了这么一个符号。

  嘉宾苏叔阳:莎士比亚本身就是一个符号。

  主持人李宗瑶:对,就是他已经存在这些资源,你去学习去利用,别把它浪费了毁掉了就行了。

  嘉宾苏叔阳:你看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或者莎士比亚的叙事诗,抒情诗。就是说我张口说话了。这个意思他用了多少形容词,打开了什么粉红色的门,铺上了什么样柔软的走道,迈着什么样的脚步,词藻出来了。实际上就是说话。

  主持人李宗瑶:对。

  嘉宾苏叔阳:情节的铺垫和运用来讲。他给我们多大的启示。《罗密欧与朱丽叶》如果俩人一块殉情而死。就算我们中国有“化蝶”,“化蝶”是《梁祝》故事中最精彩的一笔,就俩人自杀死了,不是自杀,俩人殉情而死。这戏就差多了。偏偏来个跌宕,那个死了是假死,那个就真死了,真死的那个一看这个真死了,我再死一回。这个对于写戏写长篇小说的人那是多大的启示。《麦克白》一开始就告诉你说,是要杀人了。前面那个情节的渲染,让你提着心,你明明知道那要杀了,但是杀的时候那个样子,以及杀完之后陷入极大的恐怖,你全都知道。这点本事学学,决不藏着、掖着、瞒着。不是的。

  解说词:4月23日,是莎士比亚的生日,也是莎士比亚的忌日。死后七年,朋友们出版了他的第一部戏剧集,著名戏剧家本·琼生在这部戏剧集上题词,称莎士比亚“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此话“不幸”言中,莎士比亚死后的400多年间,世界几乎每天都在上演他的“不朽”剧作。尤其是在影视中,短短的100年间,每年平均有3部以上根据莎翁剧作改编的影视作品在全世界上映。

  莎士比亚成为了后世很多大师级人物心目中的知己。他们很多的灵感均发自与对于莎士比亚的自我解读,并生发出了许许多多优秀的作品,像波兰斯基改编了《麦克白》;黑泽明同样选择了麦克白的故事,拍摄了一个歌舞伎古装片《蛛网巢城》。再到手枪版的《罗密欧与朱莉叶》,都再三挖掘莎翁的经典文本;同样,莎士比亚的作品也引起音乐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几百年来以莎士比亚戏剧为蓝本的歌剧、舞剧以及其他音乐作品层出不穷,许多著名的古典作曲家:柴科夫斯基、柏辽兹、门德尔松、威尔第等,都著有关于莎士比亚的音乐作品。随着历史的进程,现代的作曲家也源源不断地加入这个行列之中,这些音乐作品也和莎士比亚的作品一样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十分动听。莎士比亚,就像一种流行病,从16世纪一直传到20世纪,并直奔21世纪。

  嘉宾苏叔阳:你想哈姆雷特他可以说出,是活着还是死了。

  嘉宾韩晓波:TO BE OR NOT TO BE.

  嘉宾苏叔阳:据说这句英文是非常之妙。非常流行的。

  主持人李宗瑶:比较流行。

  嘉宾苏叔阳:非常之妙的就是你可以有好多种理解。哈姆雷特这个王子,在那个时候经过了一圈之后说出人生的这个大道理来,提出哲学的第一命题。应该说莎士比亚,你要说莎士比亚是没读过书的,是一个戏子,很了不得的。莎士比亚戏剧最早的也没有布景,拿一根树枝站着人这就是树,提着灯笼这就是灯,这跟京剧的表演艺术很相似,写意的。所以我说人类的先贤在某一种时期思想是融合的,后来是按照,这就带点文化轴心的意思,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不同慢慢走散。但最终还会走到一起来的,人类的思维很多方面,是会走到一起来的。你越研究历史越会发现这个现象。

  主持人李宗瑶:其实我一直在特别认真听,你们两位说话。无论是说莎士比亚,有多么挥洒自如也好,他的作品被幻化成了无数的新的面貌展现在我们面前也好。实际上只要你抓住了这个根那么枝叶无论如何挥洒,都不会挪动这个位置。再有我觉得这个时代是如何的变迁。无论我们周围的景物如何的幻化,但是在人的心理,肯定有些东西是牢牢地扎根在那的。无论演变了多少代,那些东西永远都不会失去,而莎士比亚恰恰是抓住了这些东西。

 

 
来源: 天津电视台  2006-05-10 09:16 编辑: 蔡玉昕
[发表评论]
 

《环宇艺谭》石之瑰宝——玉文化解析   2006-04-29
《环宇艺谭》手有余香——中外茶文化的比较   2006-04-28
《环宇艺谭》天津的洋楼建筑艺术   2006-04-27
本网由北方网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