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天津卫视|T1新闻|T2文艺|T3影视|T4都市|T5体育|T6科教|T7少儿|T8公共|T10国际|T11三佳购物|数字频道
 新拍客 | 节目时间表 | 天视剧场 | 广告部 | 卫视广告 | 天视主持人 | 编播动态 | 天视信息 | 天视论坛
    2006年元旦天津电视台将对卫视频道进行开播以来最大规模的改造。强档栏目领衔,王牌主持加盟,重金剧场亮相,全新的卫视频道将给您带来震撼的感受。>详细
  

尹畅

胡可

丁篷

李强

那威

李斌

史超

黄小蕾
·《一千滴眼泪》
·《迅雷急先锋》
·《爱情句号》
·《夺子战争》
·《夜来香》
·《我是一颗小草》
·《柳叶刀》
·《真情无限之养母.生母》
Email:tjweishipindao@sina.com
电话:022-23602353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卫津路143号 邮编:300070

雪域高原铸辉煌


  本期导视:雪域高原铸辉煌

  32名海河之滨的热血男儿,在雪域高原无怨无悔的奉献。他们被昌都人民喻为来自天津的康巴汉子。请看本期新闻视线。

  播出时间:5月28日22:30

  演播室

  主持人:你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新闻视线。2001年的6月,天津第三批32名援藏干部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肩负着市委市政府和家乡人民的重托,怀着支援西藏和建设西藏的信心和决心,开始了神圣而光荣的援藏使命。近三年来,他们以孔繁森为榜样,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忠于职守,甘于吃苦,勇挑重担,始终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昂扬的精神面貌,开展工作。为昌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在昌都树立了,天津援藏干部的良好形象,赢得了当地干部和藏族人民群众的赞誉。为宣传天津援藏干部的事迹,近日天津市新闻采访团赴藏采访了雪域高原上的这些来自天津的康巴汉子。

  短片一

  (解说)昌都地区位于西藏东部,辖11个县,居住着藏、汉、维、纳西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98%。全地区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空气稀薄,气候寒冷,山高水深,峰峦耸立,昼夜温差较大,自然环境异常恶劣。客观上形成了工作、生活上的众多困难。32名天津干部年龄最大的53岁,最小的只有27岁,分别来自本市各区县的党政机关宣传、城建、科技、滨海新区等部门的业务骨干,有着较强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到昌都后,他们被分配到地市机关、昌都县、湘达县、丁青县开展业务。进藏后许多内地干部都有不同程度的高山反应,但天津援藏干部面对自然条件恶劣,生活条件的艰苦,他们默默承受,没有人为此而耽误一天工夫。天津援藏干部牢记使命,不负众望,全身心地投入到维护祖国统一、促进西藏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事业中。在昌都,本台新闻视线新闻记者对昌都地区地委委员、行政公署副专员、天津第三批援藏干部领队刘明森进行了专访。

  刘明森(昌都地区地委委员行政公署副专员天津第三批援藏干部领队)大家刚到昌都的时候,遇到的困难,最大的困难就是高寒缺氧。头疼、胸闷、压气、憋气,走路都很困难。大家一进来的时候,根本就睡不好觉失眠,普遍体能下降了,这都是高寒缺氧造成的。

  短片二

  (解说)生命有禁区,奉献无止境。在困难与考验面前,天津援藏干部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降标准,恪守“有志而来有为而归”的信念,以忘我的精神奉献在岗位,坚守在西藏。

  短片三

  (解说)这就是我们援藏干部的宿舍,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家具。电力供应得不到保证,取暖做饭成了问题,安眠药、速效救心丸等药品却成了最常见的日用品。

  记者:咱这里要是没电,最冷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援藏干部:最冷的时候是从里到外刺骨地冷。

  石佩剑:(天津援藏干部丁青县副县长)比如我们早晨起来的时候,都得喊着号的,一、二,下决心,下决心穿上(衣服)。

  (解说)但是,困难并没有吓走来自海河之滨的天津汉子。他们把昌都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把火热的一腔热情无私地撒向雪域高原,实实在在地进入昌都的每一寸土地。

  刘明森(昌都地区地委委员行政公署副专员天津第三批援藏干部领队)咱们天津的援藏同志,广大的援藏干部,之所以能够融入西藏的环境,很大程度,还是取决于我们天津的全体援藏干部能够视昌都为第二故乡,视藏族同胞为父母、为亲人。我们这些同志,一来了之后下乡,藏族同志骑马,我们也得骑马,没有路了,车进不去了,只能靠骑马,的甚至还要走路。藏族同志能做到的,咱们援藏干部必须得做到。这样来讲,开始和藏族同志能够尽快地融到一起。从开始我们就做到了这一点。特别是包括一些饮食上。因为藏族干部也好。我们的藏族同志也好。他们经常吃的是干牛肉、生牛肉、糌粑,喝酥油茶喝青稞酒。我们这些同志,只要和他们接触,都面临这些情况。他们吃什么,我们吃什么。生活当中,遇到的这些新情况,大家都能够融入进去。这样来讲我认为,大家能够在三年当中,能够和广大的藏族干部,藏族同胞融到一起,这也是一方面。

  短片四

  (解说)这里是昂曲和那曲的两河交接处,一座现代化的广场崛起于澜沧江。这就是天津市委市政府投资3000万元兴建的澜沧江天津广场。现在这里已经成为昌都各族人民娱乐休闲的必到之处。澜沧江天津广场由此而成为天津在昌都的经典工程。

  藏族同胞:为了表示天津人民的无私援助,我其他没什么(说的),我就用歌声来(表达),我轻轻地演唱一首我们汉族同志最喜欢的青藏高原吧。

  (歌声)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

  是谁留下千年的期盼

  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

  ……

  短片五

  石佩剑(天津援藏干部丁青县副县长)咱们天津这批援藏干部,前面我也介绍了,比较年轻基本素质都不错。他们在天津各个单位都是管理方面、技术方面一些能手。这之后大家都毫无保留地把个人的一些专长、业务工作的能力、水平都真正发挥出来了。确实也给当地培养了一批会管理、懂经营做好业务工作的一些管理人才。当地的党政组织也给予了我们很高的评价。

  短片六

  (解说)在采访中,我们一直被一种精神感动着。这种精神就是被喻为老西藏精神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我们一直被一种状态感染着。这种状态就是自强不息、奋发有为、一往无前。我们一直被一种使命感召着,这种使命就是,为了西藏的稳定发展,天津热血男儿把火热的一腔情怀无私地撒向雪域高原。

  短片七

  西藏干部:他们起早贪黑地为老百姓服务,为城镇建设服务,具有开放的思想,具有深入实际的工作作风。天津的援藏干部为整个昌都地区的经济的发展,社会稳定和干部队伍的建设,做了大量的有益的工作,已经成为了我们昌都地区干部队伍中间,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

  刘明森(昌都地区地委委员行政公署副专员天津第三批援藏干部领队)这三年来确实我们磨练了意志,锤炼了精神,增强了党性。特别是藏汉同胞之间的深厚友情,这种情谊如同喜马拉雅山上的冰雪,洁白无暇,如同海河之水长流不息。

  演播室

  主持人:按照计划,本市第三批援藏干部将于今年六月结束任务,返回天津。采访期间记者看到了几位援藏干部写下的感想。我们摘录了其中的几段,以此作为本期节目的结尾。

  “是雄鹰,就要到高原去炼就你钢铁的翅膀;是男儿,就要到雪域去创造你的人生辉煌。”

  “三年援藏考验了我,也锻炼了我。忘不掉西藏的经历,割不断雪域的真情。

 

来源: 天津电视台  2004-05-30 12:45 编辑: 蔡玉昕
[发表评论]

 
 
本网由北方网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