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天津卫视|T1新闻|T2文艺|T3影视|T4都市|T5体育|T6科教|T7少儿|T8公共|T10国际|T11三佳购物|数字频道
 新拍客 | 节目时间表 | 天视剧场 | 广告部 | 卫视广告 | 天视主持人 | 编播动态 | 天视信息 | 天视论坛
    2006年元旦天津电视台将对卫视频道进行开播以来最大规模的改造。强档栏目领衔,王牌主持加盟,重金剧场亮相,全新的卫视频道将给您带来震撼的感受。>详细
  

尹畅

胡可

丁篷

李强

那威

李斌

史超

黄小蕾
·《一千滴眼泪》
·《迅雷急先锋》
·《爱情句号》
·《夺子战争》
·《夜来香》
·《我是一颗小草》
·《柳叶刀》
·《真情无限之养母.生母》
Email:tjweishipindao@sina.com
电话:022-23602353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卫津路143号 邮编:300070

乡村小剧社


  本期导视:乡村小剧社

  乡村小剧社如何支撑50年?上演剧目缘何受到农民欢迎?敬请关注本期新闻视线——乡村小剧社!

  播出时间:3月17日 22:20

  演播室

  主持人:无限新闻空间,视线随我延伸,欢迎收看今天的《新闻视线》。在天津蓟县邦均镇的沿河村,有一个五十多人组成的乡村小剧社,从1955年成立到现在坚持了50年之久,在当地久负盛名。那么在很多基层文化演出团体日益减少的今天,一个乡间的小剧团却有着一股比一般的专业演出团体还要强大的生命力,这其中究竟有什么样的原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

  短片

  记者:各位观众,这里十天津蓟县邦均镇的沿河村。我身后正在上演的这出戏剧,并不是专业的艺术团到农村的慰问演出,而是由我们农民自己组建的小剧团来表演的。这个小剧团已经坚持了有50年之久,丰富了这里的农民文化生活。

  (画外音)这场正月底的演出对于沿河村的小剧团来说有着双重的意义,其一这是今年春节期间他们的最后一场演出;其次这也是小剧团成立整50年的纪念演出。这次上演的是《摔子劝夫》,这是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戏剧,像这样的演出他们已经进行了5000多场。虽然技艺还和专业水平有不小的差距,却还是吸引了很多村民驻足观看。

  村民:现在生活比以前强的多,提高了,群众要求要多增加喜庆、欢乐(的气氛)。

  村民:我们村的这个剧团能够教育农民,比如说(通过看演出),这个夫妻不合打架生气的事情减少多了,赌博、玩麻将(牌)的都比较少了。

  (画外音)这个小剧社代代相传至今已经是第三批成员了,多年来成员数量始终保持在50多人。他们都是沿河村的村民,也是村子里的表演精英,平时大都耕田种地或者跑运输做生意,排练都在业余时间进行。这位饰演老太太的村民叫秦玉荣,刚刚过完62岁生日的她在小剧团的戏龄已经30多年了,当年秦玉荣出嫁到了沿河村,结婚第一个月就多次上台表演。在观念不算开放的农村,新媳妇上台演戏可能会被别人笑话,但是在沿河村却没有这样的情况。因为按照村里的传统,新嫁过来媳妇都要到台上来唱上两段、走走场。在这样的环境下,秦玉荣不但被锻炼成了台柱子,还承担起了剧本的整理工作。在她的家里,我们看到了被他们视为珍宝的剧本。

  乡村小剧社演员秦玉荣:就这一本吧,这本到现在为止,是15年(的历史)了,都是用录音机一句一句(放),放到头(抄下来)放回去。有的时候听不清楚,这句话是什么话,要听好多遍。这个本子是我们在文化大革命以后,恢复这些传统戏了,我们(剧团)几位老人就坐在一起回忆的。

  (画外音)这些传统剧目被村民们改编,在很多台词念白上直接用本村的方言和土语,表演者背台词容易,观众看得也非常明白。在这个小舞台上,可能是唯一可以听到蓟县方言和京剧唱腔相结合的地方。正是这种违背常规的唱念做打,和贴近当地农民生活的表演内容,吸引了村民,甚至附近的村子也有人专程跑来看戏。

  乡村小剧社演员秦玉荣:现在家家都有电视(机),为什么出来看我们演出来了?因为我们的演出是真实的,就说我们演得再不好,我们是真人。我们有的时候演出不太成功,但是大伙儿也说这就不赖、挺好。一到春节时候,比方说(有人问)今年操持吗,今年还唱几天,唱什么新戏,一进冬天就有人这样说。

  村民:农民生活是丰富了,精神(生活)方面还缺一些,所以我们村的小剧团,长期的为我们广大民众排演一些非常好的小剧目,比如说现在这出戏,就是教育人们要尊老爱幼。

  (画外音)除了贴近生活,这个舞台甚至比大型文艺晚会还要超前,从一开始就引入了“互动”的形式。很多台下的观众,无论老者还是年轻人,甚至孩子,都有机会走上台演戏。用一位村民的话说,我们沿河村有没进过电影院的,没有没上过戏台的。

  在演员们准备第二场戏的空当,我们仔细观察了他们的化妆间。这间不足20平方米的房间,既是50多名演员和伴奏做准备的地方,也是他们存放戏服和道具的仓库。剧团的演员们介绍说,因为没有资金,这些戏服包括道具都是由村里的老者自己制作的。缝制这些戏服的老者有的已经过世,有的在儿女家里安度晚年,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没有找到他们,但是从这些精致的蟒袍、美丽的凤冠中看出了他们对乡村小剧团的支持和热爱。

  李沛和是小剧团的第三任负责人了,他坚持不肯接受负责人的称呼,他说这里的每一个成员都可以做负责人。因为他们所有的事情都是大家商量大家办,每一个人都是身兼数职。李沛和介绍说,小剧社能支撑50年,和农民的需要分不开。

  乡村小剧社负责人李沛和:(人们)吃完了肉吃完了饭,除了上麻将桌玩麻将(牌)还能干什么去呢?我们表演节目,可以给他们带来很好的气氛,还把他们教育好了。

  (画外音)作为小剧团的领头人,李沛和明白农民文化生活的贫乏可能也是小剧团50年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作为农民的他,迫切地希望农村文化能够繁荣起来。李沛和竭尽全力和能力来组织小剧团活动也是基于这样的心愿。自从他接手小剧团之后,在原来活动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项内容,每一次演出后都要开总结会。

  乡村小剧社负责人李沛和:咱们要想着排新戏,雨水(节气)后面两天就把角色分了,准备再添几出新戏,不能再唱老戏,唱老的把人都唱絮叨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生活是急需要的,你们(年轻人)要鼓足信心,都把下面这些(孩子)能上高中的上高中,能上大学的上大学,留在家里的,别让他搞点乱七八糟(的坏事)。就是说整天排戏看戏,哪有时间去干坏事去。

  (画外音)大家通过讨论最终决定新的农历年里,最大的任务是上新戏找新人。会议结束时月上中天,在城市里此时可能是晚场电影开演的时间,也可能是不少人夜生活的开始,而在这里,村庄已经开始静谧下来。离开这个不足700人的小村庄的时候,我们真心的希望他们的文化娱乐生活能越来越丰富。

  演播室

  主持人:这个没有名字的小剧团可以说让我们感到感动,可是也让我们感到沉重。感动的是一个乡村小剧团几乎没有任何收入,却坚持了半个世纪。沉重的是农民对于文化生活的强烈渴求,农村文化生活的暂时匮乏,让小剧团得以兴盛不衰。城市和农村的物质水平距离逐渐减小,那么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文化差异究竟还有多远呢?好,非常感谢收看今天的《新闻视线》,再见。

 

来源: 天津电视台  2005-03-18 13:12 编辑: 蔡玉昕
[发表评论]

 
 
本网由北方网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