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天津卫视|T1新闻|T2文艺|T3影视|T4都市|T5体育|T6科教|T7少儿|T8公共|T10国际|T11三佳购物|数字频道
 新拍客 | 节目时间表 | 天视剧场 | 广告部 | 卫视广告 | 天视主持人 | 编播动态 | 天视信息 | 天视论坛
    2006年元旦天津电视台将对卫视频道进行开播以来最大规模的改造。强档栏目领衔,王牌主持加盟,重金剧场亮相,全新的卫视频道将给您带来震撼的感受。>详细
  

尹畅

胡可

丁篷

李强

那威

李斌

史超

黄小蕾
·《一千滴眼泪》
·《迅雷急先锋》
·《爱情句号》
·《夺子战争》
·《夜来香》
·《我是一颗小草》
·《柳叶刀》
·《真情无限之养母.生母》
Email:tjweishipindao@sina.com
电话:022-23602353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卫津路143号 邮编:300070

新农村 新农民 新希望


  主持人:新闻标点,标点新闻,欢迎收看今天的新闻标点。观众朋友们,现在我手上有两张照片,左边的是十年前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主要街道的样子,右边这张是在最近在同一地点拍摄的,通过这两张照片,我们直接感受的两个字就是“变化”,而对此最有发言权的可能就是这个村的村民了,那现在我们就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短片:(村民谈村子的变化)现在这十来年的变化相当厉害,一个是村的村貌\路给我们种地户修的路比较宽敞,这么说吧,我们村的路不客气地说,四通八达,在哪都可以出的去也进的来,这是一个最大的变化,还有就是农民种地得到实惠,现在我的生活逐步向前提高,因为有了收入了心情就愉快了,我原先住平房,生活条件也比较艰苦,现在和城市人一样了,里边也有水\电,所有的设施里边全都有。

  主持人:听了这些话,我们很难想象在十几年前第六埠村还是个贫困村,这样一个离天津城区只有30分钟车程,有着近1500户,共4500多人的大村子,是如何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形成“全村上下一条心,心齐气盛劲头足”的良好势头,对于这一点,在这里担任了20多年村干部的郝宝祥很有感触

  郝村长采访:

  记者:为什么村民有这样的高的心气,对整个村子的发展都充满了无比的信心

  村长:村民和我们的党总支,我们上上下下比较和谐,我们村每年都能增收2000万元左右,全村每年增收,我们的农户生产有了保证,生活有了保证

  解说:人们的腰包鼓了,手里的活钱多了,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幸福感自然也就增加了。那么,村民是怎么致富的呢?这一切得益于蔬菜保护地的种植----蔬菜保护地包括温室和大棚等多种类型。到目前为止,第六埠村这个以无公害蔬菜生产为主的大村,已建成4680平方米的智能型温室、79栋新型二代节能日光温室、3500个新型塑料大棚,可以说第六埠村每家每户都有大棚,大棚蔬菜每亩年收入达到15000元,村子人均收入达到八九千元。

  郝村长采访:我们这个村是处在了天津市这个大都市的边缘地区(地图---显示第六埠村与天津市区的地缘关系),距市中心25公里,而且我们有着丰厚的土地资源,这个地方的老百姓比较勤劳,应该说也比较(有)智慧,再加之我们引进了相当一部分的科技人才、科技单位,就是发展无公害保护地这种新型农业的技术上。我们有了足够的科技力量,再加之我们农业设施的完备,创造了一个不错的技术和条件。

  解说:村子发展思路一确定,下一步就是抡起胳膊大干了,但是当村里决定要先兴建800座大棚进行蔬菜种植的时候,村里很多人还抱着迟疑的态度。

  农户采访:当时我们农民都不愿意使,不愿意使的原因在什么地方呢?就是怕不挣钱,还不如个人种露(天)地呢,种露(天)地一亩地,可以挣六七百块钱,最高能拿到一千块,那时候蔬菜价格最低,种的几乎有的都赔钱。

  郝采访:也不怪他们,当时蔬菜价格是最低的,芹菜才四五分钱一斤,但当时我们觉得从长远的角度考虑,我们认为这样做是正确的

解说:面对这样棘手的问题,村领导班子在带头先行先试的同时,通过66名村民代表,深入每一个农户家里,一遍遍地讲道理,给村民们算账。

  郝村长采访:你比如说种玉米,你就是(亩产)一千斤,五六毛钱一斤,就算上六毛钱一斤,一千斤收入一共是六百块钱,六百块钱,你刨了本,刨了籽种,再刨了肥料,你根本几乎就落不到什么,一亩地的反季节的蔬菜,你像今年吧,过来的2005年比较一亩地的芹菜,能收入到一万五千到一万六千斤,平时的价格八毛钱左右(每斤),最高的时候卖到一块二三(每斤),按八毛钱计算,一万斤就是八千(元),五千斤就是四千(元),就能拿一万二千块钱。

  解说:基于当时很多的农户手里没有闲钱投入的情况,村里经过商议决定对建大棚的农户给予大力的扶持,除了种子和化肥农户自理之外,80%投资都由村里承担。最终一部分村民决定尝试一下和村里签定了种植合同。在这一过程中,有几个村民签了合同之后又犹豫了,提出要退出。当时郝宝祥没有为难他们,同意了他们的要求。

  郝采访:虽然我们心里是想扶植农民走向致富,但在这个事情上要讲民主,村委会的工作不能进行有强制性的,这种行政命令的做法,因为村委会是一级村民自治组织,要取得村民自己本身的心甘情愿的(认可),(在)自愿的原则下(实施)这种情况。

  解说:冬天,到返季蔬菜成熟的时候,蔬菜价格猛涨,芹菜由最初的四五分钱涨到了八九毛钱,最高的卖到了一块四,800个棚,每个棚都赚了1万多块钱,

  农户采访:整个我这一个棚是40米,这40米的棚我头一年,一个季我就弄了5000元,我种的是芹菜,芹菜达到七八毛钱(一斤)。

  解说:利润就是最好的宣传,从这以后,很多村民都找到村里要求建大棚,第二年大棚数量达到2000多座,第三年达到3500多座。随着大棚数量的不断增加,整个村子形成了蔬菜的规模化种植,蔬菜交易市场也应运而生,这个占地10亩的交易市场,每天的蔬菜成交量达到八百万斤,现在市里的很多农贸市场都是从这里购进的蔬菜。

  主持人:好,首先来认识一下我们今天的嘉宾。今天请到我们演播室的嘉宾是来天津市委党校的张玉庆教授,欢迎您张教授!张教授,刚才我们已经看了片子,说第六埠村他们是搞蔬菜种植,而且目前已经走上了规模化的道路。您怎么看待他们利用地缘优势走的这条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方式?

  张教授:之所以成功,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它把握了住了天津农业的特点。天津有他的特殊性,天津农业最大的特点是“大城市、小农村”。大家都知道天津主要是以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应该说相对比重还是比较低的天津农业的发展主要着眼点应该是放在农业的产业化上。。第六埠村政府是恰恰抓住了天津的特点,他充分利用其地缘的优势(第六埠村距离市区非常近),他充分利用这个条件,充分利用条件搞他的大棚种植,大棚的种植实际上是一种城乡农业。城乡农业主要是依托城市、服务城市。也就是说在我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当中,它主要的就是要实现通过城市来带动农村这样一种的发展道路。第六埠村主要是盯住了天津的菜篮子,同时他已经达到了一种规模化的生产水平,这一点来说是比较有特殊意义的,为什么呢?因为抛开天津来说,从整个国家的农业发展来看他存在着一些问题,按照农业发展的趋势或者是发展的方向来说,应该是规模化的经营。

  主持人:谢谢您张教授,(主持人面向观众说)日前,我们记者在第六埠村采访的过程中,发现有一些城里人也在村里的菜地里忙活着,这是怎么回事呢?

  郝村长采访:我们提出了一个叫城市人小菜地,我们棚室里边拿出一分地,露天地拿出一分地,拿出二分地,这二分地给城市的哪一家,如果人家愿意的话,专门种菜,种无公害蔬菜。

  解说:原来村里为了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顺应现在城里人向往田园生活的需求,想出了这种“城市小菜地”方式。

  采访:

  城里人:确实也得到了很大的好处,起码我们吃菜也放心,而且可以采摘观赏休闲为一体,这样有时周末过来带着大伙娱乐玩玩。

  农民:一亩地我这里有五户城里人,他们每人给我点儿,再加上我自己种地赚点,每年有两万块钱的收入。

  (解说)其实,像第六埠村这样,通过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的做法在本市农村中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图表)去年本市农村经营二、三产业收入增长28。4%,增幅比上年提高19。1个百分点,拉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3。9个百分点,成为农村增长的重要因素。同时,通过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等减轻农民负担2。1亿元,基本实现了农民零负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202元,增长10。4%,现在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差别不到2:1。

  主持人:我特别想请张教授结合第六埠村他的实际情况来谈一谈我们现在要建设新农村的目标,我们怎么去做?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怎样来建设一条发展农业的道路?怎样去做来实现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我们的发展?

  张教授:提高农民收入应该是我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因为收入如果提高不了的话,对于整个它的生活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收入不高生活质量就不可能提高。拿我们天津的农民来打比方,天津还是比较幸运的,现在天津农民的收入比较高,而且天津农村的生活质量也有很大的提高。而且刚才讲第六埠村在这方面(在增收)确实也有一些新意。比如说城市这就是小菜地比较好的一个创新点。为什么一方面提高农民的收入,另一方面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城乡的沟通,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它在增加收入的同时跟城市人又进行了接触,而且结合得比较紧密,而且这是一种互动,这种互动来说我觉得应该是多方面的,包括对于农民的身心、素质,包括它的思维应该说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解说:第六埠村人能取得这样的骄人的成绩,也要归功于几年来科技成果的转化。从2002年开始,第六埠村就积极的争取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等高新科技项目,到目前为止村里已经与天津农科院\天津黄瓜研究所\辽宁朝阳蔬菜研究所等农业科研单位实现了技术合作,对种子、种苗300多个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

  辽宁朝阳蔬菜研究所所长采访:我们来到着看重的一个是第六埠村地理位置,还有村民的科技意识都比较强,我们在这一个是进行育种,再一个在当地进行推广。

  解说:种大棚蔬菜风险大,尤其是那些新品种和新技术,菜农心里往往没底儿,第六埠村先在村里的示范基地做试种,成功后再向全村推广。在蔬菜示范棚里,村民可以直观的感受到不同品种之间的优劣,从而打消疑虑,同时村里还建设了农民培训中心,定期组织农民培训,据统计仅2005年村里就组织农民各类培训1800人次,向农户印发技术生产小册子3600份,发放农业科技光盘、书刊1500册,从而推动了新技术迅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郝采访:这几家公司的引进对于村子农业发展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我们在提供条件的基础上,他们也给我们提供了好的技术,同时他们也定期给农民进行指导和培训。

  解说:经过几年的发展,第六埠村始终坚持民主决策机制,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农业发展态势,通过农业的发展凝聚民心、集中民智、聚集民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现在的第六埠村村民关系和谐,社会稳定,村容整洁有序、各项设施完善齐全,有的村民已经通过勤劳致富住上了别墅和楼房,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它将沿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康庄大道继续前进。

  主持人:张教授,刚才的短片已经提到了,第六埠村在进行科技开发当中也是做了很多的工作,比如说和科研院所结合、在组织农民进行培训,可以说迅速把这种科技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我现在特别想请您再谈一谈就是科技到底在这个农业生产当中它的重要性、作用有那些?

  张教授:因为我们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建设现代农业这里面离不开科技,从整个世界发展的范围来看,现代农业在早期一个模式就是以节约劳动力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农业机械为标志的这样一种模式;第二个就是以节约土地为特征的生物技术为标志的这样一个模式。但是现在在发展过程当中这两种模式特别是在有融合的趋势,特别是在现代由于科技的发展,高新技术和生物技术相融合,因此对于我们整个农业的现代化还提供了一个基础,或者是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现在来看农业的现代化应该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我们看看第六埠村在这一点上应该是做得比较好一点的。从介绍中可以看到,它一个是蔬菜大棚、另外一个是他和科研院所的结合,特别是它采用了新的模式刚才我们说的,第一以农业机械为特征的这种现代化的阶段,又有现代以生物技术为特征的这种模式,它在这两方面都进行了一个比较好的结合。从这个情况来看我觉得在这一点上应该是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主持人:如果说第六埠村紧紧抓住了自己的地缘优势,利用科技转化的方式,发展都市型农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那么静海县的长张屯村则走了另一种发展模式,以工促农,用工业反哺农业,我们来看一下片子:

  解说:静海县唐官屯镇长张屯村和第六埠村不同,它是位于天津与河北省的交界处,没有了邻近市区的地缘优势,而且整个村子耕地面积只有899亩,村民986人,,人均不到1亩地,如果单纯的依靠耕地,不仅农民收入无法提高,而且也是对人员成本的浪费,面对这样的情况,村子很早就开始实行统一耕、统一播、统一浇、统一收和区域化种植,让农户种上了"省心田。这样就解放出了大量的劳动力。与此同时村子花大力气吸引企业入住,到目前为止长张屯村拥有集体企业5个,外商独资、联营企业5家、私营企业23家。这样不仅因统一耕种节省下来的大量劳动力得以安置,而且每年村里从企业获得的收入就达50多万元。到目前为止村子从中先后拿出200多万元改土治水,把耕地全部变成了两茬平作田,购置大型农机具,机械化作业率达100%。

  主持人:我特别想请问您结合它的情况,我们在实行工业反哺农业的过程当中如何把它落到实处?

  张教授:第六埠村如果说是城市带动农村他发展典型的话,长张屯村他就属于工业反哺农业的典型,从长张屯村实际的情况来看应该说他正好验证了或者说他是符合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四中全会当中所提出的“两个趋向”那样的一个论断。也就是说,我们大家都知道按照一般的情况下,这些工业化的国家(大多数工业化的国家)在工业化的初期一般都是由农业来支持工业,然后为工业提供积累,这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另一方面,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应该说工业开始反哺农业。也就是说,城市来带动乡村,来实现工业、农业城市和农村协调发展。这个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势。所以我们想长张屯村应该说正好体现了这样一种趋势,从这个片子当中长张屯村他有他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第六埠村不一样。他地少人多,没有发展农业的优势,所以他是先发展工业,发展工业以后有了积累,积累以后然后再来反哺农业,所以这样实现了工业和农业这种协调。

  主持人:现在我们从大屏幕上可以看到一个图表,它反映了这个村子自己的使用情况,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长张屯村更多资金是投入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上,主要集中在教育问题,道路建设和改善村容村貌,提高村民的文化生活上。这样的支出形式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基于多年的发展和积淀。

  解说:张大爷如今已经在长张屯村生活了60年,他是看着长张屯村一点点发展成长起来的,谈及这几年村子的变化他是颇有感触。

  张大爷采访:现在我们长张屯村,路面硬化基本都达到了,房的建设基本上也完善了,一般的都是砖房,老房一般都推倒重盖了。

  解说:60岁的张大爷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村民代表,按照张大爷的话说,这里面有这不少的责任呢。

  张大爷采访:召开村民会议支部(成员)坐在一起,今天想解决问题,提前讲一遍。第一个什么问题,第二个什么问题,然后大家商量商量这个事,看怎么办好,大伙你一句我一句互相提谁的建议好,就按照谁的办。

  解说:这样的会在长张屯村是经常地召开,村民们已经形成了一种共识:村子的事就是每个人的事情。

  村委会孙主任采访:我们村好像已经形成了一个惯例,植树路两旁的树,都是靠村民们自觉管理,从浇水各方面,所以成活率都在90%以上。大家有一种集体荣誉感

  解说:在解决了物质问题之后,村里把更多的经历投入到了文化生活的建设上,作为远近闻名的大学生村,长张屯村最好的建筑是学校。重视教育的他们投资240多万元,建成了村中心小学教学楼和中心幼儿园教学楼,并按照国家一级一类标准配齐了教学器材,达到了花园式学校的标准。

  学生的采访:我们这边最新型的微机都有了,所以我们感觉到非常幸福小学校长采访:这五年先后投入了60多万元,后期投入完善了教学设施的建设,还有校园的绿化美化,这一系列工程,村队当时建楼的时候资金非常紧张,但是确确实实把教育放到了重中之重的位置。

 [1] [2] 下一页

 

来源: 天津电视台  2006-04-11 14:06 编辑: 陈瑜
[发表评论]

 
 
本网由北方网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