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天津卫视|T1新闻|T2文艺|T3影视|T4都市|T5体育|T6科教|T7少儿|T8公共|T10国际|T11三佳购物|数字频道
 新拍客 | 节目时间表 | 天视剧场 | 广告部 | 卫视广告 | 天视主持人 | 编播动态 | 天视信息 | 天视论坛
    2006年元旦天津电视台将对卫视频道进行开播以来最大规模的改造。强档栏目领衔,王牌主持加盟,重金剧场亮相,全新的卫视频道将给您带来震撼的感受。>详细
  

尹畅

胡可

丁篷

李强

那威

李斌

史超

黄小蕾
·《一千滴眼泪》
·《迅雷急先锋》
·《爱情句号》
·《夺子战争》
·《夜来香》
·《我是一颗小草》
·《柳叶刀》
·《真情无限之养母.生母》
Email:tjweishipindao@sina.com
电话:022-23602353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卫津路143号 邮编:300070

《新闻日记》救助贫困儿义卖献爱心

《新闻日记》天津有了印刷门户网站
《新闻日记》走进非洲
《新闻日记》爱心银行

  标题:一起成长的幸福

  画面:11月19日,在天津礼堂举行了第三届“好爸爸,好妈妈”表彰大会。当获奖的好爸爸、好妈妈佩戴红花接受颁奖的时候,我们把镜头对准了一位受邀出席的人。他是第一届受表彰的好爸爸,也是今天新闻日记故事的主人公。

  主持人:画面中提到的这个人叫石万清,是一位双目失明的残疾人。老石是怎么被评为好爸爸的呢?这还得从记录他女儿石彧成长的一本家庭档案说起。

  画面:石彧在家中是独生女。1981年,在小石彧5岁的时候,老石给女儿建立了一本家庭档案,想把女儿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记录下来,把自己与女儿在一起的故事用档案的方式保存下来。

  采访(石万清):因为孩子小的时候写字画画,东西比较凌乱,只不过是用盒子阿,或者布袋阿进行整理,通过这个体会到,发现,把孩子作品整理整理,那能不能扩展到它整个的成长史也进行整理整理呢?

  画面:当时老石因为视神经萎缩,视力已经开始下降了。他想趁着眼睛还能看见的时候,多记录一些关于孩子的东西。而这其中就有一段小石彧与妈妈李沛文一起学书法的故事。

  采访(李阿姨):石彧在六岁的时候后,她在少年宫学习书法,老师给留了作业,他写的时候比划有点困难,他就问我,妈妈这个字怎么写,我就感觉到挺困难了,因为那个时候我还不太懂,我也写不出来,我就感觉我在孩子面前就有一定差距了,对孩子的提问、疑惑不能解答,怎么办呢,自己感觉因该提高一下,学习学习。

  画面:于是,李阿姨就跟着小石玉到少年宫和业余书画院学习书法,学习绘画。毕业了之后,还常常在家临临字帖,画画国画。李阿姨喜欢画牡丹,自己画完了就挂在墙上,欣赏欣赏,也算自得其乐了。为此,老石还给李阿姨起了个响亮的称号。同期(石万清):我爱人一画牡丹阿,那就把自己都忘了,不但把她忘了,把我们都忘了,如醉如痴,都忘做饭了,就饿着我们,我就给她起了个绰号叫“牡丹仙子”。嘿!

  画面:家庭档案记录下了石彧的成长,也记录下了这个小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因为老石视力下降越来越厉害,对石彧要求的也就越来越严格。他认为要在自己还能看得见的时间内,尽快地让石彧成长起来。而这种急切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候就变成了一种专制。

  采访(石万清):孩子在三四岁的时候,有时候甚至是两岁多,“站好了!立正!稍息!下面开始背!一个家庭,一个集体,必须有一个权威,权威是谁?”“爸爸!”我就开始训练这个啊。

  采访(石彧):他让我背九九歌,我就要站在那里,一五一十的背。什么时候背下来什么时候完。有一次呢,背不下来,父亲就让我罚站,站着背,当时家里点的是煤气炉,冒煤气了,大人没有什么感觉,我的感觉比较明显,非常难受,但又不敢动,因为父亲说了,必须站着背,背下来了才算完,然后我就那样坚持着,最后背下来了,但是等到到其它屋去拿东西的时候,就不行了,就躺在那里了,这个时候,父母才发现原来是煤气中毒了。

  画面:这种近乎残酷的教育方式,让石彧很不理解。随着自己一天天长大,石彧感觉到父亲不但要让自己在行为上与他高度统一,在思想上也要和他保持一致。这让自己有点受不了了。

  采访(石彧):他觉得一件事情你应该这样去干,那么你就一定要按照我这种思想去干,换一种方式干就不行,但是我当时正在成长过程当中,很多东西都想尝试,很多东西都很好奇,都想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干,但是他当时是不允许的,这样矛盾就非常多了。

  画面:石彧与父亲之间有了隔阂,开始为了生活中的小事争吵,有时仅仅为一句话就会闹不愉快。这也让老石意识到是不是自身出了问题。他开始一边翻看为石彧做的成长档案,一边开始反思。

  采访(石万清):孩子也大了,自己也总结,我不是属于混爸爸。我是属于没有方法,在那个年头里。我也在动脑子,我也在总结如何爱孩子,一直到现在我也在总结,后来呢就感觉到有些方法太生硬了,太严厉了,不行!

  画面:老石开始试着与石彧沟通,开始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渐渐的,父女俩消除了思想上的隔阂。当然也正是由于父亲这种全身心地倾注,才使石彧由一棵小苗长成了参天大树。现在石彧已经是书画研究方面的在读博士了。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她也慢慢理解了父亲的苦心。现在,老石的眼睛不行了,而石彧一有时间就会回家陪父亲,像过去一样与父亲促膝长谈,同父亲一起翻翻那本记录着两人共同成长的家庭档案。

  采访(石彧):现在看起来觉得挺好的,是人生的一段历程的记载。上面还落满了父亲的文字,记录了当时他自己的想法,还有当时我表现的情况,向一段一段的小故事时的,觉得挺有意思的。从家庭档案中知道组织一个家庭不容易,所以体会到了当初父亲的一片苦心。再就是看到了自己成长中的点点滴滴,知道自己是怎么走过来的,对于自己后来的成长也有鼓励和指导的作用。

  主持人:一个父亲通过对孩子学习与生活的记录,让自己找到了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孩子成材了,故事也本该结束了。但实际上,老石与更多孩子的故事却一直都没有结束。

  画面:每个周六周日,一批批的孩子和家长都会来到老石的家里上课,这里就是老石一直引以为豪的六宝斋学堂。学堂建立于1985年12月12日,主要是教孩子练习书法,诵读古文、演讲等课程。如今老石的眼睛看不见了,就给孩子们教演讲课,其他的课程就由老伴儿来上了。由于课堂内容丰富多彩,孩子们都特别喜欢在老石这儿学习。

  采访(石万清):多数,大多数,90%的一学就好几年啊。我很长时间看不见孩子们我也想,孩子有几天没上课也想我,有的家长就跟我反映,说妈妈今天身体不好受,不想带孩子去石老师上课了,孩子都不同意。

  画面:老石在家里建立学堂就是想把自己教育孩子的经验传授给更多的家长,让更多的孩子能健康的成长起来。所以他对来这学习的孩子和家长也是有要求的。第一,孩子和家长必须无条件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第二,家长必须陪着孩子上课,这样才能形成一种平台,老师与家长便于沟通,形成一种合力。但是往往有家长做不到这些,这时候,老石又不得不拿出自己专制的态度来了。

  采访(石万清):从管理制度上来说,这是我的条件,你必须家长和孩子一起来,说是你不愿意来,那就是你不具备上我这来的条件,至于来了以后,对于一同上课他的意义何在,他的内涵是什么,那得逐步的来体会。

  画面:家长与孩子们在一起上课,孩子们坐在前面,家长坐在他们身后。(同期声)孩子们积极回答问题,课堂气氛很热烈。渐渐的,孩子们习惯了这样的学习方式,以至于家长也被深深吸引住了,听起课来比孩子还认真。

  采访(石万清):有的家长就说,通过几次课之后,他就说,这哪是跟孩子上课,这是跟我们家长上课,我们家长学到的东西比孩子还多。即便孩子不来,我孩子病了,我都要来上课,我要听,和孩子一块儿成长。

  画面:老石的六宝斋已经走过了21个年头。孩子跟家长们一批批来,又一批批地走。看到自己培养过的孩子都个个长大成人了,老石脸上挂满了笑容。然而,这些孩子和家长们也没有忘记他们的石老师,无论远近,只要有时间,他们都会想着来看看或问候一下老师。虽然已经过去十几年了,他们依然记得石老师上课时的点点滴滴。

  采访(学员):到石老师这,第一次就拿了一张a3还是a4的很大的一张纸,然后拿了我从来没拿过这么大的一支笔,石老师就说,你就写吧,当时我写的都是小字,然后,就写了,写的挺不好的,当时石老师就说,你不要看着字,你光看这气势,这气势就有了。

  采访(石万清):老学员,方便的情况下,都回来看看,有的还给我提水果,远的呢过年给我打个电话,‘我在海南岛呢,石老师,我给你拜年’,听了特别高兴。有时候到教师节,孩子们给做的明信片,做的都是孩子们什么小的,千纸鹤,开窗户的那种纪念卡,特别高兴。我都把它摆起来了。老师没有什么其它财产,老师的财产就是学生的成功!

  画面: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到老石这来学习,也有越来越多的学员家长学着老石在自己的家里建立起了家庭档案,老石说,我并没有要求每一个家庭都要向我一样建立家庭档案,我真正希望的是他们能去体会与孩子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幸福。

  主持人:一本家庭档案见证了父亲与女儿一起成长的经历。父亲把自己的爱倾注在了自己孩子的身上,这是他作为父亲的责任,然而他把这份爱传递给其他的家庭,那就不仅仅是一种父亲的责任了,而是一种对社会的责任。老石不仅仅是石彧心中的“好爸爸”,我想他更是许许多多孩子们心中的好爸爸。

 

来源: 天津电视台  2006-11-30 13:39 编辑: 陈瑜
[发表评论]

 
 
本网由北方网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