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天津卫视|T1新闻|T2文艺|T3影视|T4都市|T5体育|T6科教|T7少儿|T8公共|T10国际|T11三佳购物|数字频道
 新拍客 | 节目时间表 | 天视剧场 | 广告部 | 卫视广告 | 天视主持人 | 编播动态 | 天视信息 | 天视论坛
    2006年元旦天津电视台将对卫视频道进行开播以来最大规模的改造。强档栏目领衔,王牌主持加盟,重金剧场亮相,全新的卫视频道将给您带来震撼的感受。>详细
  

尹畅

胡可

丁篷

李强

那威

李斌

史超

黄小蕾
·《一千滴眼泪》
·《迅雷急先锋》
·《爱情句号》
·《夺子战争》
·《夜来香》
·《我是一颗小草》
·《柳叶刀》
·《真情无限之养母.生母》
Email:tjweishipindao@sina.com
电话:022-23602353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卫津路143号 邮编:300070

《新闻日记》青春护航标

《新闻日记》挥动翅膀的女孩
《新闻日记》走出网瘾的阴霾

  主持人:记录新闻,感受新闻。您好,欢迎收看新闻日记。说到航标工,恐怕很少有人听说过,这个职业确实是鲜为人知的,因为他们工作在远离城市的大海上,今天我们将走近他们,去看一看。

  标题:青春护航标

  小船载着捕鱼的人平静地行驶在浩瀚的大洋中,突然海上汹涌澎湃、暴风骤雨,船舶在摇摇晃晃中偏离航道,惊恐的惨叫。一瞬间,船毁人亡。海难发生了。

  画面:电影中的场景虽然包含着艺术夸张的成分,但在现实中,海难一旦发生也极为惨烈,而引起海难的原因除了恶劣的天气、复杂的海象、船只的设计问题以外,在大海中失去方向,找不到航标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

  画面:航标,分为灯塔、浮标和灯标,它们是大海上会说话的眼睛,是船舶海上航行的“指针”,也是船员搏击风雨信心永驻的支撑。因此,航标又被称为船舶的安全守护神,然而在保障航运安全的队伍中,航标工却是极为普通而又鲜为人知的,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维护着航标的正常运转,守护着一方海域的平安。

  采访:天津海事局航标处管理站党支部书记冯志刚:航标工的工作是比较艰辛、比较危险的工作,哪里有沉船、暗礁、沙滩之类的危险的地方,哪里就应该铺设航标。可以说,航标工是用他们的危险换取了其他人的安全。

  画面:航标工平凡而不平常,这些与大海打交道的人都有着大海一样的胸怀,也有着沉默是金的性格,他们个个都是英雄,而天津市劳动模范崔永发,就是这些航标工人中的代表。

  采访:天津海事局航标处工人梁德州:小崔特别负责任,工作特别踏实。

  天津海事局航标处管理站党支部书记冯志刚:他是我们海上班的班长,带领着七、八个人吧,一般要是有急难险重的工作,他肯定是首先冲在前面,本人有一个很强的工作责任心。所以大家就送给他一个绰号“拼命三郎”。

  画面:崔永发,天津港航标管理站海上班班长,他在渤海湾的湾畔上,守护着直径只有2.4米的航标和灯塔,保持着正常发光率和正常维修率两个百分之百的纪录。

  画面:1980年,17岁的崔永发从父亲手中,接过了老一代航标工沉甸甸的责任。崔永发满怀对大海的憧憬,来到海上航标班当上了一名航标工。然而,想象不到的狂风暴雨和惊涛骇浪,却一次次撞击着这位少年的凌云壮志。

  画面:1981年11月的一天,崔永发和5名工友划着舢板顶着刺骨寒风,向渤海湾深处的一座沙甸孤岛————曹妃甸岛去检查航标灯塔。傍晚,当他们背着几十公斤重的器材登上这座孤岛时,突然刮起了狂风。

  采访:崔永发:突然间起风了,舢板打在岸上,人就上不来了,我刚参加工作不久啊,感触特别深,直升飞机头天晚上到甸上没找到目标就回去了,大伙儿点蜡纸,就是电池的外包装蜡纸啊,点着了取暖,那时候相当得冷,是雨加雪的天气,特别凉。

  画面:第二天清晨,当赶来搭救的同志来到曹妃甸岛时,不禁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抱成一团躲在储藏航标灯塔电池箱内的崔永发和5名工友,脸全是黑的,这才知道他们是点着蜡纸取暖的。

  采访:天津港航标管理站海上班班长崔永发:那次给我的感触挺深的,就是刚参加工作还是在学徒期间,最早经历的一件事,我感触特别深,作为航标工,它这个职业的危险性还是很大的。

  记者:经历了这件事,有没有想打退堂鼓的感觉?

  崔永发:没有,因为我父亲老早以前也干这个,他就跟我说,干这个你必须得有胆量,自己要有勇气。他也给我讲过。

  画面:崔永发所带的海上航标班负责抛设、维修、保养着天津港全部水域、山东省东风港部分水域和河北省黄骅港部分水域的130余座浮标。2.5万平方公里渤海海域。航标工是个苦差事,不论酷暑寒冬,只要接到故障报告,就像士兵接到命令,必须在第一时间出发,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差错。而这个航标班长期只有8个人,经常在海上连续作战,几乎没有固定的休息日。

  采访:天津海事局航标处管理站党支部书记冯志刚:平时可能夜里的时候、半夜的时候、或者是周六、周日的时候,如果遇到紧急的任务,也要毫无顾虑地投入到工作当中。

  主持人:航标工是个苦差事,危险性高。而作为航标管理站海上班的班长,崔永发身上的担子更重,面对的危险更大。为什么这么说呢?

  画面:每一次出海对航标的维修、保养,都是跳标作业。跳标,就是航标工在所乘的大船靠近浮标时,纵身一跳,准确地跳到浮标的浮室上,而浮室的直径只有2.4米。因为船是飘浮不稳的,浮标也是飘浮不稳的,如果掌握不好时间、力度,就会落进大海,在航标结冰的冬季更加危险。

  采访:崔永发:反正得稳住了。要是结了冰上面打滑,站不住,跳标的时候必须手和脚同步,一只手逮住架子,一只脚要稳。

  画面:崔永发是班长也是班组中年龄最大的,其余7人大多是他的徒弟,但他却一直站在了跳标的最前沿。2005年的一天,天津港一个重点标位失常,灯塔不亮了,如果不及时恢复,对天津港的通航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而当时的风力在7级以上,当崔永发带领班上的工人到达出事地点时,标和船产生了磕碰。

  采访:天津航标处黄骅筹备组工程师郝宝海:崔永发同志就想上标,好多同志劝他,但是他考虑到其他同志的人身安全和设备、船舶的安全,就采取了一种办法,就是自己上标子,而且是带着灯器和电池上的标子。

  画面:崔永发采取了标体和船舶分离的方法,设备的安全得到了保证,但是崔永发自己却陷入了危险之中。

  采访:天津航标处黄骅筹备组工程师郝宝海:而且他又要在上面更换电池,一块电池就9公斤重,要更换3块电池,在换电池的过程中,灯器上就一个人作业,大家可想而知,标子来回动,左右摇晃、上下摆动。

  画面:20多年来,崔永发带领他的工友们,在这样艰险的环境下每次都出色地完成灯塔巡检任务,闪烁的灯塔和浮标为数以万计的船舶指引航线,没有因航标灯的导航故障而出现一次安全事故。

  主持人:26年来,为了一次次的跳标,崔永发身上留下了许多伤痕。可他宁愿自己陷入危险,也不愿让自己的同事受到伤害。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崔永发自己竟然不会游泳,他经常说自己很幸运,因为不会游泳就不会掉进海里。可作为当代航标工,崔永发知道苦干蛮干是绝对不行的。

  画面:在一次巡检航标时,崔永发发现有的航标在船用雷达上的回波较小,有时在风浪较大时更加不容易识别。回到港上,他开始琢磨这个问题,而不久前刚刚看到的一个冰标给了崔永发很大的启发。

  采访:崔永发:当时从美国进口一个冰标,它本身是泡沫的,雷达反射很清楚,看着目标特别明显,我就和我师傅说,咱们浮标不行也搞一个这个(雷达)?

  画面:测量数据、画出图纸并亲手制作,几个月后,崔永发终于研制出了“航标雷达反射器”,把“航标雷达反射器”安装在航标上,不仅航标在船舶雷达上的回波有了明显的增强,而且还扭转了恶劣天气下容易造成雷达识别差的状况。

  采访:同事:他特别有心,经常自己。

  画面:崔永发爱工作、爱航标,胜过爱自己、爱家人。航标工经常在野外和海面作业,没有固定的休息日。有时几个星期才能回一次家,到家也是深更半夜,家里的事一点也靠不上他。每次回家他都闲不住,打扫房间,洗衣做饭,辅导女儿做功课,他尽量补偿着自己做丈夫和父亲的责任。

  采访:天津海事局航标处管理站党支部书记冯志刚:有一次去他们家,他爱人说了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她说小崔在家里面,有时候外面的航标灯灭了之后,总是二话不说,赶快去恢复这个航标灯去,但是家里面,有时候灯泡灭了,自己家的灯泡灭了,他也没有时间去恢复(修理)。

  画面:2004年,崔永发的父亲病危,老父亲弥留之际,崔永发接到去黄骅港修复浮标的任务,头也不回地赶到了黄骅,等完成了工作,父亲已经离开了人世。

  采访:天津海事局航标处管理站党支部书记冯志刚:最后也没见着他父亲一面。他兄弟姐妹跟我说,最后他父亲走的时候,还在喊着崔永发的乳名。

  画面:提起父亲去世的往事,崔永发似乎不愿再说些什么,那也许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可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崔永发总是义无返顾地选择工作,选择做好这份他引以为豪的事业。

  采访:崔永发:其实我这人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人生目标,我就想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在我干的时候别出差错,这是我的最大的想法,真的,我一直都对自己这么说,不能自己给自己留下遗憾。

  主持人:以前我就听说过这样的事,很多船舶在通过灯塔的时候,都会向灯塔和灯塔守护人鸣笛致敬,因为没了灯塔这样的航标,船舶很可能迷失前行的方向。我想不仅仅是航海者,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向崔永发这样普通而又不平凡的航标工致敬,希望好人一生平安。

 

来源:天津电视台 2006-12-07 09:43 编辑:陈瑜

 
 
本网由北方网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