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天津卫视|T1新闻|T2文艺|T3影视|T4都市|T5体育|T6科教|T7少儿|T8公共|T10国际|T11三佳购物|数字频道
 新拍客 | 节目时间表 | 天视剧场 | 广告部 | 卫视广告 | 天视主持人 | 编播动态 | 天视信息 | 天视论坛
    2006年元旦天津电视台将对卫视频道进行开播以来最大规模的改造。强档栏目领衔,王牌主持加盟,重金剧场亮相,全新的卫视频道将给您带来震撼的感受。>详细
  

尹畅

胡可

丁篷

李强

那威

李斌

史超

黄小蕾
·《一千滴眼泪》
·《迅雷急先锋》
·《爱情句号》
·《夺子战争》
·《夜来香》
·《我是一颗小草》
·《柳叶刀》
·《真情无限之养母.生母》
Email:tjweishipindao@sina.com
电话:022-23602353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卫津路143号 邮编:300070

祭祀 也需要文明

祭祀中的文明

清明节 我们去宁园看望陈省身
清明节现另类祭品:“二奶、摇头丸”大行其道
清明节祭扫 这些场所要进行消防安检
建言议政:文明祭祀

  本期导视:祭祀也需要文明

  清明祭祀触目惊心,祭祀方式引人反思,敬请收看本期新闻视线——祭祀也需要文明。

  本期嘉宾:民俗专家张仲
        民政局殡葬处副处长赵金亮

  播出时间:4月5日 22:20

  演播室

  主持人:无限新闻空间,视线随我延伸,欢迎收看《新闻视线》。今天是清明节,我们传统意义上缅怀已故亲人的日子。早在两个礼拜以前,天津市各个公墓的祭扫高峰就已经开始了。

  短片

  (画外音)4月2号一清早,记者就到了位于天津市北辰区的第一殡仪馆。尽管早有心理准备,这一天来扫墓的市民会达到十几万人次,但突然闯入视线的黑压压的人群还是让我们吃惊不小。殡仪馆门口,车辆早已在马路两边排起了长龙,交警们也在不停地忙碌着,疏导不断涌来的车辆和人流。

  市民:反正人多肯定感觉有点混乱,不过也可以,现在也习惯了。

  (画外音)看来市民们对这么多的人已经见怪不怪了,那么人们又都是用什么方式去祭祀自己的亲人呢?看他们手上拎的一捆捆纸钱就知道了。这位市民不光有手上拎的,竟然旁边还有一个大麻袋。看来人们都是有备而来,而且就算一时匆忙来不及买,路边的这些小摊也会随时满足各种需要。

  市民:觉得好像他在阴间也得用钱,是不是?大伙儿都是这个想法。

  (画外音)当然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中国人就讲究一个“孝”字,但是祭奠园里的场景却让人不得不皱起了眉头,鞭炮声时起时伏,各种各样的纸钱、纸活烧得火光冲天,漫天飞舞,满园的浓烟让人睁不开眼不说,这要是万一起了火灾,可就不是小事情了。

  更惊人的一幕还在外面,由于祭奠园内只有598个祭扫池,一天十几万人次的流量根本无法消化,所以剩下的市民就全部在通往祭奠园的路上就地解决了。这么乱的场面,已经让人丝毫感觉不到一点祭奠故人的气氛。

  演播室

  主持人:今天我们演播室请到了两位嘉宾,一位是民俗专家张仲,非常欢迎。还有一位是天津市民政局殡葬处副处长赵金亮,欢迎两位来到我们演播室。我们刚才在短片里也看到了,来祭祀的人是非常多。我们记者回来说,就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人满为患。赵处长,是每年一到清明时节来祭祀地点来祭祀的人都有这么多?

  赵处长:近几年来广大市民对清明节的重视程度,或者是对清明节期间对已故亲人祭奠的重视程度比过去要高,来的人要过去多,动用的车辆也比过去要多。高峰日每天交管局、公安分局再加上消防支队,再加上我们本上一天要有500人,我们自己就需要200多人。

  主持人:那是不是非常头疼的一件事,一到清明祭祀的时候?

  赵处长:清明的祭奠的时候,高峰日到来之前一个月,我们就要做准备工作。

  主持人:人多了,祭祀的方式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隆重。但是我们记者在采访的时候,刚才短片里的那个市民也讲了,这样一种祭祀传统应该是老祖宗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所以要改变是一件非常难的事。

  张教授:古代的清明节扫墓不是这样的,古代的清明节仅仅是24节气中的一气。

  主持人:那什么时候清明从一个节气变成了我们现在祭祀的节日?

  张教授:据传说隋朝就已经开始了,但是正式见到史书是唐玄宗时期。唐玄宗下了圣旨,就说“清明祭祀”永为定势,永远成为一种制度。到了宋朝更明确规定,所有的士庶、知识分子、老百姓、所有的官员一定要出城扫墓、踏青、种树、植柳。

  主持人:但是现在来看,其它的三个含义好像都已经渐渐隐没了。

  张教授:都没有了。现在问题是清明祭祀祖先这种思想、这种文化活动不能丢失,因为这是老百姓、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这个不可以违背。但是我们应该在形式上追求一种比较先进、科学的、有利于自己生活的、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先进的形式,应该是这样。

  主持人:那么引导应该还是最关键的,我们知道近几年来新的祭祀方式出现了很多种,我们记者也去拍摄了一下,一起来看一下。

  短片

  (画外音)在当天祭祀的人群里,我们也发现了不少手捧鲜花的市民,在众多提着一兜兜的纸钱的人们中间,他们格外地显眼。

  市民:我觉得越简单越好。

  市民:现在社会在进步,咱们过去的方式应该改变了,鲜花也更代表文明的象征。

  (画外音)而在北仓公墓的仙苑厅,一场以倡导都市文明为主题的集体公祭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据了解,这是天津市对集体公祭方式的第一次尝试。参加公祭的市民也都是通过电话自愿报名的。肃穆的气氛,情真意切的悼词,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陷入了对亲人的深切缅怀之中,点燃一支蜡烛,静静地擦拭亲人的骨灰盒,一切都已经在不言中。仪式结束后,人们还纷纷在殡仪馆准备好的留言簿上留言,以表达对亲人的长久思念。

  市民:当时也没有想到这么感人,尤其是那个悼词、追思词。

  市民:完全打破了过去那些社会上陈腐的东西。

  演播室

  主持人:这种集体公祭的方式还是非常不错,是非常文明的一种祭祀方式,也受到很多市民的欢迎。那以后还会不会继续推出?

  赵处长:应该是明年还要继续搞下去。这两场过后,看看广大市民的报名情况,如果还有报名的人,报名的情况又确实踊跃,我们会考虑再加一、两场。

  主持人:每一场大约有多少市民可以参加这个集体祭祀活动?

  赵处长:一场我们接待180个人。

  主持人:这样的话,我们的集体公祭岂不是就在人数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赵处长:今年一年搞四场也好,五场也好,充其量也就是1000来人,跟十万、八万人的比例相比,确实是一个很小的数目。但是我们考虑,不局限于这种形式,今后再推行一些其它的形式,像网上祭奠也好,鲜花祭奠也好,甚至有一些交通不便的年龄比较大的人,不见得这个时候非得到殡仪馆去,到集中的一些祭奠场所去,在家里搞一些祭祀活动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活动的开展,来减轻清明节整个活动的压力。

  主持人:张教授,如果让我们的祭祀越来越文明,其实最根本的方式可能还不是祭祀方式的改变,更是我们观念上的一种变化。

  张教授:最肃静、最简单、最不讲礼节,这才是真正的礼节。所以古人祭祀时,讲究“仅以香花清酒,贡献于亡者之灵前”,鲜花清酒,这不是跟现代的文明一致?和谐社会就是这样,我们民族的传承,民族的传统文化得到发扬,对于祖宗我们不忘记。同时我们又有新的寄托我们哀思的方法,这是大家、所有人共同的一种企求、一种愿望。

 

来源: 天津电视台  2005-04-06 08:26 编辑: 蔡玉昕
[发表评论]

 
 
本网由北方网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