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天津卫视|T1新闻|T2文艺|T3影视|T4都市|T5体育|T6科教|T7少儿|T8公共|T10国际|T11三佳购物|数字频道
 新拍客 | 节目时间表 | 天视剧场 | 广告部 | 卫视广告 | 天视主持人 | 编播动态 | 天视信息 | 天视论坛
    2006年元旦天津电视台将对卫视频道进行开播以来最大规模的改造。强档栏目领衔,王牌主持加盟,重金剧场亮相,全新的卫视频道将给您带来震撼的感受。>详细
  

尹畅

胡可

丁篷

李强

那威

李斌

史超

黄小蕾
·《一千滴眼泪》
·《迅雷急先锋》
·《爱情句号》
·《夺子战争》
·《夜来香》
·《我是一颗小草》
·《柳叶刀》
·《真情无限之养母.生母》
Email:tjweishipindao@sina.com
电话:022-23602353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卫津路143号 邮编:300070

生命,在离去后延续


  主持人:直接原因。

  李处长:因为家属不同意,因为他们内心不同意当然在协议书上虽然家属签字了,但是老人死了以后,要处于自己的考虑、还要讲另外一个原因社会上舆论的压力也好,他可能自己觉得不再做了。第二个原因就是社会上有舆论。

  主持人:是不是一些个案引起家庭纠纷和矛盾。

  赵永华:我们做一个群众组织,必须家里面都同意。家里面和子女都同意我们再去做工作的,如果子女不同意我们就不介入。

  主持人:您是不是有例子给我们介绍一下。

  赵永华:这个例子太多了,上个月接了一个点给咨询热线打一个电话,是一个老人坐在养老院里面,我们放了电话跟老人谈这个事情,正好转天礼拜天!他的姑娘也在那里,我们刚没说几句姑娘一听我们是做这样的工作,就连骂带推把我们的搡出来了。

  主持人:也就是说她的子女对这件事并不知道。

  赵永华:在这个事情我们对这个事心态很平常。

  主持人:当时老人怎么反映。

  赵永华:老人也是很无奈的,等我们走了,老人又给遗体捐赠协会来了电话,一点是替姑娘跟我们道歉,另外一个是老人决定做遗体捐献,我做遗体捐献是在心里面定下来,他说姑娘都是孝顺的孩子,还我们考虑到越是孝顺孩子越舍不得已让老人搞这个工作,我们也了解这个情况以后,我们就又去看老人,我们再看老人去,姑娘还在了,我们就不谈那个事儿,因为我们家里有两个热线,还有一个热线是护老帮办,我们问问老人有什么困难,老人需要出去溜溜,我们带老人一起玩玩去,我们和老人沟通感情,这样的情况下她的姑娘不会再哄我们了,不管我们怎么说吧,也比较的融洽了,后来我们带老人去了一趟我们在蓟县建了一个纪念园儿,他的姑娘也去了。

  主持人:什么纪年园。

  赵永华:天津市遗体捐献者纪年园,这个是纪年园是天津红十字会、蓟县元宝山庄、天津医科大学三家合办的。

  李处长:举一例子,遗体捐献开十的时候是在老的知识分子、老的干部当中,思想认识也好、思想意识比较高的人,开始这件做逐渐在各个阶层一般地人群当中都在做,比过去来讲范围也在扩大,其中现在也有农民在做这件事情,这一个农民在年轻的时候生产队里劳动,他是生产队的队长,带领社员劳动整个非常的出色,当时他的思想非常进步,后来他得了癌症,他到学校办了手续,他也在做家里的工作,对自己的子女、对自己的爱人老伴儿都做通了,然后整个的手续办完了,去世以后家属打电话,履行这个手续,但是这个事在他们村子里面,在他们家族里面反向太大,因为在这个当地的农村当中搞这件事,可以说在天津市是第一例,在农民当中,在当地根本就没有,所以很多同族的家族里的很多家庭特别的不理解,他们的压力也很大,也打电话找到学校是不是能够通过各个方面,包括咱们的媒体能不能宣传一下、帮助一下,当然我们就联系了报社的记者到春子里去采访、了解、宣扬这件事得到了周围群众特别是村子里面的同族的亲戚的理解和好评,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一方面是看到了现在目前的努力也好、这些不同市民的认识也好,另一方面看到了做这些事遗体捐献者崇高的思想、这种宣传,。

  主持人:刚才听赵先生讲的例子,想到了刚开始放短片的主人公,不知道他们做完这件事以后,他的子女怎么反映的,我们短片之后揭开谜底。(短片)

  主持人:刚才看到了短片当中我们街采的很多人,但是大家提到这个问题都知道是一件好事,但是谈到自己的话都是反映都是逃避或者承诺,从中我们也能窥探出他们的心思,我不知道在三位嘉宾看来,对工作这个事情都是直接的接触的,具体工作开展的时候到底都难在什么地方。

  郝麦收:我觉得这项工作即有实际问题也有关键问题,实际问题就是我觉得渠道不通,手续繁杂,你比如说02年的时候我帮助一个73岁的老大姐,办了一个遗体捐献的手续总共跑了九趟。

  赵永华:现在从我们志愿者小组可以协助工作,比如热线电话,咨询服务,我们可以把医科大学遗体接受的程序到医科大学取表,取表家里面的同意,回来把表填上,家里、姑娘、儿子把志愿者名字填上,然后去公正处公正。回来把这个表再送到医科大学,这一个四项需里面我们志愿者小组办好地。

  主持人:一共是四个程序。

  赵永华:对四个程序,从领表也好、从最后把表送回去也好,我们志愿者小组帮助办一下,他本人必须履行法律程序,公正一下。这是法律公正处的一个职责,这个咱们不能代替。

  主持人:您再给解释一下。

  李处长:遗体捐献是一个严肃的事情,必须履行一定的程序,首先领表、因为领表、填表这个是一个程序,如果家里面比较困难或者是出不来,亲属、子女、工作比较忙,我们可以把表寄过去,这也可以,但是为什么觉得公正也好、整个这个过程好多人觉得很烦琐,这个考虑出发点是什么呢?因为目前咱们国家没有这方面的法律,因为这个东西你本人是这种想法,如果有法律有这方面的认可,本人有这样的要求,签字、和生效或者和有关的单位履行了一个手续之后,实际上就是他本人一个意愿的体现,应该实现这样的意愿,因为法律上是认可这种行为的话没有纠纷、没有互相这样…

  主持人:等于目前针对遗体捐献没有任何法律法规的保障,再一个就是西方和东方的不同在哪里呢?有不同的观念,咱们现在遇到就是“子女阻力”,为什么子女阻力我分析一下就是西方重个人价值实现,个人主体价值,我绝对这样做,你管不着我。可是现在我们就是家庭共同观念,你的事是我们大家的事,家庭、家族有一个共同的利益共同体,所以我就管着你,这个事需要改变,刚才那老人说了就是我要做,子女们没有权利去管。这是遗嘱捐献的全力,作为公民我有权力这样做,你不能个干涉我,你干涉我就是干涉公民的权利。

  主持人:一些是针对现在很多的个案都是来自子女的压力。

  李处长:子女这方面也是合情合理,遗体捐献没有极点的地方,什么也没有留下来,现在做这项共天津红新月会天津医科大学,元宝山庄陵园可以说做了非常好的事,特别是元宝山庄陵园建立了一个…

  主持人:我觉得网上有很多城市都在建纪年园。

  李处长:对,他们确实下了很大的投入,建设了非常漂亮的纪年园。

  主持人:刚才郝教授介绍了好多美国这方面的情况,我有一个资料日本新生入学第一课就是到刻有志愿者的被另去扫墓,而且在上这个解剖课之前,师生都要佩戴白花对死者表示个尊重。我不知道咱们在伦理课是怎么样实现这样一种情感的归宿?

  李处长:我们不光是在伦理课,我们也定期组织学生、包括刚入学也好,毕业也好到纪年园去,纪年遗体捐献者,我们上解剖课一样,非常尊重遗体捐献者,不把他们当做一个标本,非常敬重遗体捐献者,这个本身讲,学习他们的思想品德、思想认识的,学校这是这样要求的。

  主持人:郝教授呢?

  郝麦收:今后遗体捐献风气应该是刮的强劲一点。现在做的是不够的,好传统的风更大一点,我觉得应该向西方学习。当然西方刚开始也不是这么容易,几百年前,当时的大夫为了解剖去坟地去里找尸体来解剖,也挺不容易的,那也是犯罪的,现在经过几百年的实践让遗体捐献成为一个平常行为,包括一些重要任务你比如说王妃戴安娜,那不是车祸死亡了吗,她死亡以后,她立即就给六个人做了贡献,这六个人大家他得好处,另外还有,有人眼失明了,巴西总统就贡献角膜,给两个人治疗失明,失明的人重现光明。这一点咱们国家邓小平总设计师,他在遗嘱里面就是贡献角膜,而且角膜贡献出来的了,遗体火化以后,骨灰撒下大海,这个我想只要我们重视这件事,我们各级干部带头做,党员带头做,这是个易风易俗一下就做起来了,我觉得这是一个风气应该领先。

  主持人:您刚才说的平常心特别的重要,一位遗体捐献者说人死万世休,烧了也成灰,与其去占用更多的土地和空间,还不如为祖国的医学做一些贡献,让更多的人受益。为我们先去段广告,广告以后我们再接着聊。

  (广告)

  主持人:但是总体上来说,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的观念越来开放我想这个工作慢慢开展起来,前途还是很光明的。您的感触最深,因为你每天做这项工作。

  赵永华:我们现在想一想我们到死以后,做了贡献那里有我们的名字,人们到那里集合,多么好的环境,我们现在作为我们来讲,作为咱们来讲,起码从咱们脑子里面对“死”这个字,有一个认识。死亡是一个正常现象。

  主持人:但是大家往往提到死字特别的忌讳。

  赵永华:慎得荒,当然了生活嘛还是一部分,这么看待这个问题,我们活这对我们死了临钟的安排,很有安排,但是我们。

  主持人:说来说去都是一个观念不接受它。

  郝麦收:我们把生和死看成实用主义,生是一手诗、死是一首歌,是一个非常美的事情,我们观念在哪里。我们和大自然联系起来,我们是自然人,同时也是社会人,自然给了我,我还要回归自然,这不是很自然吗?我同时要给社会做贡献。

  主持人:我觉得观念就在这,就是人死以后,入土为安也好,怎么叫做一个案呢?在死之后生命停止之后,生命的另外一个方式在延续,无论是捐助遗体的研究、教学的致用、还是说捐赠的器官让更多的人看到光明,我觉得这都是更高层次的观念。

  郝麦收:说得对,你把那个角膜贡献出来,给人光个光明,实际上生命是永恒的,你投入了生命之中,那么你也是永恒的。

  赵永华:主持人说的安。死了个烧掉了安了吗?你要是做了、贡献了,安了,我就心安了,这个是伟大的安了。

  主持人:对,

  赵永华:再举一个例子,一个志愿者他的老伴2001年做了角膜捐献,现在的志愿者他很骄傲、很自豪现在的我的老伴现在的眼睛还看着世界,我死以后,我也做贡献,我们两口子都死了以后,我们的眼睛还可以对看,他很自豪。这个就是死亡的认识。李教授说2002年宝坻的事情,做了遗体捐献了村子里非常的不理解这件事,现在举一个例子来讲志愿者小组跟志愿者有这种思想,夫妻做捐献,子女也做捐献,现在出现好多就是家庭也做了捐献。

  主持人:这样的比例有多少?

  赵永华:这样的比例我们有了五、六位了,就是全家都是做了志愿者了。

  主持人:打断您一下,现在医科大学在接受过程当中每年是递增的趋势。尤其从登记的这些。

  李处长:现在登记是越来越多,从学校来角度来讲,也应该为这些个人做服务,我们应该多做的尽量像郝教授说的那样,我们能做的尽量给他们减轻负担也好、做工作也好,尽量给他服好务。现在天津市做的捐献情况好多人很多事非常感人,从事项工作也好,学生也好,每年还要到利用假期时间到家属当中去做回访、去感受这种教育、都是非常好的一件事儿,目前从捐献这方面看,已经实现捐献的年龄最大就是93岁的过去天津市老的政协委员。也是非常非常感人的。最年轻的是29岁的一个年轻人,他是因为身体有病,自己亲自到学校里面。

  主持人:我很感兴趣特别想问一下现在数字的变化,是不是年轻的登记捐献人数是不是越来越多。

  李处长:对从社会各个阶层来讲是越来越多,包含越来越广,年纪也不局限于70、80岁的老年人,青年人也特别的关心这件事。

  主持人:来自生命的赠与,让更多人看到希望,又重现光明我们在眼科医院看到一个幸运儿,咱们一起关注一下。

 

来源: 天津电视台  2005-11-30 08:42 编辑: 陈瑜
[发表评论]

 
 
本网由北方网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