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天津卫视|T1新闻|T2文艺|T3影视|T4都市|T5体育|T6科教|T7少儿|T8公共|T10国际|T11三佳购物|数字频道
 新拍客 | 节目时间表 | 天视剧场 | 广告部 | 卫视广告 | 天视主持人 | 编播动态 | 天视信息 | 天视论坛
    2006年元旦天津电视台将对卫视频道进行开播以来最大规模的改造。强档栏目领衔,王牌主持加盟,重金剧场亮相,全新的卫视频道将给您带来震撼的感受。>详细
  

尹畅

胡可

丁篷

李强

那威

李斌

史超

黄小蕾
·《一千滴眼泪》
·《迅雷急先锋》
·《爱情句号》
·《夺子战争》
·《夜来香》
·《我是一颗小草》
·《柳叶刀》
·《真情无限之养母.生母》
Email:tjweishipindao@sina.com
电话:022-23602353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卫津路143号 邮编:300070

《新闻标点》天桥往事

《新闻标点》毕业生
《新闻标点》白塔文物失窃案告破
《新闻标点》泰达式循环经济

  (主持人)欢迎收看这一期的《新闻标点》。持续了近半个月的天津北站天桥施工改造工程已经基本完成,现在进入到了收尾阶段。因为京沪铁路电气化工程建设的需要,人行坡道和天桥主跨被抬高了1.05米。说起来这算不得什么大事,但说起这北站天桥,我们天津人没有不知道的。在这里有很多历史故事和奇闻轶事,说起来还有一些传奇色彩。那么到底在一百年历史当中,它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让我们从一张张老照片中揭开历史的谜底吧。

  (画外音)拍照的老人名叫张嘉臣,今年已经75岁高龄了。1951年他在铁路部门参加工作,直到退休。从上个世纪六、七年代开始,他就用照相机记录下了有关铁路的所有变化,而对北站天桥,他更是情有独衷。

  (同期)天津铁路退休干部张嘉臣:我是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收藏、拍摄和征集以北站老天桥为背景的历史照片,已经汇成了一个专集,我准备出一本画册,留给后人。因为北站天桥它记录了天津城市的百年变迁的历史文化,天桥下发生了很多历史故事。

  (画外音)到现在,老人已经收集了关于天桥的几百张照片。翻开一张张尘封的记忆,历史在我们的眼里温润起来。

  (画外音)要说北站的天桥,就不能不先说天津北站。天津北站始建于1903年,是清朝末年北洋新政的产物。开始叫新开河火车站,后来又改叫天津城火车站、天津新站和天津总站。而当初之所以要建北站,并不是因为交通的需要,而是因为袁世凯的面子。

  (同期)北站退休干部杨振明:1903年,袁世凯是直隶督军、北洋大臣,他得去北京觐见慈禧太后,完事他还得回天津办公。他回来从老龙头(火车站)(现在的)天津站下车,老龙头现在是天津站了,当时是俄国管辖。(袁世凯)一下车,他得有卫队啊,卫队接官,大清国接官,卫队,放礼炮啊,轿什么的抬他走,俄国人不允许。袁世凯一赌气,得想别的词(别的办法),想什么办法呢?他就让当时管邮船的大臣,你琢磨琢磨得给我修个车站,我能下来的。(管邮船的大臣)琢磨半天,直隶总督府在金钢三岔河口这,正好是直线,原来是直的,就在这修一个吧,就修了天津北站。当时叫嘛呢?叫(天津)总站。

  (画外音)就这样,在1903年,袁世凯以“天津停车场接近租界,诸多阻碍”为理由,“添设停车场于河北”,因为新车站位于城区以北,所以被称为天津北站。后来因为交通客流的需要,在1905年修建了天桥。而这座天桥也成为目前国内惟一保留下来的木制桥面、钢架结构的天桥。

  (主持人)自打天桥建成以后,南来北往的军政要员、社会名流,只要来到北站,必须经过天桥,但这其中只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慈禧太后。在清末女官德龄公主的《御香缥缈录》里,完整地记录了这段历史。

  (画外音)其实关于当初为什么要修建北站,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是说袁世凯为了讨慈禧太后的欢心,方便慈禧太后往返京津两地才建的。当然这只是一种传闻,但慈禧太后在北站中转却是真的,只是她从来没有经过天桥。

  (同期)北站退休干部邢连第:我看过一本书叫《御香缥缈录》,是德龄写的。就是说的慈禧由北京,怎么坐火车、怎么经过北站、怎么样到沈阳祭祀去,写得特别详细。

  (同期)天津铁路退休干部张嘉臣:这张照片呢是慈禧北上,从正阳门赴奉天途经天津,到天津总站,也就是北站,那个时期的照片。慈禧她是路过(天津),途经天津总站(北站),她不需要上天桥。从正阳门发车,她乘坐的是龙车,牵引她的是龙号机车,她的列车是非常豪华的,六节,龙(的图案装饰),这个机车我是亲眼见过的。外部是黄色的,有龙凤雕刻,里边有寝室,有她的御座,非常豪华,有她的休息厅。卧室、会议桌都是紫檀木的。

  (画外音)所有的硬件设施都准备好了,慈禧太后又对工作人员提出了要求。

  (同期)北站退休干部邢连第:她说你的司机不能比我高,司机的座位要特别高,要在上边,你高高在上,你把我压下去了,不行。另外开车不许男人开车,得用太监开车,她当时挺封建的,普通男人不行(不能开车),底下伺候她的都得是(太监)。原来的列车员都是铁路的职工,她说这不行。后来是太监和列车员两个人一块儿开,因为太监不不懂铁路行车的事。

  (同期)天津铁路退休干部张嘉臣:这张老照片在第二月台的中部,也就是天桥下,为了迎接慈禧太后,构筑了一座豪华的栈房,也叫防雨罩棚。在初期它是搞一个罩棚,是玻璃门的,以后它逐步地建筑得比较豪华了。从外观上啊,砖木结构啊,从内部的装饰上,也是仿造的宫廷式的,比较豪华,里边设御座。

  (画外音)这样的要求还是被满足了,而因为慈禧太后的到来,相信天桥上也没有其他人再经过了。

  (同期)动荡的时局

  而在以后动荡的时局中,险些化为灰烬的,还有天桥。中华民国成立后,时局并没有安定下来,袁世凯篡权、暗杀、日寇的铁蹄……血与火的悲剧在天桥一幕幕上演。

  (同期)天津铁路退休干部张嘉臣:中外名人都要在车站乘降,所以它记录了很多(历史事件)。你比如说孙中山先生三次赴津,他就是经过天桥。战争年代主要是直奉战争和抗日战争,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军铁蹄践踏下的北站天桥下,有很多照片(记下了这些故事)。比如说我们的中山号的铁甲车,是抗日的战车,停靠在二站台的天桥下。

  (主持人)从天桥建成到现在,因为铁路建设的需要,它经历了多次改造。但是之前是不是也被抬高过,现在并没有准确详实的记载。而在1970年,它却因为毛主席送给西哈努克亲王的一艘游艇,差一点被拆掉。

  (画外音)1970年,柬埔寨发生政变,当时的国家元首西哈努克被迫流亡在外。他在中国居住时,毛主席曾经送给他一艘游艇,游艇必须从上海经过天津才能送达。由于运输工具的限制,游艇必须要经过天津北站。

  (同期)北站退休干部杨振明:毛主席给西哈努克一艘游艇,你到我们国家来,给你一艘游艇,责成铁道部,从上海拿轮船给运到塘沽港来。从塘沽下来以后,这个东西怎么拉到北京,你不能给开条运河啊!再来挖条运河,对不对?你得把它弄走啊!铁路(部门)就为难了。可毛主席不知道,毛主席也不懂铁路的事啊。运北京来,用铁路不就完了吗?也不重,一个小游艇。(可是游艇)它宽、它高、它大啊,过不去(北站的天桥)啊!就跟咱说白话吧,老百姓讲,城门过扁担,和那个道理一样,它过不去啊。

  (画外音)毛主席送游艇给西哈努克亲王的时候,肯定没有想到这样的馈赠还要搭上一座天桥。而对于工作人员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件礼物那么简单,这是“政治任务”,这关系到国家的形象。总之,万一礼物没有送成,后果会很严重。

  (同期)北站退休干部杨振明:怎么着你过不去啊,怎么办?你还能把天桥给推了吗?推了这个前面(廊坊)那个怎么办?拆天桥,北站拆天桥。廊坊那个怎么办?廊坊,廊坊那个拆。廊坊拆完丰台怎么过?丰台是过地洞。天津市也考虑这问题,铁道部也考虑这问题。这大清国造的,古迹,你就拆它?

  (画外音)拆掉天桥,确实代价太大,不拆,一时之间又想不出别的办法,终于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出现了。

  (同期)北站退休干部杨振明:就是削。就是我们八道那,就是三站台那,把罩棚削下一块去,削一半。所谓削一半并不是(把一边)都削下去,有的向上起,有的向里退,就削那个,就是勉勉强强把游艇过去了。

  (画外音)就这样,礼物完好无损地被送到了西哈努克亲王那里,天桥也被保存了下来。

  (主持人)袁世凯当初肯定没有想到,因为他的一己之私而建造的天桥,在百年的历史中有着这样丰富的经历,如今还成了历史文物被保护起来,并且见证着历史的风云突变和世事沧桑,更是成了众多影视剧的拍摄景地。

  (同期)《冒险王》等影视剧

  (画外音)因为天津北站天桥的历史传奇色彩,而且站内原有的建筑被较好地保存下来,从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备受影视界的青睐,陆续有《上海探戈》、《天与地》、《冒险王》、《马三立》、《金粉世家》等众多影视剧在此拍摄。那老式的天桥、早年的站房、陈旧的月台、昔日的路基,一景一物都能勾起我们的怀旧情怀。

  (同期)北站退休干部张凤鸣:那阵是刘德华和关之琳来,那阵都不让我们到跟前去看。以后我们就(和剧组)说,咱们合个影吧。那阵都合影,我(帮别人找演员)签字什么的,叫我给他们(围观的群众)拿本、签字什么的。你像李连杰在天桥上跟(剧中的)坏蛋打,开枪打,他一滚就滚到天桥下面去了。还有在拍电影期间,他们有时候也找我们俩观众,换上他们的衣裳,穿着大褂演戏。

  (同期)电影《冒险王》片段

  (同期)北站退休干部张凤鸣:那阵演什么时候,我还演过(当过群众演员),也挺冷,(冬天)换棉袄的时候,要不关之琳怎么冻得哭呢。还有陈春妹,冻得直哭,在那。围观的人相当多,我们就做保护(和疏通的)工作,围观的时候我们就把他们(围观的人)叫到一边去。他们(演员们),刘德华,他们都三、四个保镖跟着。

  (主持人)如今,当我们看到影视剧中出现天桥的时候,那一定是北站天桥的风采。在天桥上,无数的故事被演绎着,而天桥也在别人的故事里演绎着自己的历史。我在想,如果再过一百年,天桥又会给我们讲述怎样的传奇呢?

 

来源: 天津电视台  2007-01-16 09:19 编辑: 陈瑜
[发表评论]

 
 
本网由北方网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