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卫视|电视新闻|影视频道|都市频道|体育频道|教育频道|三佳购物
新闻中心|滨海广播|交通广播|经济广播|生活广播|文艺广播|音乐广播|动听885|相声广播|小说广播
广播节目时间表 | 电视节目时间表 | 天视剧场 | 广播广告 | 电视广告 | 编播动态 

《扬帆万里》 “深圳人”

http://www.tjtv.com.cn  2008-12-25 13:17
 

 

  说起深圳,它无疑是中国最年轻的城市之一,它只有28岁。漫步在深圳的街头和社区,你不可能像在其他城市那样,看到古老的城门,陈旧的店铺,狭窄的巷子,爬满青藤的老屋,你看到的更多的是崭新的大道,高耸的楼房和川流不息的车流,而居住在这个城市里的深圳人也格外的与众不同,今天的《扬帆万里》特别节目,我们的记者就带您走进几位“深圳人”,听他们讲讲自己的深圳故事。

  (采访)我是深圳人:3个人用不同地方方言说。

  (采访)我是深圳人:3个人用不同地方方言说。

  记者现场:来到深圳,这个南方城市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你根本不用担心听不懂粤语,因为深圳人都说普通话。而且在这里,人们打招呼的方式也很特殊,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你是哪里人啊”?因为在深圳这个近千万人口的城市里,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也就是“原住民’,只占非常小的比例,大部分是外来人口。而事实上,深圳能够在短短三十年里,从一个不足三十万人口的小渔村,迅速发展成为人口过千万的国际大都市,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音乐:《春天的故事》MV(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一个春天的故事,一个中国的崭新开始,一首歌就这样记取了中国新时期发展的历史,也正是这首歌,曾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并一直传唱至今。人们记住了歌曲优美的旋律,记住了歌中深情的字句,也通过这首经典歌曲认识了它的词作者——叶旭全。

  和记者互动

  记者:我们知道《春天的故事》也是获了很多奖,而且大家广为传唱,这个当时是获得什么奖?

  叶旭全:这个是获得了中宣部的五个一工程奖,当时就是《春天的故事》。

  记者:当时创作这个歌的时候想没想到它能红遍大江南北?

  :当时确实没想到,都是写一种内心的感受,压根没有说这歌获奖啊,这歌又能流传传唱,都没有这个。

  记者:是一种感慨?

  :对,一种感慨,

  叶旭全告诉我们,他喜欢写歌喜欢唱歌,特别是这首《春天的故事》,每次哼唱都会颇有感慨,作为深圳的第一批创业者,他的职业生涯和中国的改革开放也恰好同步。一九七八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叶旭全,当时最大的愿望是当一名教师,然而,文科出身的他却阴错阳差地被分配到了广东省在深圳的东深供水局,回忆起初到深圳时的情景,叶旭全把它形容为心灰意冷。

  叶旭全:深圳是一片农田,没有马路、没有高楼,跟农村一样。什么都没有,一致白纸。

  记者:到您单位花了多长时间?

  :六公里走了两个小时为什么呢?刚好那天有点下雨,都是泥路,傍晚天黑了,走起来又比较淅沥。

  记者:也没有什么交通设施?

  :没有,根本没有,没有公共汽车,都没有,当时给我的感觉,深圳远不如东莞好,东莞当时是鱼米之乡,东莞的农田出的庄稼非常好,深圳的田没人耕了,为什么?大部分(逃岗)了,偷渡到香港去了,荒去了很多农田,所以当时我的记忆东莞比深圳好。

  虽然是满目荒凉,虽然心中有太多对家乡的眷恋,但叶旭全还是选择了留下。事实上,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深圳,刚从一个小渔村脱胎成中国的第一个特区。对于中国来说,开放的最前沿深圳无疑被寄予了太多的重任,于是大批部队转业的工程兵、从全国选调的优秀干部以及像叶旭全这样的大学毕业生,先后被派往深圳支持这里的建设,他们成了深圳的一批移民。

  :作为深圳人对深圳是怀着一种憧憬,因为这个深圳特区什么样不知道,那是边干边学,摸着石头过来的,最早来深圳开放投资的回想起来非常幼稚了,最早是先出租农田给香港的商人,养红虫,红虫是喂鲸鱼、喂观赏鱼的很小的虫子,红虫在水田里头养,拿几分做饲料,一大片的红虫田,一撒几分,臭的,方圆几公里就是几分的喂。

  养红虫就是改革开放吗?初到深圳的那几年,叶旭全坦言,其实内心充满了困惑和矛盾。

  :1985年开始发展起来的深圳,基础设施已经高楼大厦慢慢的起来。三天一层楼,我是特别欣赏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个就当时这个观念一下子就好象把深圳人,把深圳建设者环形一样,所以建设的速度非常快。解说词:1994年,已在深圳工作近15年的叶旭全,当上了深圳东深供水局副局长。同时,他还是广东省青联常委和一位活跃在深圳乐坛的业余词作者。

  :小平南巡以后,因为我们在深圳生活了十几年,从一个边陲小镇,目睹它每天马路向天际延伸,高楼每天也向天际往上爬,觉得这也是一个奇迹,后来我们就由衷的就觉得把我们的深圳生活感受的,把改革开放所带来全国这种剧变,现代生活这种变化,用我们歌曲作品来讴歌我们这个时代,讴歌我们的党,我们的领导人邓小平,后来有了这首歌——《春天的故事》。

  叶哼唱:“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MTV(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记者现场:来深圳玩不能不提到它的主题公园,因为深圳是国内最早兴建主题公园的城市之一,我现在就来到了它一个非常著名的主题公元欢乐谷,因为欢乐谷刚好是地处深圳的市中心,所以你站在它的高处是完全可以欣赏到深圳这种高楼林立的景致,而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你是完全看不到这样的精致,因为那个时候的深圳更像是一个大工地到处都在施工,而恰恰是深圳的那种高速发展从那个时期已经开始吸引大批胸怀梦想的年轻人来深圳创业。

  现场声:游乐场上,郑维和游客交谈,帮他们系安全带。

  眼前这位正帮游客系安全带的人叫郑维,看穿着您就能猜到,他可不是刚来欢乐谷工作的普通员工,他正是深圳欢乐谷的掌门人。1993年研究生毕业后,郑维放弃了在湖南从政的机会,和当时很多一心奔赴深圳的热血青年一样,毫不犹豫的坐上了去深圳的火车。

  和记者边走边说

  (采访)深圳华侨城欢乐谷旅游公司总经理郑维:当时一般的研究生毕业很多的选择了一些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那么我当时来深圳主要是受当时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鼓励,很多年前都奔着这个地方来的,觉得这个地方是一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也是一个有挑战的地方,也是有机会的地方。

  记者:来深圳的时候是什么样的一个情况呢?当时的深圳?

  (采访)深圳华侨城欢乐谷旅游公司总经理郑维:到处都是工地,整个这一片那一片,基本上来深圳没有来一片是建设完善的,到处都是工地。这样的话它给人的这种憧憬也是更美好一些,提供的机会也更多一些,正在发展过程中间。解说词:正如郑维所言,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后,中国的市场经济之门被彻底打开,随后迎来的是“孔雀东南飞”的人才潮。‘到深圳去’,‘去特区闯’,这是90年代初大学生最热门的话题,深圳也是在这一时期迎来了它的第二次移民浪潮。

  观光车上行进中的采访

  郑维:刚开始的时候,因为人生地不熟,很多地方很多工作也是新的挑战,领导对你可能也不是太熟悉了,而且工作在来深圳刚开始都是从最基层一步一步起来,所以最基层刚开始的时候也是挺辛苦的。我工作了头一两个月就是别人照相,我给别人打反光板,作为一个研究生干这件事,当时还是挺枯燥的,但是过了那一段就发现这个地方还是十分年轻。

  记者:为什么?魅力在哪儿?

  :主要就是挑战,挑战比较多,我参与了四个主题公园的建设,应该说是每一个新的项目都是一个新的挑战,因为它要求创新,而且我也在不同的岗位干过,就是虽然是在同一个公司,但是它岗位不同,它给你的挑战也不一样。你挑战越多的话,就是你感觉到你越需要投入,投入以后你发现有成就的话,就有成就感。

  如果说当时深圳的创新氛围,深圳的高速发展,足以让像郑维这样决心要干出一番事业的年轻人热血澎湃的话,那么,最终决定扎根深圳,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需要考虑需要面对的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激流勇进前

  :对这个问题应该说在前期就是早期来的人都有这个困难,但我呢可能相对比较顺一些,应该说在这个方面深圳有一些政治倾斜,高学历的在,这个家属随签了,解决户口,这方面都有一些政策。所以家里人都可以随迁过来,所以这些问题就顺理成章地可以解决了。

  郑维所指的随迁政策,正是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深圳市为了吸引人才而推出的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除了在落户、配偶调入手续等方面大开绿灯外,深圳设立“市长奖”,对在重大产业项目中有突出贡献、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人员,进行重奖。2002年初,针对外来人才,深圳又率先推出了人才居住证制度,并将颁发范围从内地来深工作人员扩大到“海归”,一时引起反响,这些都为深圳聚集高端人才起到重要作用。当然,除了中高端人才外,在深圳的几次移民大潮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外来务工人员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记者出镜:在深圳,一种非常独特的建筑群落叫做“握手楼”,就是我身后这片楼,为什么叫做握手楼呢?你看它楼间距非常的近,据说楼与楼之间的最窄距离,几乎不到一米!这些楼都是深圳的原住民自己建起来的,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属于自己的土地,家家户户都把楼房盖得尽可能的占满了整个地块,所以才形成了这样拥挤不堪的“握手楼”。在深圳20多年的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握手楼确实曾经起到了双赢的作用:对当地农民来说,也是发家致富的绝好的途径。据说在深圳的城中村里,不少农民都因此成了坐拥亿元资产的富翁。对外来务工者,解决了临时的住房问题。

  1997年香港顺利回顾,只有一江之隔的深圳和香港,两地互动更加频繁,而此时的深圳,已经发展成高楼林立的国际化大都市,于是深圳开始迎来它的第三次移民潮,香港人张生就是在这一期间选择来深圳创业的。

  :1998年来深圳的,从香港来深圳,当时是因为在香港做零售业务,然后不太景气,所以就选择来深圳发展,找找机会。我们用了两年的时间来筹备,不断的在发展我们的平台,暂时发展还是不错的,因为一直在打开全国的一些销售的渠道,还有就是跟一些不同的高尔夫球场建立关系。

  记者:当时您1998年来的时候,像您这样的香港人来深圳创业的人多吗?

  :应该是说在我来以前已经有很多香港人来内地,但是创业的应该不多,他们都是因为工作的需要派来就是深圳,或者是全国各地到处跑,去工作,但是在内地创业的香港人是很少的。边走边说:

  记者:刚来深圳创业的时候是两边跑吗?

  :对,两边跑的,当时很辛苦,每天都要跑来跑去。

  记者:那现在呢?

  :现在我就在深圳,在附近住。

  记者:附近住,多近呢?

  :就我写字楼对面嘛,就是过一条马路的位置,就在那里。

  记者:就是这边的高层?

  嘉宾:对对对。

  记者:那很方便了?

  嘉宾:对,五分钟就到了。

  张庚告诉我们,来深圳创业10年,他不仅事业得到了发展,还在深圳找到了自己的知心爱人,去年,一直反对他在深圳创业的父母,也把家从香港搬到了深圳。尽管深港两地只有一江之隔,不过刚来到深圳,张妈妈还真闹出不少的笑话。

  :刚来的时候我妈我爸经常把香港的一些东西买过来。

  记者:当时都带了什么呀?

  张母:点心啊,那些饼干,水果。

  :还有饮料也有。或者有些是我妈以为就是在这边没得卖的,就香港才有。

  记者:来了以后什么感觉,您觉得深圳?

  张母:不错,深圳挺好的。

  记者:您带来那些东西可以在这儿买到吗?

  张母:有,这里都有。

  记者:觉得深圳生活方便吗?比如说去买个菜,超市买个菜呀,看个病都方便吗?

  张母:挺方便的,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分别,我们自己去看病都是几块钱挂个号,然后去看病,这里医院的设施,医生的礼貌那些都挺好的,素质也挺好的。阳台上

  :觉得在深圳住还挺舒服的,比香港要宽敞,什么都要宽敞一些,然后深圳是一个花园城市,

  记者:这个社区住的香港人多吗?

  :多啊,大概我猜大概有30%的业主是香港人吧。

  记者:圈子里也有很多香港人。

  张:对对,除了一些香港朋友以外,其实深圳也有很多朋友,都没有什么计较是不是香港人。

  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这座年轻的城市从改革开放伊始,就成为创业者的乐园,它所拥有的包容气质和巨大的成功,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以及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汇聚于此,这也使得深圳成为中国最大的移民城市。有人说,深圳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其实对于年仅28岁的经济特区来说,让它具备与上海、广州甚至北京一般的文化底蕴实在不够现实。事实上,多元文化的交汇已经让“年轻的深圳和深圳的年轻”成为中国经济的一种文化和名片。而深圳在移民城市建立过程中的种种探索都将为中国移民城市发展积累宝贵的经验。

稿源 天津电视台--财经视界 编辑 张麒麟 [进入天视论坛]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嵌入-变动
关闭窗口
您当前的位置:天津电视台 > 滨海频道 > 财经视界
 
在线视频
·陈敏尔在静海区调研
·老区建设促进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召开
·以旧换新带动产业焕新
·消费品以旧换新购物节启动
·善作善成见行见效:民营经济开门红
·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25日开幕
·天津发布知识产权惠企政策包
·天开园企业签约知识产权法律援助
·天津高端医疗器械创新研究院成立
·2024年首期“海河大讲堂”开讲
《天津新闻》 《都市报道60分》 《网罗天下》
精彩看点
·《好戏开场》戏韵悠长 今晚开唱
·《爱情保卫战》家长不要溺爱孩子
·《幸福来敲门》来自“星星”的你
·马三立和骆玉笙诞辰110周年
·《相声大会》准备好一起跳舞了吗
·《模唱大师秀》收官之战即将精彩上演
·《艺品藏拍》这藏品到底值不值钱?
·《爱情保卫战》姐弟恋的核心矛盾
·《模唱大师秀》京剧专场
·《艺品藏拍》老朋友又有新宝贝
·《鱼龙百戏》全国竹韵斋2024电视展演
·《相声大会》“谷雨知多少”
好剧收录
·《孤岛飞鹰》
·《再造之恩》
·《养母的花样年华》
·《只要你过得比我好》
·《烽火太行》
·《归去来》
·《历史的使命》
·《枪侠》
·《绿水青山带笑颜》
·《战寇》
·《咱家那些事》
·《黄金大劫案》
·《伙头军客栈》
·《铁核桃之无间风云》
·《计中计》
·《警犬来啦》
·《我们好好在一起》
·《三十而已》
 
 
本网由北方网提供技术支持